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爱看书的母亲
我从小爱看书。刚上一年级,便开始看繁体的《醒世恒言》和《三国演义》,字都认不全,似懂非懂,但看得很认真。后来认字多了,看书也杂了,什么书都看,母亲从来不干涉,哪怕看课外书耽误了家庭作业,她也不批评我。
在母亲看来,看书是天大的事,饭可以不吃,书必须要看。可惜那时我们家孩子多、负担重,压根没钱买书,我只能到处借书看,而母亲忙于农活和家务,也没时间看书。但她一直鼓励和支持孩子们看书,看什么书都行。
2000年秋,母亲和继父第一次出远门到黑龙江加格达奇照顾即将临盆的小儿媳,之后又陆续到哈尔滨、沈阳分别居住一段时间;继父去世后,母亲到沈阳与我和妻儿共同生活了3年;我到石家庄工作后,母亲先后又来了3次。与我们一起生活的日子里,母亲的生活乐趣大致有3个,追网络剧,看书,绣鞋垫,交替进行,乐此不疲。
母亲看起书来,极有韧性。一本书一旦开始阅读,不管用多长时间,一定会有始有终。比如这次来石家庄,母亲问我有什么好书可以推荐给她,我建议她读一读被称为“适合中国人的励志书籍”的《为什么是毛泽东》。
母亲很当回事,每天早上4点钟起床,静静地坐在那里读《为什么是毛泽东》。
同一时段,我正在笔记本电脑上敲打那些永远都写不完的精彩故事或人生感悟。
2021年5月14日晚草于河北石家庄
五十五
谭世英喜欢看书,什么书都看。包括报纸,只要出现在她面前,她会一字不落地从头看到尾,甚至连报缝里的广告都不放过。
二〇〇〇年秋,李启中、谭世英夫妇第一次出远门,到黑龙江大兴安岭加格达奇协助小儿子李勤俭,伺候即将临盆的小儿媳安芬,同时照顾很快就会出生的孙子或孙女。
那时,李勤俭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军分区工作,老婆十月怀胎,眼看就要分娩,他忙于工作无暇照料,便把远在渝东山区老家的继父和母亲叫来帮忙。
李勤俭从小喜欢看书,参加工作前以借为主,正式上班后开始花钱买,不管是正版图书还是盗版杂志,只要喜欢,就会源源不断地买回家。等手头宽裕一些,干脆通过正规渠道订阅,或直接去正规书店挑选。
对于小儿子的这一嗜好,谭世英是极力支持的。在加格达奇那些时日,只要见李勤俭看书,哪怕看的是八卦杂志,谭世英准会把电视机的声音调到最小,还跟李启中讲:“小儿在学习哩,我们不要打扰他。”
有一次,李启中告诉李勤俭:“你放在家里那些书,你妈差不多都翻过了。”言下之意,是说谭世英喜欢看书,让小儿子尽可能多带一些书刊回家。
对李勤俭而言,这倒没什么难的。一来可以买,二来当时他在宣传部门工作,其中一项工作就是管理书刊报纸,可以随时借阅。
谭世英看书没什么偏好,拿到什么看什么。遇到让她感慨的文章,谭世英会主动和小儿子交流,无论是谈感受还是说想法,都非常认真和投入。
二〇〇四年、二〇〇八年,李启中、谭世英夫妇到哈尔滨、沈阳与小儿子、小儿媳短暂生活期间,包括二〇一二年年初独自到李勤俭、安芬共同生活后的头两年,谭世英一直保持着对书刊的热爱。
这期间,李勤俭买回家的书越来越多,加上为孩子订购的各类读物,把家里的书柜挤得满满当当。谭世英也不着急,一有空,戴上老花镜,一本一本翻阅,尽情畅游在书的海洋里。
二〇一二年底,为了给爱好文字的自己一个交代,李勤俭整理出版了第一本个人原创文集《渝人心语》,其中收录了数篇关于继父李启中生病、住院、生日、去世等纪实性文字。拿到新书,谭世英很高兴,从头到尾看了起来。
那些日子,谭世英看这本书入了迷,有时连午睡都取消了,一个人静静地坐在书桌前,聚精会神地翻阅着。有好几次,李勤俭午休睡来,看见母亲一边看书,一边抹着眼泪。
家里有一个爱看书的老太太,最大的益处,莫过于李勤俭可以和母亲进行方方面面的交流,古今中外,国事家事,只要挑起话头,谭世英总能接上茬,还能亮出自己鲜明的观点和看法。这对于人到中年的李勤俭而言,真是莫大的幸福。
二〇一二年至二〇一四年,李勤俭在尝试撰写家族题材的乡土长篇小说《越过那道山梁》期间,遇到写作瓶颈,尤其是对那些年代久远之事不甚明了之时,他会第一时间向母亲谭世英求教,请她讲当年的社会状态和具体的人和事。
二〇一六年,这部长篇小说公开出版后,谭世英认认真真读了一遍,还不时和小儿子探讨其中的细节,说是换种角度描述效果可能更好。二〇一八年,李勤俭公开出版军事题材长篇小说《九如巷》,谭世英同样看得很认真。
在沈阳生活的那三四年,谭世英始终关注的大事,莫过于孙子李岩的学习。她与小儿媳安芬一样,一直反对小孩一有空就泡在电脑上玩游戏,鼓励用其他更为健康的娱乐方式取而代之。
在妈妈和奶奶的直接干预下,李岩不得不暂时放弃对电脑游戏的痴爱,一口气买回了象棋、跳棋和军棋,试图想用新的娱乐方式来调剂紧张的学习生活。
大多数时候,晚饭前或写完当日作业,李岩总会拉着父亲李勤俭杀上一盘象棋或是军棋。每当父子俩展开大战,谭世英会在一旁静静地观战,并且只看不说,真正做到了观棋不语真君子。
对于象棋或是军棋,谭世英都不在行。李勤俭提出教她,她不愿接招,总说自己记不住。当然,谭世英也并非啥棋都不会下,比如跳棋,她就很感兴趣,时不时地玩上一盘。
一天晚饭后,趁儿子李岩做作业的空隙,安芬喊婆婆谭世英过来下一盘跳棋。
对于小儿媳的邀请,谭世英很是开心,赶紧解下围裙,过来开始下棋。谭世英、李勤俭、安芬三人各把一方,努力把棋子运到对角的规定位置。
谭世英下棋很认真,绝对是全神贯注,全然一副心无旁骛的样子。
单就下棋这事儿来说,认真是谭世英的优点,也是她的弱点,其直接后果,就是她屡战屡败,从没有获得过胜利。
一般情况下,获胜方要么是李勤俭,要么是安芬,即便如此,谭世英依然兴趣浓厚,不仅一呼就应、一请就到,有时还主动提前把棋子摆好,坐在那里静候小儿子、小儿媳去应战。
有天晚上,当谭世英再次垫底的时候,李勤俭、安芬夫妇笑着总结谭世英屡战屡败的原因。
安芬给出的答案是不善于搭桥和借道,李勤俭的回答则只有四个字:不会耍赖!
听李勤俭这么讲,谭世英和安芬都哈哈大笑起来。安芬还趁机在谭世英面前打丈夫的小报告:“好啊,跟老妈下棋你也耍赖?妈,你还不收拾他?”
谭世英只顾在那儿乐着,什么话也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