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暑假的闲暇,去江南的几个地方转了转。因为时间总是紧张,所以没有在南游的同时,写出一些文字来。当然,主要的原因还是懒惰。
回到家里,缓过了乏劲,就想凭着那些零碎的记忆,写写我所游过的江南。
上学时,读了戴望舒的《雨巷》,其中有几句诗,总能让我想象起那未曾去过的江南: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据老师说这首诗用意深曲,那雨巷并非雨巷,姑娘也并非姑娘。但在我当时的心里,却牢牢地植进了一幅美妙的画面。我总感觉所谓江南,就在那被雨水打湿的乌黑的瓦苔上,在临街面的汩汩滔滔的小河里,在油纸伞的棱缝里滴下的水珠上,在墙角的老砖缝里挤出的几片嫩叶上。而撑伞的姑娘的眉眼冉冉一动,就能漾出大半个江南来。
这些想象总能把人的心泡软。所以有时候也奢望着如果有了时间,我一定要一个人去那些小镇里游走,住在那临街面的小房子里,早晨推开窗户,就能看见淘米的姑娘,摘菜的大娘,听见从老巷深处传来的叫卖声。到了傍晚,可以独自坐在河边,看河水如何捕捉了那最后的阳光,把小镇迷幻成诗一样的色彩。
总之,关于江南所有的想象,都是一种湿漉漉的安详。
后来,读了沈从文的文章,我想象中的这些小镇又热闹起来。那夹河的两岸有高高低低的吊脚楼,临河的街上摆着大大小小的摊点,河中有来往摆渡的方头船。南来北往的客商在岸边歇脚吃酒,骚动的市声喧嚣起伏。
这是这是关于江南在我头脑中形成的另外一番场景,也很令人向往:那吊脚楼上会不会泼下一瓢水来?河街上是不是摆放着成批的染布、干黄的草烟?河里是不是清澈见底游鱼如梭?
所以这次的南行,最让我产生向往的,就是去寻找这样的老街。
山塘街就在苏州古城阊门外的西北角。当年曹雪芹可能来过这里,见证过这千年老街的繁华,所以《红楼梦》一开篇,就在这老街安排了一座古庙,叫葫芦庙,庙旁住着一家乡宦,叫甄士隐,并说这里“最是红尘中一二富贵风流之地”。书中贾雨村在这里遇见了甄家丫鬟,仪表不俗,竟视为红尘知己,不能自拔。
或许真的是这样吧,我站在老街的桥头,也想到当年吴娘棹船,风情万种,河街的石板路上,笑语盈盈,衣带冉冉,董小宛临河弄影,陈圆圆顾盼神飞,冒辟疆失魂落魄。
当然,山塘河流淌的,不单单是脂粉富贵之气,还有肃杀正义之气,因为河边还埋葬着为反对阉党而康慨赴死的五位义士 ,他们是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中学课本里选了张溥的一篇文章,叫《五人墓碑记》,就专门写到这件事。作者在文中惊呼“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我沿河街走了一段路,时间正是黄昏。夕阳恋在那些老墙上,不忍离去,摆渡的席蓬船也靠岸歇下,河水倒映着乌黑的影子,两岸的红灯笼依次点亮,证明着这里还是繁华富贵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