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小王30岁迟迟未嫁,其父亲在单位里被人指着鼻子骂:“女儿30岁了,还不嫁人,丢不丢人”,父亲气到快要晕倒。小王得知后赶到父亲单位与骂人者理论,结果也被气到住院。
看到这则新闻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都什么年代了,怎么还会有这样的事?”但仔细一想,确实在某些中小城市、农村地区,“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观念依然是深入人心的,社会对于大龄单身青年,尤其是女性,总是存在着一些偏见和恶意的。
评论中不少网友也为小王鸣不平,结不结婚是自己的事,一个外人凭什么可以以此来侮辱人呢?大龄未婚,到底招谁惹谁了?为何30岁女性未嫁,就会受到如此偏见呢?
一、婚姻是衡量女性价值的标准吗?
在古时候,女性几乎没有工作的机会,唯一的任务便是“相夫教子”,因此女性的价值是依附在婚姻上的。婚姻的很大一个功能就是保障女人的生活,一个女性能不能进入婚姻以及婚姻的质量,基本上决定了她一生的幸福。那时候,讲究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女性的自身的条件,比如家世、相貌、性格等等,往往就决定了与之匹配的男性是什么样的。所以,那时候的婚姻基本上就是女性全部价值的体现。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女性拥有了自己的事业,即便不进入婚姻,女性也能自给自足。我们看到很多大龄单身女青年自身的条件其实非常好,无论是相貌身材还是其他的一些品质,这使得婚姻的保障性功能退居其次,一些更高的需求出现,比如情感需求、精神追求等等。
但是我们社会的集体潜意识中依然存在着“婚姻才是女性价值的体现”这样的观念,坚信“女性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因此一个适龄女性如果没有走入婚姻,便会被认为低价值,遭到社会的歧视,也就有了新闻中的小王被骂丢不丢人这样的事情。
而事实上,现在女性的价值已经不需要用婚姻来衡量了。很多女性拥有独立自主的能力,能满足自身较高的物质需求,婚姻的功能从原先的保障已经变化成为情感。在茫茫人海中,找寻心灵契合的伴侣,难度的确就比“单纯地衡量外在条件决定婚姻”来得大的多。
这种价值观念的转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所以时至今日,我们依然看到社会对于大龄单身青年的一些歧视,但是无论如何,社会的集体潜意识也会产生变化,毕竟我们看到不少网友是站在小王姑娘这边的。
二、大龄未婚,谁之过?
人们对于大龄未婚女性其实是有一个偏见的,会觉得一定是这个人自身“不正常”“有问题”才会嫁不出去。一位30多岁的单身女性曾经哭诉,相亲对象说宁愿找二婚女人结婚,也不愿意找大龄未婚女性。原因就是:年龄这么大了还嫁不出去肯定有问题。
而这样普遍的一个误解又会使情况陷入恶性循环的状态,越被怀疑,越找不到合适的人选结婚,不愿意轻易将就的女性就会成为年龄越来越大的所谓的“剩女”。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有一个关于人生发展阶段的理论,他认为人的一生要经过八个发展阶段,分别是婴儿期、幼儿前期、幼儿后期、学龄期、青年期、成人初期、中年期、成熟期到晚年。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任务,而且只有当前一阶段的任务完成,才能顺利地进入到下一个阶段,否则便会产生困难和障碍。
在青年期,人们要完成对自我同一性的确认,以避免同一性混乱。简而言之,就是对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一个明确的自我意识,意识到自己是怎样一个人,并且认同这样的意识,在此后的人生中会按照这个身份继续活下去。这种自我同一性通常是在自我、他人的不断互动和评价中形成的。在这个阶段,如果个体体验到较多的接纳和认同,就会比较好地发展起来同一性;反之,如果在此阶段受到压抑,则容易陷入自我同一性混乱的境地。
那对于处于青春期阶段的孩子来说,面临各种课业以及升学压力,无形中青春期的力量就会被压制,再加上父母如果采取打压的教育方式,孩子往往无法形成很好的自我同一性,以至于他无法顺利过渡到下一个阶段。
接下来,在成人期(18-25)岁,有一个重要的任务是体验亲密感,避免孤独感。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在这个阶段,人就要去谈恋爱、进入两性关系。那么再看看,国内的家长普遍不支持学生时代的恋爱,一个本科生大学毕业已经22、23岁,然后紧接着是要找到一份好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大多数人就没有什么机会去进入两性关系。那么这个任务就会被搁置,大龄未婚青年有一部分也是因为比较难以进入亲密关系才会一直单身。
三、到底该不该迫于压力,进入婚姻?
摆在很多大龄未婚女性面前的一个难题就是难以承受的催婚压力。不管是父母、亲戚还是周围人的眼光,一旦时间长了之后,都会变成一种巨大的压力。原本决定不随随便便找人嫁了的念头,在无数的压力中也会被动摇。
一是担心自己真的会嫁不出去,二是父母年龄越来越大,不忍让他们一直担忧。尤其是独生子女,当父母年事渐长,身体出问题的几率越来越大,重担之下往往会产生找个人一起分担的想法。
于是我们看到不少女性基于这样一些理由,走入了婚姻。然后在婚姻中又无法找到幸福快乐的感觉。两性关系很重要的三个基础就是吸引性、一致性、真实性。如果和一个自己并不爱的人结婚,相当于吸引性这个基础就不存在。而一致性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三观”,两个人之间有一些共同语言、相通的价值观,这样才能在婚姻中不断地创造生命力出来。少了这样一些基础,婚姻必然会出问题,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婚姻无法持续下去的原因。
在两性关系中,我们喜欢一个人或者不喜欢一个人,都是无法假装的。如果不是因为爱而结合的婚姻,不仅对自己不尊重,对他人也不尊重。一时将就可以,一世将就的确有点悲哀,毕竟人生短短数十载,转瞬即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