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平台决定思维,思维决定人生高度。曾经我如井底之蛙,看到的世界只有井口那么大,如今跳出井底,才发现天大地大,人生不止一种活法。一个人的人生,由他思维所能达到的位置决定。
全局观念
我们说曹操是一代“奸雄”。他挟天子以令诸侯,杀伐决断,确实让人生畏。但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说,也正是因为他,结束了中原的纷争,为北方的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他胸怀天下,想的是万民疾苦;他广招贤才,重才不重德,希望能救百姓于水火。只是,当时很多大臣不明白这一点。他们以救皇帝为名,号召汉室大臣在“衣带诏”上签字。汉室大臣几乎全部都签了字,除了荀彧。
荀彧心向汉室,却没有在衣带诏上签字,也并不主张杀了曹操。因为他有自己的算盘。皇帝胆小懦弱,成不了大器。皇帝前有董卓后有曹操,杀了曹操,恐怕有更多的曹操出现,所以,只要曹操不称帝,能保住汉朝的基业,他不反对。
曹操借用“衣带诏”,“杀鸡儆猴”让汉室大臣人人自危,又用权谋之术使荀彧心悦诚服,这才放心去讨伐袁绍。他把杨修带在身边,名为欣赏,实为牵制;他让曹植和崔氏定亲,为的是笼络人心。
曹操和荀彧其实是合作关系,曹操想平定天下,实现自己的抱负,荀彧想保住东汉的百年基业,所以俩人的站位都比那些迂腐的老臣们高。战争的目的不是权力,而是为了天下太平。
曹操始终站在全局思考问题,所做的一切均只为人生大目标负责,所以他看得比他人远,走得比他人快。
工作中也该如此。想要升迁,就要培养自己的全局意识,总是以下面人的角度,永远看不懂领导的深意。如果你能时时刻刻以领导的思维去思考问题,那你离领导的位置也就不远了。
不要小看“全局思维”,如果你学不会,永远迈不上事业的第二个台阶。
本质理念
杨修聪明,可他缺少智慧。他看到了曹操想扶持曹植的心思,便立刻站到曹植身边,想为自己谋一个好的未来。他跟别人说,曹丕失宠了,站到曹植这来,才是最明智的。
他思考得并不是毫无道理。如果曹操真的属意于曹丕,不可能大力扶植曹植和曹冲。而且以当时的情形,曹植有很大的胜算。当曹操给曹植定下了名门崔氏,而让曹丕娶了罪妇甄氏之后,大多数人估计都看出来曹操有意扶植曹植了。
曹丕失落之际,去找司马懿,问司马懿自己是不是就此没有希望了?司马懿的眼睛看得更深。他说,不完全是这样。这只不过是曹操的权衡之术。难道世子之位由一场婚事来决定吗?太可笑了。
他对曹丕说,你还有机会,不要因此一蹶不振。如果梦想这么容易就被打垮,那还怎么称得上是梦想呢?
曹操对于他们兄弟二人的婚事,是这么解读的。曹植缺乏狠劲,他要激发曹植的狠劲,就要让他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等他这种失落压抑得久了,就知道该去争抢了。说白了,他就是要挑起俩兄弟之间的斗争,然后自己坐享渔翁之利。
话说,领导们不都是爱这口吗?下属心不齐,互相竞争,自己的位置才能坐得稳;下属心太齐,一致对上,自己的位置估计就保不住了。
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把问题看得更透彻,更深一层,确实是常人最缺少的本事。
看似纷繁的万象,实际暗含一个不变的定律。这就是为什么不管历史怎么兴衰、朝代怎么更迭,我们仍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练就一双看透表象的“火眼金睛”,才能让你在职场立于不败之地。
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这个境界。但,若想在职场之上游刃有余,必须要学会思考。只有思考才能让你接近“真相”的大门。
未来信念
曹操征辟,司马懿宁断双腿也不去。他情愿忍受杨修的屈辱,忍受刺骨的疼痛,也要让曹操对他死心。他是不愿意出仕吗?当然不是,他饱读诗书,研习兵法,怎么可能只为了消遣。尤其是他说羡慕诸葛亮,这怎么会是不想施展抱负的想法?
但是他不接受曹操的征辟,因为他不想成为曹操的棋子,控制他全家生命的旗子,掌控朝局的利剑。
曹操第二次征辟,他情愿去养马,做着辛苦的工作,隐藏着自己的锋芒,这一切,不过是为了等待更好的时机,用个不好的词来说,就是“沽名钓誉”。他在等待他的“伯乐”,他的“知音”。
杨修嘲笑他,满腹经纶却甘愿养马,不后悔吗?曹丕一而再、再而三地采用各种手段要他辅佐他。可他却说这样挺好。
俗语说“真人不露相”,人越有能力越能隐忍;还有人说“大丈夫能屈能伸”,吞得下委屈,才能喂得大格局。司马懿把这些真理演绎得淋漓尽致。
人的一生,本就不可能平静无波。三起三落、三穷三富,那都是最普遍的人生姿态。不得志时隐忍、蛰伏,等待一飞冲天的下一次机会,那才是智者之为。
历史上多少人受不了人生之苦,升迁贬谪而终生郁郁。而又有多少人淡然面对,最后终收获完美结局。有时候我们该像司马懿学习这种“未来”的信念,一切向前看,学会等待。
才华需要积累,人生需要磨砺,这一切都需要时间才能给出答案。得志时不要忘形,失志时不要气馁,始终相信,你的优秀,终有人看得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