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际工作中,敏捷和敏捷方法相关的分享和实践非常的多,但是对于看板,我之前一直没有相关的学习和深入交流,仅停留在对这个词字面的理解和一些其他人分享的看板案例图片中。很庆幸自己的入门书籍是《看板方法》,这是一篇很经典,也很接地气的书籍,让我对KANBAN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也让我有了强烈的好奇心——好奇看板方法是如何开展的,好奇看板方法是如何产生效果的,好奇看板实践后可能会带来的变化。梳理后,我在这本书学习到了这些内容:
术语
1、Kanban:是一种渐进式的变革方法。
2、kanban:是一种拉动系统、可视化的工具。
3、拉动系统:系统中具备了处理能力(资源),才能拉入新工作项,而不是基于需求将工作项推入系统中。如果恰当设置能力阀值,拉动系统就不会出现过载现象。拉入新工作的指示信号,是通过在制品限额与可视化方式表示的在制品数量之差推算得出。
4、鼓-缓冲-绳:是约束理论的一种应用方法,是拉动系统的实施方法之一。
5、WIP限额:在制品限额,同时在队列中的在制品上限数;
6、五步聚焦法:是用于持续改进的基础方法,可以用来识别和管理瓶颈
看板方法实施步骤
1、导入准备:与相关利益干系人就导入看板方法达成共识。
2、梳理并分析现状:第一步是绘制当下实际的价值流图,定义输入节点和退出节点,并分析对当下工作项的特征进行识别和分类。这里要注意强调看板方法最大的优势在于对引入方法的组织改变最小,所以从梳理实际开展情况入手,而不是直接变动流程。
3、机制约定:对产能分配规则、WIP限额、输入队列的协调机制进行约定和达成共识;
4、建立看板/卡片墙:根据约定的机制绘制看板。这里最重要的是动手去做。只要开始做了,后面可以根据开展情况进行持续改进和试验调整。看板是一个持续优化的过程。
5、执行看板实践培训:对团队进行看板墙、在制品限额及拉式系统的培训。让团队成员明白其中的规则和要求,能够让成员自发地进入看板系统中,同时也和团队成员强调看板方法对当下的影响很小。
看板方法特点
经过整本书的学习,对于看板方法我感受到了几个明显的特点,而这些特点又与看板的价值强相关。
1)特点1:可视化。
kanban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可视化的展示方式,通过行和列及个性化的卡片展示方式,可以让经过看板墙的人,用最短的时间识别到团队项目当下的进展、问题和阻塞情况。通过看板可视化的方式,让团队成员间增加了更多沟通的机会。也让每个角色能在看板执行过程中感受到“拉动”和“被拉动”的压力,这是一种积极的压力,可以让团队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2)特点2:WIP限额。
这个限制也是看板最明显的特点之一,如果说实践看板方法有什么是必须要做的,那么对在制品进行限额规定就是其中之一。这是导入看板方法时,最为重要的一个决定。
在价值流中的每个人都会声称自己已经超载。然而,一旦根据交付速率来平衡进入的需求请求量,限制在制品,就会发现只有瓶颈资源才会保持满负荷的状况。从而促进团队发起对过程优化的讨论。
而在选择限额数值上,并没有什么魔法公式。重要的是记住,这个数值是可以通过实验观察不断调整的。可以先选择一个数值,然后观察这个数值是否能很好地工作。
3)特点3:度量和管理流动。
看板系统是一种拉动系统,“拉动”、“流动性”正是看板方法的魅力之一。在书中,作者多次强调了看板实践过程中需要关注价值流的流动。而减少在制品数量能缩短前置时间,提升交付质量,与外部团队建立信任。
另外在管理报告时,强调要展示看板系统整体的顺畅流动情况,并且是否呈现持续改进的趋势。这既体现了业务敏捷性,也更体现出可预测性。而通过对阶段状态累计流图、前置时间散点图/箱线图、交付准时率进度度量分析可以对交付周期的稳定性进行分析,识别交付异常点,从而衡量交付的可预测性和待改进点。
4)特点4、5:识别改进、改动最小的变革。
看板方法引入时,对组织中原流程并没有对团队成员运作习惯进行强行的调整(wip限额也是根据团队的实际情况共同商议得出),并且kanban系统是在原基础上补充提供了一种过程可视化的方式。所以相较于其他常见的方法而言,对团队的引入影响是最小的。但同时这还是一种变革方法,也就是引入看板的目的还是为了改进。
通过不断的识别和改进最重要的问题,不断解决整个价值流中的瓶颈,从而实现积小成大的变革效益,最终达到双赢(win-win)的局面。这是看板方法让我感到接地气的一面。
其他新认识
1、常见的卡片墙不是看板系统:看板方法要求对过程中的规则进行明确定义;在对kanban的使用过程中,应该注意不要被头脑中已知的看板图片设限,可以对看板卡片、看板行列、看板规则进行多样化、自定义化地标记和设定。这也是体现了团队对看板的应用程度和效果。
2、对项目管理中问题可以分成内部和外部两类进行策略管理。
内部问题(书中表述为内源性变异)指的是在运作过程中系统内部的可控问题,这类问题常常可以通过过程定义、人员管理的方式直接影响。
外部问题(书中表述为外源性变异)指的是发生在团队可管控范围之外的问题。通过风险和问题管理策略来管理外部问题。
当项目中遇到较多问题时,通过对问题来源的识别,简化了和明晰了问题处理路径。从问题的源头思考应对策略。
希望通过在项目中更多地实践KANBAN方法,能够持续积累和领悟新的认识。最重要的还是“JUST DO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