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画画,当然那是小时候的事情了。幼儿园的时候一幅《鸡妈妈和小鸡》获得区一等奖,然后我妈一直很坚定的相信我有画画的天赋,各种培养,直到快小学毕业,终于放弃了。但是她一直坚信是我的懒惰浪费了自己的天赋。直到今天,我才明白,我那点天赋每个孩子都有,但是大多数孩子他妈都跟我妈一样,只看到了天赋,却不知如何引导,于是那些有天赋的孩子们与梵高、毕加索、徐悲鸿越走越远……
一、教孩子画画等于谋杀孩子的想象力
孩子画画的能力是与生俱来的。画画对孩子来说是与生俱来的能力,就如同吃饭睡觉一样简单。认为孩子画画需要学习是家长们一厢情愿的想法而已。因为家长评价孩子画画画得好与不好的标准是画得像不像,而孩子自带的画画技能是天马行空的想象。想象当然与现实有差距,我不明白为何家长要用牺牲想象力这个无价之宝来换取一张画得像的画。画得再像,那也终究只是个仿制品,不是真迹。
想象力是什么?想象力是一切创造的前提。所谓创造,就是弄个世间以前从来没有的玩意儿出来。要想世间没有,那“画得像”这技能有用吗?想想假如你生活在唐朝,你让孩子画车,他画了台小轿车,你告诉他哪有那样的车,应该画成马车的样子。用一千多年后的眼光来看,谁对谁错呢?孩子哪些想象出来的东西,说不定在若干年后就出现了呢。你否定孩子天马行空画,就是否定了孩子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个脆弱的东西。当孩子在用想象力愉悦地作画,我们一次一次的否定,就会将孩子的想象力伤得体无完肤。从我们自己的成长轨迹中不难发现,想象力与年龄是负相关的,这个社会虽然需要想象力,却没有适合想象力生存的环境。呵护孩子想象力,需要从肯定孩子的信手涂鸦开始。
二、画画是孩子的一种表达方式
画画对于成人来说或许是爱好,是谋生手段,而对于孩子来说,画画不过是一种表达方式而已。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也不会书写,那么画画便成为一种重要的表达工具。我们在陪孩子画画的过程中,应该透过那些看似凌乱的线条,去了解孩子想要表达的东西。鸟居昭美在书中这样说到“二至三岁的孩子,就问他‘这是什么’,要听他给所画的东西赋予的意思。到了四岁以后,就要问‘他们在做什么’,要听听他话里故事的内容。”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我们需要用不同的方式去感受他的画作。
孩子用画画在表达什么?孩子画的东西,是他看到的东西,在脑海中留下的印象,再通过他自己的笔表现出来,这其实是经过了二次创作的。第一次创作——在脑海中形成印象,成人看到的和孩子看到的重点会是不一样的,第二次创作——用笔画出来,成人和孩子在绘画技巧上本就不在同一个起跑线,那么要求孩子画得像,其实就是在要求孩子用成人的绘画技巧把成人看到的东西画出来,这是不公平,也是不可能的。孩子只会用符合他自己年龄的绘画技巧把他看到的东西画出来。他画出来的东西掺杂着他对事物的理解,也惨杂着他的想象力。
三、画画需要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
画画也是有成长规律的。画画其实跟运动一样,是一种技能,既然是技能我们就得先考虑个体的现实情况。你一定不会要求一岁的孩子跑步,而你要求上幼儿园的孩子学简笔画就像你教一岁的孩子跑步一样可笑,因为孩子9岁的时候才进入视觉写实主义时代,才会用和成人一样的方式进行观察。所以我们需要知道孩子到了两岁半才会对画进行解释说明;到了三岁半才会画头部人物;到了四岁才会画头足人物,到了五岁半才会有兴趣把自己的画区分上色……等等。
不遵守成长规律的培养都是耍流氓。好吧,你说你的孩子是天才,跟其他孩子不一样,可以提前培养,于是可劲儿的教孩子画形象画。你知道结果是什么吗?除了前面说到的击碎了孩子的想象力之外,你还剥夺了孩子发现的乐趣,孩子不知道通过怎样的手部运动会画出怎样的线条,失去乐趣的结果就是孩子不乐意画画了。鸟居昭美在书中这样说到“教孩子画形象,就像是过早地给孩子戴上了有色眼镜。孩子因此变得不能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不能用自己的语言去说,无法概括自己的想法。”
好了,现在继续说完我自己的故事。当我成为一个两个娃的妈妈,我依然热爱着画画,但是热爱画画三十余年的我,依然画不出自己的内心,就像一个一岁孩子只会用最简单的字表达自己的想法,内心是相当抓狂的。于是我从头开始学画,但是我疯狂的想象力已经一去不返了……所以,作为前车之鉴,请送孩子学画的妈妈们,一定要三思!三思!!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