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的最后一天,生活的这片土地洒满温柔的阳光,我和先生、小姑一家陪着婆婆去庐山脚下的落星墩、观音桥、东林大佛转了一圈。鄱阳湖烟波浩渺,一望无涯,我们站在春天的湖底,想着冬天的心事。
回家已近晚,一路上热闹极了,全城的年轻人大概都出来跨年了。如今虽没了那精力,天知道我是有多爱这烟火人间。进门便开始不停地忙碌,除旧布新干干净净迎接新世界,才是我多年不变的跨年仪式感。
这一年我五十岁。回首半生,终于可以用这个满身沧桑的词儿,似乎应郑重些,却莫名地感觉有点滑稽。我没什么信心能活到100岁,所以岂止是半生,完全是大半生嘛!
不爱盘点,工作总结写得脑壳疼,还自己加码,又不是中了2.2亿要反复回味。不过今年有了些微妙变化,想着记点有意思的下来,老了没事翻翻也算多点趣味,和现在疯狂拍照的中年少女一个理儿。
这一年多好啊,我能吃能睡能唱能跳,长了十斤肉,终于收获了多吃一点有负罪感的人生体验。回想去年这时候被药品短缺整到疯狂,新冠未愈咳到噎气,一步三喘吃着药过年,幸福感立马飙升!
这一年和前三年一样,还是穷得很稳定。住在房价最高、个人收入最高时换的房里,默默精打细算地坚持着。大多数国人都经历了消费降级,这也算不得什么苦,只是有些惭愧,这般年纪并没有手攥打下的江山可高枕无忧。还好我比较阿Q,利率下降明年房贷少了400块值得庆祝。单位年前努力挤出点钱,补发了一部分去年欠的绩效,我用计算器偷偷算了三遍,今年到手收入终于超了去年1000多,总算实现正增长,没拉太多GDP的后腿。
这一年,我基本熟悉了新工作,领导支持同事配合自己努力,没有亮眼成绩也没出啥岔子,平安就是福嘛!说实话,脱离行政回到专业,能沉下心做点具体的事,是我更适合的土壤,做得开心不怕忙。
这一年看的书最少,只看完6本,2019年我看了38本。太多时间给了追剧、某条、某音、某信,除了眼睛越来越近视一无所获。
这一年,其实还在抽空写,只是没怎么发出来给大家看,更耐得住寂寞了,这也是变化之一。去年听朋友建议写了十来万字医疗方面的故事,过程很难产,感觉写成了既不像小说也不像科普的"两不靠",自己都不喜欢,出版商又怎会青睐? 今年花了几个月改造,几乎重写了三分之二,稍微有点样子了,但仍无人问津,自问再无力改动,就彻底放下吧。起初着实惋惜,就像一件毛衣已完工才发现尺寸不对,真心不忍拆,可没法穿终究是无用的。写作路上哪能不走弯路,就当是学习,至少知道此路不通。
散文方面的心态也变了。以前爱写小情绪小事情,篇幅习惯按平台和报章的要求,深入不了发散不开,且沾沾自喜于咬文嚼字故作深沉。其实散文就是述说的艺术,写的大家看得进去,说的大家听得有味,引起一些共情,没有那么多沉重那么多意义,不然一不留神就成报告文学了。当然这只是我心中的散文,像李娟那样的,像史铁生那样的,不管事物本身多么艰难多么辛酸,但要写得轻松简单,至于懂得多少悟到多少,那是看的人的事儿,也一定不要低估读者的智商。有些书是要反复读的,我读《我的地坛》,每一遍都不一样,十年前和现在不一样,低谷时和平顺时不一样。回想以前写的那些所谓散文,只能说是练习了那么久吧,想着推翻自己从头来过,哪怕一年只磨砺一两篇呢。今年真正意义上只写了一篇,投稿还是石沉大海,但心态好多了。写文章不是为了发表,完成已是结束,每完结一步,定会有所收获有所提升。发表是一种验证一种鼓励,有当然更好,没有的话不妨碍我继续,有些自己的东西还是会坚持,孤独着走下去本身就是不一样的艺术。
回到本职,今年完成了课题的论文,对脱离了专业这么久的我来说,核心期刊难度很大,可能都大过文学类的。改了无数次,继续走在投稿的路上。其实我对自己的研究还是有点信心的,有实用价值,至少比当时对那部医疗文稿的信心大点,希望找对期刊的录用方向会有效果。
今年还写了社会调研报告、提案和社情民意,都是履职要求,这方面的写作能力有所提高,还帮年轻党员修改呢。两篇被省委会采用,其中有我一篇,这是今年投稿唯一中的,破冰之礼。
2024 来了,该有计划吗? 还是算了吧,我不算个懒人,与自己和解比无限加压更智慧。只定一个小目标,看完20本书,向文友断鹂看齐,等12月31 日和他一起发,看有没有心照不宣的选择。
还有几个心愿:
孩子早日找到人生的另一半,满足下我的这颗慈母心。
身体健康,不要再长肉,不然衣服都要重买,费钱。
多攒钱,提前还点房贷。
论文发表课题顺利结题,自己挖的坑得填啊!
就这样吧,不能太贪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