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姿仙居
图片来源于网络
每个人的一生影响自己最大的人莫过于母亲了。她是孩子最早的启蒙老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孩子的品行产生深远的影响。作为母亲,当孩子犯错时,你会大声斥责,还是细心的教导呢?
也许一声怒吼可以让孩子停止“捣蛋”,几个巴掌就老实下来了。可是这样下来恰恰会适得其反,让孩子变得更加的叛逆。
古往今来,那些有建树、有大作为的名人,大都深受其母亲品性之熏陶。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四大贤母”,孟母、陶母、欧姆、岳母,她们的故事被后人广为流传。
01孟母三迁,择邻而居
孟子的母亲仉氏,早年丧夫,却志不改嫁,一个人含辛茹苦养育孟子。为了儿子能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而三次搬家。
原本她的家靠近墓地,因此孟子在小的时候,与小伙伴游戏玩耍的都是下葬哭丧一类的事,还喜欢研究造墓埋坟。孟母见了说到:“这里不该是我们居住的地方。”于是便将家搬到了一处集市旁,热闹的集市让孟子学起了商人吆喝买卖的那一套。孟母又说:“这里也不是我们该居住的地方。”又将家搬到了一个学宫的旁边。这个时候孟子学会了祭祀礼仪、作揖逊让、进退法度这类仪礼方面的学问了。孟母说:“这里才真正可以让我孩子居住的地方了。”。孟母之所以三迁是因为她深知,环境会影响一个人的成长。
长大后的孟子成为了我国古代着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在学术上的造诣仅次于孔子,被誉为“亚圣”。孟子之所以有这么高的成就,全在于孟母对他的悉心教育。
02 陶母封坛退鲊,截发延宾
陶侃从小就失去了父亲,家境贫寒,与陶母湛氏住在了外祖父家。陶母依靠纺织维持生计,供陶侃读书。湛氏家教严谨,教育陶侃惜阴读书,要有建功立业的志向,以忠顺勤俭为美德来熏陶他。即便生活是清贫的,也充满了快乐。小陶侃发愤进取,陪伴母亲夜织而读书,闻鸡鸣而劳作。
封坛退鲊
陶侃青年时代曾做过管理河道及渔业的官吏,曾经有个差役把一坛糟鱼送给陶母。陶母却将送来的糟鱼封好还给了差役,并且还写了一封回信责备陶侃,信中写道:“你身为官吏(本应清正廉洁),却用官府的东西(作为礼品)赠送给我,(这样做)不仅没有好处,反而增加我的忧愁。”
截发延宾
少年时的陶侃胸怀大志,同郡人范逵是一个很有名望的人,被举荐为孝廉,有一次到陶侃家作客。连日来的大雪已让冰雪满地,范逵的车马仆从很多。陶侃家本就清贫,怎么招待这些客人呢。此时,陶母对陶侃说:“你只管到外面留下客人,我自己来想办法。”
陶母的头发很长,能够拖到地上了,她剪下来做成了两条假发,换成了几担米。又把家里的每根柱子都削下一半用来做柴烧,连坐的草垫子也都剁了当作喂马的草料。傍晚十分,又摆上了精美的食物来招待大家,即便是随从也不曾怠慢。席间范逵大赞了陶侃的才智和口才,同时也非常感谢他的盛情款待。
次日早晨,范逵告辞,陶侃送了一程又一程,快要送到百里。范逵说:“路已经走得很远了,您该回去了。”然而陶侃还是坚持要送。范逵说:“你该回去了。我到了京都洛阳,一定给你美言一番。”陶侃这才返回去。范逵到了洛阳,就在羊晫、顾荣等人面前夸赞陶侃,使得陶侃有了好名声。
正是因为陶母的言传身教,才让其成为了一个为官清廉,为国为民的好官。
03 欧母画荻教子
欧阳修出身于一个封建仕宦家庭,父亲欧阳观是一个小吏。在欧阳修四岁时,父亲的离世让家中生活的重担全部落在了母亲郑氏身上。为了生计,陶母不得不带着他移居到了随州,以便得到欧阳修叔父的些许照顾。
欧母虽然出身于贫苦的家庭,只读了几天的书,但是她却是一位有毅力、有见识、又肯吃苦的女性。
在欧阳修很小的时候欧母就会给他讲做人的道理,并且在每次讲完故事都把故事做一个总结,这让欧阳修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比如做人不可随声附和,不可随波逐流。
等到欧阳修稍大些,陶母就想方设法的来教他读书认字,先是读了一些唐代诗人周朴、郑谷及当时的九僧诗。虽然对这些诗还一知半解,却让欧阳修对读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眼看欧阳修就到上学的年纪了,陶母一心想让儿子读书,可是家里穷,连纸笔都买不起。有一次她看到屋前的池塘边长着荻草,忽然间想到了用这些荻草秆在地上写字不是也很好吗?于是她用荻草秆当笔,铺沙当纸,来教欧阳修练字。欧阳修在陶母的教导下,在地上一笔一划一丝不苟地练习起来,错了再写,反反复复,直到写对写工整。这就是后人传为佳话的"画荻教子"。
长大后的欧阳修做了官,欧母会经常将他父亲为官时的事绩讲给他听。
欧阳修的父亲做司法官的时候,经常在夜间处理案件,对平民百姓的案宗,也是十分的慎重,常常翻来覆去地看。但凡能够从轻的,都从轻判处;而对于那些无法从轻的,深表同情,叹息不已。
虽然官俸不多,也不让有剩余。不希望把金钱变成累赘。经常以财物接济穷人,并且喜欢交结宾朋。即便在他去世后,没有留下一间房,一垄地,却仍然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欧母希望欧阳修能够像他父亲一样做一个廉洁奉公,不谋私利的好官。并且她还告诫儿子说:对于父母的奉养不一定要十分的丰盛,主要是要有一颗孝心。即使自己的财物不能布施到穷人身上,但心中也一定要怀有一颗仁义之心。
04 岳母刺字—精忠报国
岳母是北宋名将岳飞的母亲。在岳飞十五六岁时,北方的金人南侵,当时的宋朝当权者腐败无能,战事节节败退,国家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对于一个母亲来说谁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上前线。但是岳母却大义凛然,主动鼓励岳飞从军,精忠报国。她为了让儿子永远铭记大丈夫当“精忠报国”的训诫,便用绣花针把这四个字刺在岳飞的背上!
正是有了岳母的支持和鼓励,岳飞才能奋勇杀敌、义无反顾,很快便屡建战功被升为秉义郎。有一次宋都开封被金军围困时,岳飞跟随副元帅宗泽前去救援,多次击败金军,受到宗泽的赏识,称其"智勇才艺,古良将不能过"。
后来岳飞终成为一代有名的抗金名将,为后人所敬仰的大英雄。
这就是中国古代的“四大贤母”,的故事。从她们的教子的故事中,显现了母教的重要及伟大。
俗话说:“有什么样的母亲就有什么样的孩子”。想要孩子有出息,就要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中给孩子正确的引导。
如果在孩子的记忆中总是充满了大喊大叫,动不动就大声吆喝,那么孩子的心中总是充满了恐惧,怎么才能成大器后呢?
母亲的柔声细语,会让孩子感觉如浴春风。静下心来,悉心教导。以身作则,才能给孩子正确的指引。
-作者-
武姿仙居,90后闲人,幻想仙人般的理想生活,爱追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