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暴风雨的夜晚你还在外面作爱的旅行吗,我的朋友?天空像失望者在哀号。
我今夜无眠。我不断地开门向黑暗中瞭望,我的朋友!
我什么都看不见。我不知道你要走哪一条路!
是从墨黑的河岸上,是从远远的愁惨的树林边,是穿过昏暗迂回的曲径,你摸索着来到我这里吗,我的朋友?
【边读边思】
“暴风雨的夜晚”,河岸是墨黑的,树林是愁惨的,曲径是昏暗迂回的,“我”是无眠的。好似在说,“我”生活的环境,“我”心中的那个“小我”,是墨黑的,是愁惨的,是昏暗的。于是,“我”有一种对爱,对自由,对光明的向往与追求。
“你”是神性,是存在于万物之中的,也是能普度众生的。对“你”的向往,也或是朝向“你”,是“我”的渴望,也是“大家”的心愿。人性本善,或者说,做一个好人,是每一个人的愿望。只是因为基因,成长环境与所受教育的不同,导致人的千姿百态,导致良知被遮蔽,被扭曲,被遗弃。
人,本身就是不完美的,是有缺陷的,是容易犯错的。倘若我们对美好有一种向往与渴望,是因为对自身有一种觉醒,也或者叫做觉解,这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原因。当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完美,认识到自己的无知,于是,才对未知有一种探寻与敬畏,对不完美有一种挑战与坚韧。但探寻与挑战的过程,又是一个试错的过程。唯有在一次又一次的错误中调整姿势,才能让自己飞得更高,走得更远。
有人说,教育是唤醒,是激发,而不是灌输,不是控制。从“人性本善”这个理上,的确如是。作为教师,应该做的就是激发孩子内在的潜能,让他(她)有一个想做“好人”的愿望,然后,朝着那个方向不断努力。一旦孩子被唤醒或激发后,老师要做的就是引路,让孩子朝着你所指引的方向不断向前。在行走的路上,尽量让孩子少犯错误,多有成功的体验,从而培养出一个自信的正直的人格健全的人,这或许就是为人之师的根本所在。
假如世间的每一个人都是充满善意的,都是积极阳光的,都是正直而又聪明的,整个世界被关爱,被慈悲笼罩着,这样的世界该有多好啊!但现在我们没有,我们不能说去换一个世界,我们只能带上水桶和抹布,去擦拭这个世界,去清洗我们内在的污点,让世界因我而美好,让我因生活在这个世界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