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原则性问题必须说清楚
在育儿上,其实原则性问题很少,尤其是小宝宝,可能危及孩子健康的问题,我觉得必须要和有分歧的家人说清楚,讲明白。
比如孩子小的时候,孩子奶奶在花园里听别的老人说,孩子不吃盐,会得白癜风。老年人似乎对花园里的道听途说特别信任,回来就开始给孩子的辅食加盐。我马上制止了她。小宝宝的肾脏发育还不完全,一岁以内是不能吃盐的。我还让她领着我找到花园里散布白癜风谣言的老太太,义正言辞的给她科普了一下。
比如老人娇惯孩子,只要孩子一哭,就要什么零食给什么零食,要什么饮料给什么饮料。我也严肃的跟爷爷奶奶谈过,给他们列举零食和饮料的危害,还拿先生举例子,跟爷爷说,您以前就是疼孩子,总给他一箱一箱的买饮料,养成了孩子爸爸喝饮料的习惯,到现在都不喝白开水。现在爷爷奶奶很克制了,给孩子零食饮料,会先询问我可不可以。
二 习惯问题睁一眼闭一眼
很多育儿问题,不牵扯原则,只是属于习惯不同。这些问题,我的做法就是,谁带孩子谁说了算。
比如我认为孩子应该养成按时就餐,按时休息的习惯,孩子奶奶就认为孩子还小,没到规定时间的时候,饿了就吃,困了就睡比较好。之前我有过纠结,认为奶奶带孩子的方法不够科学,但是我白天要上班,孩子都是老人带,我也鞭长莫及。后来,孩子也让奶奶养成了自己独特的作息时间,吃饭模式,孩子挺健康的,很少生病。至于普遍意义上的规律,到幼儿园再培养好了。
比如孩子喝水的问题,我比较小心,孩子从来都是用自己的杯子,洗过烫过才行,老人带的时候,经常就是手边有哪个杯子,就给孩子用哪个杯子喝水。我会偶尔提醒几次,早晨也会特意把孩子的杯子放到显眼的位置。但是白天老人带孩子的时候,偶尔还有类似的情况,我就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老人带孩子已经挺累了,没必要因为一个杯子闹矛盾。
三 可A可B的问题求同存异
还有些矛盾,谁也没有把握,认为自己的就是对的,既然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好,那就尽量的求同存异吧。
比如在孩子生病的问题上,我比较相信大医院,孩子奶奶则有自己的一套理念。孩子有一次眼睛生了针眼,肿了好大,带到医院检查,医生说要做手术,孩子奶奶一听就急了,认为小题大做,没有必要。回来,我们又跑了好几家医院,通过熟人打听,询问有相关经历的同事朋友,给孩子奶奶做工作。为了不惹老人生气,选择了折中方案,先用药观察,再考虑手术。过了几天,奶奶看孩子眼睛难受的样子,在手术问题上有点松口,本打算第二天去医院手术,早晨起来却发现针眼自己脱落了,老话儿说的“长熟了。”
比如我认为孩子小时候应该少看电视,多读书,多去户外活动。但是我每次下班回到家,都看到孩子坐在电视前看电视。心里肯定不高兴,但是冷静下来想,老人,毕竟精力有限,体力也有限,现在小宝宝两岁多,正是累人的时候,出去玩,有时候老人腿脚不利索,根本追不上孩子。那我就从自己做起,孩子晚上和周末都是我带,我带的时候不看电视,陪他读书,陪他出去玩。孩子不可能永远不接触电视,适当看一些也无妨。跟老人呢,适当灌输一些多看电视的危害,把绘本童书放到家里的各个角落,随时可取。现在,爷爷看到我带孩子看Ipad,还会制止呢,说对孩子眼睛不好。
在沟通上,我觉得有几点要注意。
1、多肯定。谁也愿意听表扬,对优点多加赞赏,对改进大加表扬,老人会更有动力。
2、不吵架。吵架是最没用的解决方式,事倍功半,有话好好说,往往事半功倍。
3、借他力。老人相信什么,你就用他相信的方式劝他,多动脑,想办法。
END
亭主姑娘,85后辣妈,理财爱好者,读书健身早起实践者。
【不求打赏,点个喜欢,加个关注,已很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