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红楼梦》
《罗辑思维》有一期节目叫《一个公务员的海市蜃楼》,讲的清朝名臣张廷玉的故事。罗胖在节目中参考的主要书目是清史研究专家人民大学清史所张宏杰教授的《饥饿的盛世》。前几天在机场,偶然碰到,买来又把这个故事读了几遍。张老师文笔好,故事讲得好。今天把张廷玉这个人再梳理一下。古人的是非对错,对于今人自然也有极好的借鉴意义。《一个公务员的海市蜃楼》那个题目太好了,就直接引用了。
张廷玉是一个集才华与权术于一身的名臣,从前半生的经历看,完全可以游刃有余地行走在清代政治的钢丝上,最终完美落地,安安稳稳地“配享太庙”。然而如果是这样,那未免太一帆风顺了。
首先,张廷玉再牛,还是未能逃脱自古以来君臣相爱相杀的宿命。其次,遇上乾隆也是张廷玉的命中孽缘,“既生瑜何生亮”。乾隆他爹雍正对张廷玉那叫一个宠爱有加。然而乾隆可不然。自古伴君如伴虎的张廷玉不是不知,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凭借自己炉火纯青的权术似乎可以明哲保身,但最终还是没能克服人性的缺陷。于是,最终落得个郁郁而终。虽然死后乾隆依然圆了他“配享太庙”的生前大梦,然而彼时的张廷玉早已在九泉之下。
张廷玉的确有太多过人之处和优越条件。
——他才华横溢。雍正时代,张廷玉就展现出了出色的秘书天才。但凡雍正要下诏,只要言明心意,张廷玉分分钟就落在纸上,这样的悟性和写作才华无人出其右。即使每天写上十几个稿子,也从不出错。
——他办事勤勉。张廷玉勤政,比如下班后点上蜡烛继续加班工作,比如躺在床上还在想稿子的事,觉得稍有不妥,立马起身修改。
——他心思缜密。他对大臣们是谁名谁、籍贯经历那叫一个门儿清,活活一个行走的“档案库”。
——他是名门之后。张廷玉的父亲是康熙时期的大学士、一代名臣。张廷玉有这样的老爸,自然是自幼耳濡目染,职场生涯也因此了少走了许多弯路。
——他深谙权术。由于父亲教导,加上自我修炼,年纪轻轻,就深谙为臣之道、保身之术。
——他柔顺低调。张廷玉对历代大臣深有研究,总结了身为高官的忌讳之处,比如:切忌性格刚直、过于讲原则、权力大且不谨慎、好名利等。正因为总结了历史上那些倒霉的权臣的失败教训,因而他自己自然就引以为戒。比如他有一句名言“万言万当,不如一默”,将他的这种谨小慎微、缄默持重、明哲保身的特点表现的淋漓尽致。
——他“淡泊”名利。对名对利他不是真的看淡,而是别有心机、刻意为之。他故意将功劳全都归功于皇上,自己不留一丝印记,看似不追逐名利。然而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低调、低调、再低调,活儿自己干,功劳给皇帝。皇帝的心意他自然在明白不过了,这一点在早年做得很好,深的皇帝满意。
眼看着如履薄冰几十年,几乎就要成为人生大赢家了,却还是栽了跟头。除了遇到乾隆这个比雍正更阴险狡诈、功于心计的皇帝外,张廷玉自身也有重大失误,而最要命的就是贪恋荣誉——而且是死后的荣誉——“配享太庙”。
由于张廷玉在雍正时代深得雍正器重,雍正临死前,立下遗嘱,让张廷玉和另一外爱臣鄂尔泰在死后配享太庙。这是作为臣子最顶级的待遇,整个清朝二百余年,享此荣誉的汉人也就张廷玉一个。
对于这至高无上的荣誉,张廷玉自然是满怀憧憬的。也正因为看得太重,陷得太深,反而害了自己。正所谓——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比如,他一而再再而三的向乾隆提起“配享太庙”的事儿,乾隆答应了还不行,还要让乾隆立个字据。乾隆本来就对张廷玉逐渐失去了兴趣,加上打击结党营私,精明的乾隆对张廷玉的不满与日俱增。作为一代能臣的张廷玉或许是真的老糊涂了,曾经精于权谋的他犯下低级错误,因而也就一步步地落入乾隆设下的圈套。
在后期,曾经最能体察皇帝心意的张廷玉竟然不能揣测皇帝心机,因而也就没能按照乾隆的心意行事,也就是不听话。乾隆的眼中,也早已看穿了汉族臣子,看穿了张廷玉。比如,乾隆看来,张廷玉虽然会做官、会做人,但都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并且把个人利益放置于君主和国家利益之上。张廷玉虽然表面上淡薄名利,但实际上心机最深,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处于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手腕再高,心不再纯,最终落得个人财两空。
����p̅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