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三年前,在杭州一所知名小学里,一位老师上了一节指导学生如何好好吃饭的课。
餐厅小,人多,就餐的学生要错时,第一批学生吃过饭要保证餐桌是干净的,可以缩减工作人员收拾的时间,也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就餐习惯:不做漏嘴巴。
在这所学校已经工作15年了,年年给孩子们讲就餐的要求,也有检查和反馈,似乎从来没有放松。就像我们常说的,常规嘛,就是常常规范。
现在回想起来,问题出在没有形成系统的食育课程,零碎、单一、没有形成教育合力,这些都在影响着孩子们的餐桌表现。
怎么办?
先作充分的调研,了解孩子们当前的饮食习惯、就餐环境、家庭氛围等相关情况。针对教师、家长、学生的调查问卷,辅以访谈。这个调查的过程,是为科学开设食育课程提供有效保证。
日本孩子在学校的就餐资料,有图有文:服务他人、感恩尊重劳动者、节约、营养、卫生、安静、环保、自理,据说是一位中国教师参观后发布的。我看过多遍,相信很多人也看过,没有人不咋嘴,他们是怎么做到的?答案很简单,他们在做教育,我们只是管孩子吃饭。还有台湾地区、香港地区,他们的食育课程也很成熟,我们呢?
最早的餐桌在家里。
我们提出“温暖的餐桌”和“营养的餐桌”两个主题,希望先从家庭里的餐桌变革开始。一位朋友说,我的孩子二年级了,还要喂饭,你能帮帮我吗?我呵呵后给出可靠的建议是饿几次就好了。
围绕吃饭问题,我们要针对家庭提出进阶目标,从低年级分发筷子,中年级清洗餐具,高年级学做拿手菜、包水饺、煲汤,让孩子加入食物制作加工全过程,锻炼自理能力和家务基本技能。父母们要做好心理准备:摔坏碗、炒糊菜...
公共场合就餐,保持安静、待人客气、出入有序,这些基本的要求再次被提出来。记住,不是老师重复一遍,而是在课堂上讨论案例辨析导行、在活动中展示强化训练,加之特殊的奖励措施,让吃饭这件事慢慢变的有文化。
我们希望有适合儿童的有趣的内容和形式,有效的训练和考核,持之以恒地探索系统的食育课程。
有一个卫生习惯,是在非典时期大书特书的事儿:洗手五步法。饭前洗手,应该成为基本习惯,这就需要我们提供足够的水龙头,让孩子们很容易完成。
林黛玉小姐刚刚进了贾府的第一顿饭后差点出丑,多亏她善于观察,发现送上来的手杯不是喝滴,是漱口滴。而今,口腔疾病的一个诱因就是饭后不及时清理口腔。刷牙不方便,漱口不难吧?
我仔细观察,没有发现有哪位同学饭后漱口,倒是有抹几把嘴巴的。这就不能保证同学之间说话,会有菜叶喷薄而出。
二
理解和尊重劳动者,也应该成为食育课程的重要内容。不仅仅是客气地说谢谢,还有体谅.......
最后一节,我尝试带六二班去餐厅做了三件事:参观操作间、体验分发菜饭和采访工作人员;目的有一个:想让同学们了解餐厅里的人、事、空间环境,感受这种职业给人带来的影响。
同学们见到硕大的汤勺和不用火烧的锅,惊讶不已。当然,他们更感兴趣的是体验餐厅服务员的工作:分发菜饭。
看到同学们乐此不疲地l为1100名同学分发菜肴,分完一楼分二楼,没有一个烧饼掉在地上,也没有一个餐盘洒出菜来,真是了不得。
吃饭时,不会有人知道这些饭菜是六二班全体同学分发的,可是,六二班的同学们不会忘记自己的行动。
由于时间关系,没有来得及让每位同学们发言总结。这是一个遗憾,我还要补回来。
没有崔杨宁的爸爸给每一个孩子提供了一次性手套和口罩,没有谢明轩妈妈帮忙组织孩子们,我一个人是无法完成这次参观体验活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