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哥遇到了一件难事。
他同学的父亲去世。按照当地的习俗,这样的丧事,也是要大操大办的。除了五服之内的亲戚,还有同学朋友,也一定是在受邀之列的。
这不,强哥同学来电话,便是为此事。
但因为工作上的不方便,家里事情的杂乱,强哥不能前去吊唁。
人虽不至,礼节不能少。
强哥决定用最便捷的微信,把礼金转给他的同学。
可是,问题又来了。只送礼金,没有一句话,会让人家觉得心里别扭得很。
思前想后,斟酌许久的强哥,在逼仄拥挤的办公室里,左右徘徊,抓耳挠腮,不知如何是好。
“悼念词怎么写?”强哥问。
办公室里,没有声音。
“我要怎么说,我同学才会收了礼金,而且还能从心里感觉到我对他的安慰?”
办公室里,还是没有声音。
“唉,书到用时方恨少,没文化,真可怕!”强哥禁不住感慨道。
办公室里,有人开口说话了“与其写这呀那呀的,不如就四个字,节哀顺变。”
苦于没有更好,强哥也只能委曲求全,采用了“节哀顺变”。
此刻再回想此事,心里,蛮悲哀的。
天天说话,天天写字,天天发号施令的老师,竟然在一则凭吊帖上,左右为难,不知所措。
其它科目老师不会拟写还可以理解,那语文老师呢?
我们的语文老师,曾经用了那么多年,花了那么多时间,下了那么多功夫,教我们学习语文。可是到头来,我们学到了什么?又学会了什么?学到了多少?学会了多少?待我们做了语文老师,开始教孩子们学习语文的时候,我们又教给孩子什么样的语文?认几个字,学几个词,会写一段话,会做一道又一道,一张又一张的语文习题?
语文的本真,语文的纯净,语文的诗意,语文的灵魂,在习题的挤兑下,已经支离破碎,不忍直视了。
语文即生活。生活是语文。语文是微型的生活,生活是宏观的语文。
很多生活中需要用到的语文,在很多时候,已经被淡化掉了。规范写书信,规范写演讲词,规范写应用类的文体:寻物启事啊,通知通告啊,留言条啊,宣传标语啊,讣告通报啊……
不要说是写,就是现在问学生以上这些内容是什么,恐怕知道的人都寥寥无几。
语文,成了空中之楼阁,镜中之花朵,水中之月亮,只有一个空空的幻影。更可悲的是,面对幻影,很多人不但不能够用一双慧眼把那纷纷扰扰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反而还像一群可爱的猴子一样,你拉着我,我拉着你,争取去触摸那楼阁,那花朵,那月亮。
想起一件事。
前段时间的一次作文课,让孩子学习写诗歌。一听说要写诗歌,他们的反应是惊诧大于惊喜,惶惑多于不安的。在孩子们的心里,诗歌是用来诵读的,是用来记忆和默写的。自己只能做一个读诗人,而不能做一个写诗人。
虽然,那一次孩子们交上来的作品,不是很好,但至少他们明白:生活不仅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歌和远方。
语文,是生活的当下。观察它,接纳它,热爱它,拥抱它。
生活,是语文的远方。规划它,实践它,思考它,成就它。
语文是写给生活的情书。
语文也是流向生活的河流。
而,生活,是语文的远方,是语文的灵魂和生命所在。
(2017/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