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
从这三天的清单式时间管理执行情况来看,感觉每天匆匆忙忙,但还是有没完全落实的事项,特别是这两天都有半拉子没完成的工作要留到第二天收尾,显得做事效率不高。
R
因此,在时间管理上有点挫败感,甚至怀疑起自己的工作能力了。难道是方法不对?那我还把这样的方法介绍给小伙伴们,岂不是误人子弟?
I
碰巧今天在《得到》上听到吴军(硅谷风投人)的做事方法和时间管理方法,值得我反思和借鉴。在吴军眼里,有不同的思维,做事方法就会不同。一件事用普通人的思维,就会做出大多数人做出的普通结果。原来,是我的思维模式需要升级呀!
1.对每天要做的事排序。排序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如果不排序,重要的事就会不断被插进来的事情打断,然后往后拖,而且这样预留给重要事情的完整时间也变成了碎片时间。之前我的方法是把重要的事排在前面,确保整块的时间去做,这个是没有错的,但还不够。吴军的方法是,先把有截止日期的事做完,再做重要的事。而我们,经常到截止日期的最后一天才去“救火”,这确实是需要改变的思维方式。
2.利用碎片时间做大事。还真如吴军说的,人们习惯用碎片时间做一些小事,比如手头上有10分钟时间,那就拿出手机刷刷朋友圈、看看新闻,结果可能一下子就看了一小时。吴军建议不要习惯性地用几分钟的碎片时间去做小事情,小事常常会变成没用的事,虽然也是在做,但是不如积累起来做一件大事有价值。确实,试问长期以来我的碎片时间都去哪儿了?不知道。吴军的方法是利用碎片时间看书,这就是用碎片时间做一件完整的事。我今年本来已经计划好,通过管理学培训听课和自学管理类书籍,动手开发管理类课程,却总在以没有整块的时间用来学习、读书为理由,到现在还没看一页书。这次就用这个方法试一试,总比一直等有整块时间才启动要强。
3.做减法从数量到质量。吴军说他“做事比一般人快”的原因,并不是速度问题,而是他做的事情比别人少。摊子铺得太大,其实可能什么都做不好,收不了尾。人很容易高估了自己的能力,而这个时候其实就应该“做减法”,目标订少一点,才更容易做成,我们要让自己多一些成功的体验,才更容易坚持。失败并不是成功之母,成功才是成功之母。做事并不在于起了多少头,而是在于结了多少尾。转变思维方式,给每天安排的事项“做减法”,从追求数量到追求质量。
D
相对应的行动计划是:
1.明天开始调整日程安排,把有截止日期的事情整理出来先做,再做重要的事。
2.周六开始随身携带《管理的逻辑》和小笔记本,开始利用碎片时间学习。先期做好记录,看一天中有多少次碎片时间,每次多少分钟,每次能读多少页书。
3.从明天开始一天只安排一项有截止日期的事或重要的事,并排序注明优先级、重要级,同时一天中不同的事项安排最多不超过5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