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的“当~~~之后 ”系列第五篇,看不懂的人都在问,我写的是历史么?应该是吧~~~~当然,好像也不仅仅是历史!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鄣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雍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国语·周语上·召公谏厉王弭谤》~节选
很久很久以前那一年的春天,一个叫姬胡的王子登上了周朝王位,他后来被人称为周厉王,厉这个字可不太好,按谥法解里所说,大概是杀戮无辜,不听谏言,愎很遂过,不思忘爱的意思,他要是知道死后会被这样叫,估计他就不会召开那个国人大会了。
他前面个的几王给他留下的是个十足的烂摊子,因为政权都是争斗夺来的,又过于依靠诸侯贵族,诸侯贵族权势日盛,周王却权势渐弱,朝廷里也是贪腐成风,庸才成堆,只会歌功颂德,对乱象却无可奈何。
面对这样的烂摊子,周厉王很是头疼,不过,他是经历过基层磨炼的,他想要改变这样不堪的现状,想要削弱和打击诸侯贵族的嚣张气焰,想要诸侯和国人像以前崇拜文王,武王一样的崇拜自己,他立志要做到这一点。
他当然最先想到的是周公和召公,这俩个世代为卿士的贵族代表,是周王最忠心的左膀右臂,可是,这两个老家伙却并不买他这个新王的账,反而劝他,小伙子,这事得慢慢来,急不得,这几十年的积弊,岂是一朝能够革除的?
二老的话是不错,可周厉王却有自己的盘算,这二老是世代世袭的,首先考虑的肯定是他们自己的利益,所以,朝堂里得有自己的人才行,于是,周厉王找来了当年曾经一起共事过的荣夷公和虢公长父,这是俩个有特长的人,特别是在经济和军事上的特长,应该可以帮助他实现理想。
老实说,最初的时候,周厉王,荣夷公和虢公长父这个铁三角组合还是做了点实事的,比如惩治贪腐,比如改变官署的行事作风,比如亲自到民间了解百姓疾苦,虽然百姓都被提前安排好做什么,说什么,但国人们还是很开心的,毕竟有这样的一个大王,已经很不错了。
可是,几年之后,国人们就发现不对了,这贪腐的官员每年每个月都在抓,怎么感觉总也抓不玩,这些一直都在贪腐的官员为什么不一起抓了呢?怎么要每年分批抓呢?关键是抓了之后怎么都不杀的呢?重的也就是关进所谓的禁苑软禁起来,轻的都放回诸侯国闭门思过,再轻的居然还有继续换个诸侯国做官的。
好嘛,这些贵族牵一发而动全身,可能杀不得,国人也就认了,可是怎么这么些年的治理,国人的生活并没见有什么改善呢?朝廷专卖的铁质农具和灯油还是这么贵,朝廷一直说锄头、灯油会降价,可是堂堂镐京居然卖的比戎狄所在的蛮夷地区还贵,好的书院还是只有贵族的孩子能上,良田土地还是在贵族手里掌控着,国人们看病都看不起,生了大病只能等死。
国人开始渐渐从当初的兴奋中清醒过来,开始有怨言,老贵族们也开始反击,开始不断的告诫周厉王,只有王室子弟和世祖子弟进朝堂做官才对,因为他们这些开国元老之后,才会真正的在乎他们的利益,而这些外来的小子,只会乱来。
周厉王也觉察到了推行新政的艰难,于是问两个新助手该怎么办,荣夷公出了个主意:把贵族手里的山林,湖泊,沼泽都收归国有,以后谁使用,就交税,这样,朝廷有钱了,就可以豢养军队,提高军队的待遇,征讨不听话的贵族和诸侯。
同时,周厉王还铸造了一个大鼎,向先祖和上天乞求赐予他振兴大周的力量和勇气,还让国人要学习传统文化,恢复早期的周礼,让大家懂得尊敬周王这个天之子,让大家明白天子就要一直在王位上治理国家,这是上天赋予的神圣使命。
然后,他还召集百官群、各诸侯国代表,国人代表到镐京开会,他要宣布他的重大决策,向大家展示他新铸造的大鼎,展示他士气高涨的军队,还有推行他的新政。这是一次成功的大会,这是一次具有特殊意义的大会,这是一次欢乐祥和的大会,与会代表充分表达了对王族的热爱,对新政的支持和对周王的无比崇敬爱戴。
可是,国人是要过日子的啊,国家倒是越来越强了,军队的装备倒是越来越牛叉了,连强大的楚国都吓得取消王号遣使来朝,戎狄蛮夷也纷纷偃旗息鼓表示不会再跟大周王朝叫板了,可为什么国人的日子越来越艰难呢?
这山林湖泊本是大自然的恩赐,可现在进去有朝廷的人守着,得交钱了,这铁具还是这么贵,这镐京的田产还是很多人劳作一生都买不起一块,特别是这灯油,不是说产量翻翻了么,怎么还是比戎狄地区贵两三倍啊?还有那书院,收费贵不说,限制招收名额和对象了,这看病就更不要说了,排一天的队才看上,最后却发现倾家荡产也医不起,只能还是回家喝凉水等死吧。
国人们自然怨言越来越大,怨声越来越多,这些怨言开始在街上说,在小馆子里说,甚至还有人写出来贴到墙上,只希望朝廷和伟大的周王能有机会看到,能知道这些才是百姓国人真正希望解决的大事,可惜,周厉王看不到,甚至连荣夷公都看不到。他们听到,看到的,都是别人转给他们的,骂朝廷,骂大臣,骂周王。
随着骂声越来越多,周厉王坐不住了,他很郁闷,自己明明是锐意改革,希望国富民强,重振大周天威,重振王室声威,现在国强军强了,外敌不敢入侵了,怎么这些国人还这么多屁话!
于是,他开始想方设法的阻止国人说坏话,一开始,是派人到街上,到田间地头监视,有贴出来的马上撕掉,有说坏话的马上阻止,很多词成了敏感的禁语,比如周王,比如新政,比如灯油价格,连那次盛会上有个两个侍女互相看不顺眼这样的事都成了禁止谈论的。
最后,发现这人盯人毕竟有限,于是找来了一个法力强大的巫师,打开天眼,张开天网监控全天下,只要有敢说坏话的,轻的被巫师法术攻击,重的被军队上门缉捕,甚至杀掉,渐渐的,百姓再不敢随便说话,路上看见熟人,也只敢交换和眼神。
清净了,终于清净了,这才是大周盛世该有的样子嘛!
借着打败噩国和淮夷这样经常骚扰周朝的劲敌,周厉王的权势声威达到了顶点,原本该是四海升平了,可惜,忍无可忍的国人们暴动了!是的,不是楚国,不是戎狄,不是蛮夷,居然是镐京的国人暴动了!
周厉王很是惊讶,大臣们不是告诉他国人都麻木了么,不是都被周礼教化驯服了么?不是都自私自利连得老人摔倒都不敢扶了么?不是说只要军队掌握在朝廷手里就没人敢造次了么?这些连武器都没有的家伙,居然拿着鱼叉扒犁就暴动了?
最初,他以为军队在手,这暴动不过就是一场闹剧,可是,他却发现军队调不动了,那些掌管军队的官员都是被侵占了利益的贵族,早就看他不顺眼了,巴不得他早点死,怎么会出兵救他,于是回复了他一句:周朝的军队都是来自国人,如今国人暴动,哪里还有军队可用?
周厉王只好逃跑了,带着亲信和媳妇跑了,连儿子都没来得及带走,愤怒的国人没追到周厉王,想杀他的儿子出气,还是当初劝他不要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召公出面救了他的儿子,周厉王逃到了偏远的彘地,最后死在了这个地名的意思是猪的地方。
估计他到死都没明白,他到底做错了什么?他锐意改革有错么?他惩治贪腐有错么?他强国强军有错么?他征服四夷有错么?他阻止百姓诽谤朝廷,诽谤他有错么?
或许,他确实没错,只是召公在劝谏他的时候就说过——
堵住百姓的嘴,要比堵住河流的害处更严重。水蓄积太多,河流一旦决口,所伤害的人一定很多;不让百姓说话,道理也是一样。所以,治水的人要疏通河流,使流水畅通;治理百姓的人要开放言论,使百姓敢说话。大臣们汇集、整理各方面意见,然后君王斟酌考虑衡量取舍。这样政事施行起来就很顺当,不会违背常理。最好就是让百姓心里想什么嘴里就说什么。只是一味的堵住他们的嘴巴,有用么?
——撰文——东篱若尘(文俊壹)
该系列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