乡村四月
[南宋]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白话文翻译:
山间原野遍布着郁郁葱葱的草木,稻田里水色映着天光。
杜鹃声声啼叫,细细的雨像烟雾蒙蒙。
乡村里的四月,很少有人闲着,采桑养蚕的事情刚忙完,又要插秧了。
古代的诗人中,有才华震世、一诗成而人人争相读诵者,也有孜孜不倦、而终于在诗词领域留下其重要的地位者,但翁卷并不属于这两者。他留下的诗并不多,下面是他的介绍,也是很简单的:
翁卷,字续古,一字灵舒,乐清(今属浙江)人,南宋诗人。生卒年不详。与赵师秀、徐照、徐玑合称“永嘉四灵”。生平未仕(一生仅参加过一次科举考试,未果,所以一生都为布衣)。
永嘉四灵,是南宋中期一个诗歌流派,指当时生长于浙江永嘉(今浙江温州)的四位诗人徐照(字灵晖)、徐玑(字灵渊)、赵师秀(号灵秀)、翁卷(字灵舒)。因他们同出永嘉学派叶适之门,其字号中又都带有“灵”字,所以称他们为永嘉四灵。
永嘉四灵的诗歌,主要是学习晚唐诗人贾岛、姚合的路数,在艺术上刻意求工,讲究遣词造句、对偶声律,崇尚白描写法,忌用典故,内容上多为写景咏物、山水田园,形式上多为五言律诗。
既然学的是晚唐,是贾岛,永嘉四灵也免不了苦吟诗人的称号。贾岛是这样形容自己创作的辛苦:“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两句诗苦苦思索了三年,才终于吟成,禁不住老泪纵横啊!永嘉四灵也是这样以苦吟诗人自况的,对诗中每一个字词,都苦苦推敲,反复思考,再三沉吟。
然而,讽刺的是,他们那些苦苦推敲的诗句,并没有多少得到人们的赞赏,反而是看似无意中写下的一些绝句,却流传开来,并在古代优秀诗歌中占据了属于它们的一席之地。
翁卷这首《乡村四月》,就堪称宋人绝句中的上乘之作。
“绿遍山原”,这个“遍”字,充满力度与动感,山原当然不是一刻之间全部变绿,但我们仿佛跟随诗人之眼,从这山望到那山,从山林望到田野,视野所及之处,全是绿的,全是一片郁郁葱葱,节奏是快的,充满初夏的力量。“白满川”,“川”即平原、平地,田原里的水是满的,照着天光,是亮亮的,白白的。这也是初夏的感觉。
子规声里雨如烟,节奏缓了下来,杜鹃声声,细雨如烟,这是春末的景象。子规,即杜鹃鸟。传说,杜鹃常常在春末夏初的时候昼夜啼叫,其声凄切,常见于抒发伤春、思乡、哀愁苦闷之情怀的诗词之中。然而此处,杜鹃鸟的出现却与伤春愁怀无关,而是乡村生活之中的点缀。在春夏之际的乡野中,杜鹃鸟的叫声是很常见的,在农村,人们模仿它的叫声,给这种鸟取了很多可爱的别名,如“割麦播谷”、“割麦插禾”、“嘎嘎嘎够”、“果果果谷”、“打麦垛垛”......在这里出现的“子规”,充满了诗意的亲切。
细雨如烟,笼罩着天地,也给那片绿葱葱的山林田野添加了湿润、舒缓的感觉。
乡村四月,人们都在忙着采桑养蚕、插秧种稻,是非常忙碌的。但诗人写来,却有种舒缓、从容的闲情,这是怎么做到的?这秘诀,就在于“闲人少”三个字,不是正面的说“多忙碌”,却是从反面说“闲人少”,你看了是不是也跟着他在找,是否有哪几个“闲人”正躺在树下歇息纳凉、或闲话今古呢?而在一旁这样看着的你,又是否也是悠哉闲哉,饶有兴致地看着这一切?
随着工业的发展,农业生活中的场景,已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逐渐消失。但不少人还留存着乡村生活的记忆,插秧、割稻、晒谷,这是一种辛苦的劳作,并不轻松。而诗人以旁观者的角度去写,插田,采桑,充满了诗意,整首诗色彩丰富,动静相宜,浑然天成。
四月,已是初夏,有蝉鸣,有鸟叫,有蛙声,天是蓝的,水是白的,风是暖的,田野是绿的,人是慵懒适意的。
【注: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