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嶝岛是金门岛附近一个小岛,解放以前是属于金门县管辖的,现在厦门市翔安区。由于先前做了稍微了解,所以早早从集美出发了。天公作美,碧空万里,云淡风轻。坐公交过去中途要转一次车,第一趟公交穿越厦门大桥,到了吕厝北站,那里有直接从梧村公交场开往大嶝公交场的公交756路经过。
翔安隧道很长很长,车速很慢很慢。前面排起了长龙的汽车尾灯一闪一闪,发出幽暗的红光。隧道里尾气浓度不知有多高,有些车窗没有关紧,空气流通,到隧道中间的时候不知道氧气含量下降了多少,只知道呼吸有些不舒服了。
穿过隧道,空气进来,感觉空气前所未有地新鲜,呼吸畅快。到翔安后,明显已经没有了厦门本岛的繁华。等到过了翔嶝桥,视野更加开阔了,挖掘机还在作业,正在建设一个新机场。道路两旁的房屋零零落落的,三层、四层,路上少人,让人宛若回到了家乡的小县城。
公交开到终点站,下车涌过来一群当地导游。一个中年妇年跟着我们介绍,推荐坐观光车游览。来的时候公交算是穿过了整个小岛,可以玩的点并不集中,于是我们询问情况后达成,他的丈夫便开着一辆电动的小观光车过来了。一个人三十块钱,走完岛上可以参观的点,同时他作为岛上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可以给我们解释和介绍。
与我们同一辆车的还有另外一行四个人,兼司机与导游于一身的师傅像是已过不惑,也可能是长年在海岛上风吹日晒显得年长了些,皮肤黝黑黝黑的。
道路内外两侧立着两尊风狮爷,是海岛上的保护神。司机导游说着典型的福建闽南普通话抑扬顿挫地给我们一行人介绍。风狮爷分雌雄,路内侧的一尊手中抱着一面镜子,既是女性的表征也是照妖镜神物的象征。路外侧的一尊左手持官印,右手持令牌,是文与武双全、文武双治的象征。内外对比又突出中国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分工。
榕树在福建沿海地区随处可见,这尊大榕树被当地人奉为神树。它是大嶝岛最大、年龄最老的。榕树扎根不深,根须显露于外,树干上垂下来的根须一簇一簇,宛如长寿老人的胡须。有的须很长,延伸至地面,钻入土壤,落地生根,又变成一颗颗小榕树。于是整体看上去,大榕树一副子孙满堂、生生不息的样子。上面缠满了许许多多外来游客的许愿丝带,去年中秋的莫兰蒂台风对它造成的创伤至今可见,整个像穿了一件蓝缕飘逸红衣的老人。司机导游师傅介绍时还问我们记不记得巴金先生的《鸟的天堂》,让我们下车去围着神树走走,沾取好运。无论如何,信与不信,都会下去走走的吧,说不想好运常伴周围呢?
天很蓝,人不多,空气让人感觉很舒服。司机师傅说在岛上生活,这样的环境应该会让人长寿二十年的,让后又介绍岛上的房子,政府近些年来对岛上的规划,一个国际机场和一座联通大嶝岛和金门岛的大桥在建设中。机场的建设可以预见经济的发展,而大桥联通的是海峡两岸,对他们来说,也是跟在台湾和金门的亲人距离的拉近。
绿油油的是胡萝卜田,应该是岛上少数大片种植的农作物。
靠海的地理环境也决定了他们的生活主要来源于海洋。这是已经剥完的海蛎壳,每个中间都被挖上了小洞,用绳子串在一起,堆积如山。过些时候,渔民又回把它们重新投入海洋,变成海蛎的温床,让它们慢慢长大,然后将绳子捞起来,循环收获。相对于将海蛎一个一个从岩石上剥落下来,这样智慧的做法大大地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和收成。
渔民生活的主要收入来源主要是海蛎、鱼虾,还有就是海带和紫菜了。
这是当地传统的当地特色房屋,红墙红瓦或白墙红瓦的一层小楼,围城一个院子,小小的窗户,斜斜的屋顶,房棱突出一个燕尾,参差错落,显著的南方特色。可惜这样的房子已经不多了,现在还有一些在拆除中,变身成了商业化、经济化、现代化的小洋楼。
两个多小时的游览告一段落,时至日中,肚子早就开始抗议了。司机师傅问要不要去吃饭,顺势又介绍了他们家的小酒楼,都是当地特色。在感叹他们的经济头脑之余还是选择去了,进去之后点了他推荐的海蛎煎,烤生蚝和鱼。海蛎煎Q弹美味,一条鱼做成三道,汤、红烧、清蒸,口味都很清淡,很好的保留了鱼自身的鲜味,乳白色的鱼汤下肚驱走了半天下来的疲惫,也让人暂时忘了稍贵的价格。
最后一站是免税公园,和台湾小吃街,传说中剁手的地方,就在公交场附近。里面的台湾商品主要是台湾高粱酒、凤梨酥、牛轧糖、台湾果脯、台湾药妆森田面膜之类,晃晃悠悠,行行摄摄已近黄昏。夕阳西下,三人踏上归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