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乌镇第二天,我们起得还算早,今天全天时间就用来游东栅和南栅了。昨天在西栅玩了大半天,乌镇小桥流水人家的感觉真的很棒,西栅真的让我感到静谧和舒服。让我还想再来,甚至是每隔一段期间都想来放松放松。
今天继续走东栅就像看看有何不同,也或许是想感受再西栅那种惬意。最重要的是我想看看矛盾故居,想离文学巨匠走近一点,再近一点。
东栅明显比西栅商业化,人很多,挤在人群中,让我稍稍不适,还好小桥还是那样的小桥,古屋还是那样的古屋,即使要在人群中穿过,也不耽误我对东栅的喜爱,因为有个重要的地方等着我去。
商业化也有商业化的好吧,买小玩意的点挺多的,买吃的也不少,在西栅没怎么找着小吃,在这边都有,特产什么的都有卖。
在这买小玩意的地方穿梭了会,本来想买个头巾,入乡随俗的,最终没有,买了之后应该只会今天戴吧,就不浪费了。
这里有不少小玩意纪念品,都是乌镇特色。印着乌镇景色的冰箱贴,明信片,钥匙扣其实是很精致的,但是不想带太多东西就免了,不然我会买很多东西的。一旦在这购物,根本停不下来,太多我喜欢的小玩意了,索性就都不买了。以至于后来是有点小后悔的。
崔买了个木质的蜻蜓,可有意思了,靠平衡力可以翻跟头,可以一直旋转不倒,她准备放到办公室里。
我们还在这买了两小包牛奶扎糖,一包原味,一包蔓越莓味的,包装精致,味道也不错。
我们是顺着河边道路走的,穿过古屋,路过商业街,路过染坊,路过大大小小的景点,终于到了我想到的地方——矛盾故居。
矛盾故乡是乌镇,小时候是在这度过的。这处矛盾故居并不完全是他住的地方。这之前是一所小学,是后人把这里整修成他的故居,把他用过的东西保存在这,把他的事迹和精力更好的呈现出来。
矛盾在这念书一年多,里面的桌子摆放据说没什么变化。
这里边摆放的是矛盾的书桌,办公用品的,毛笔,放大镜,照片。基本是照旧摆放的。
我从一楼走到二楼,每一楼墙边都有陈列矛盾的有关物品,墙上都讲述着他的事迹。他的家人,他的成长,他的成就一一呈现。虽然没有事事俱细,但足矣我们回味和感叹这位文学巨匠的一生了。
他的童年应该是不错的吧,在这水乡,就算艰辛也是美好的。成年后的他奔波劳碌,值得庆幸的是他婚姻家庭都不错,温暖中带着幸福。也许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他很辛苦,但他的一切文学造诣,和留给后人的一切足矣抵挡所有的艰辛。矛盾的文学作品我了解得不够多,觉得惭愧。但对他的敬仰一点不少。
以前语文课文上听过他的名字,现在到他的故乡,感觉对他又更了解了,或者说了解得很具体一些了。以前的出现对于我来说就是一个名字,现在是更具体的,是一个具体的文人。他做了什么,原来他有这样的经历,原来他的家人有这些,原来他的夫人长这样,原来他的晚年是这样的,原来茅盾文学奖是这样的......
每走过一面墙,每看一件有关他的事,每了解他多一点,对他的尊敬就又更多了。文人有那么多,有出色作品的人又那么多,可每一个都不是他,他已经无法被替代。
到最后看到获得茅盾文学奖的名单和作品,忽然天真的想,我是不是也可以拿到他的奖呢。
其实我总觉得不够,了解得不够,又或许是别的。巨匠的一生已经走完,我的呢,将如何...
想不通的事不想,搞不明白的事放一放,也许日后会有答案。
最后和崔去南栅晃了下,这是有居民正在居住的,我试图从这发现些什么,也去是想要知道在古镇生活的人都如何吧。什么也不清楚,但是发现了一家据说很有名的臭豆腐,我们吃了又吃,挺有特色的。墙上贴满了便利贴,祝福的,搞笑的,拍老板娘马屁的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