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离婚了,3岁的儿子跟了爸爸。
每次朋友去看望儿子,孩子总用一种奇怪的冷冷的眼神看着她,对她也没有一点亲热感。
朋友一直很纳闷。直到有一天正在看动画片的儿子突然转过头来泪眼汪汪地对她说:“妈妈,你是不是不要我了?我就像喜羊羊一样没有妈妈了。”
朋友心里一震,赶紧把儿子搂进怀里,抚摩着他的头宽慰他:“妈妈怎么会不要宝宝呢,妈妈永远都爱宝宝!”“可是奶奶和爸爸都说,是妈妈不要宝宝了。”
朋友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每次去看他时,他都那么冷淡的原因了。
朋友很不理解为什么婆婆和前夫要这样对孩子说,不管父母有什么过错,都不应该给孩子灌输这种思想。
大人的言语会影响孩子看待他人的态度,这样的言语除了会伤害孩子的心灵,更会在孩子心里埋下恨的种子。何况当初离婚并不是自己单方的原因。
孩子的心灵应该是纯洁的。
过早在孩子心里种下怨恨,会让孩子的心理发生扭曲,最终会影响他正确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影响他对待世界的态度,还会成为他人生幸福生活的绊脚石。
一代才女张爱玲生长在一个父爱母爱缺失的家庭,父亲对她很冷漠,母亲在他很小的时候便跟着姑姑出国了,对她的成长关心甚少,继母对她又很苛刻,导致了她对父母的怨恨。
张爱玲和母亲的关系一直不好,她的母亲在临死之前一直希望女儿能去看看她,但直到母亲去世张爱玲也没去看她一眼;她的小说里也常常有她母亲的影子,但都是自私,狭隘,刻薄的妇人形象,可见她对母亲的怨恨是很深的。
同时这样的家庭也对她的爱情观也产生了影响。当她24岁遇见了38岁的胡兰成时,就表示为了这个男人可以低到尘埃里去,后来张爱玲一直在风流成性的胡兰成面前卑微求全,最终她的婚姻还是成了一个悲剧。
张爱玲是不幸的,这种不幸始于童年时父母的对她的态度,而生活中更多的不幸是始于无意间的伤害。
不经意间留在孩子心里的伤痛如果不及时消除,经过日积月累在会转化为仇恨,最终会冲破理智的防线,有的还会因此造成无法挽回的灾难。
随着二胎政策的落地,新闻上频繁爆出一个家庭中大宝残害二宝的事件,这些事件中大宝的年龄都不算大,很多都处于懵懂无知的年纪。其中有一个8岁的姐姐把3岁的弟弟扔下了16楼;一个5岁的哥哥险些用枕头闷死了襁褓中的妹妹;一位14岁的哥哥割断了1岁半妹妹的喉咙,事后还多次说“不后悔”。
在这些惨剧的背后,除了有孩子性格的原因外,更多是父母平时的言行伤害了大宝。有的是因为有了二宝冷落了大宝,有的是在平时的言行中没有顾及大宝的感受,导致怨恨的种子在大宝的心里发芽,膨胀,最终他们把矛头指向了毫无还手之力的弟弟妹妹。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不仅不能播种和放大孩子心里的恨,更应该关注他们的心理成长,一旦发现问题,及时正确引导,帮助他们化解心里已产生的仇恨。
我小候生活在农村,父母长辈都没有多少文化。邻里之间难免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发生一些矛盾。
有一次邻居王奶奶家的牛吃了我家的秧苗,妈妈去告知王奶奶这事儿,不料王奶奶却借一些陈谷子烂芝麻的事和妈妈大吵起来。我和弟弟也开始不喜欢王奶奶了,还往她家房顶上扔小石子。
奶奶知道后,把我和弟弟叫到面前,严肃地批评了一顿:“大人是大人的事,孩子不要一窝蜂跟着起哄,不管大人怎么吵架,小孩子都不能掺和。”
这以后我们再见着王奶奶时,照样甜甜地叫着,没多久两家便冰释前嫌,又邻里来邻里去的。
奶奶不懂什么教育孩子的大道理,她却知道孩子不应该去憎恨任何一个人。
以前看武侠剧,剧中总是了不完的恩怨情仇,你杀我父,我夺你位,你要报仇,我要雪耻。江湖纷争不断,冤冤相报何时了?最终结局往往都是两败俱伤。
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仇与恨只属于江湖传说,而不应属于现实生活。
父母也好,长辈也好,对孩子要谨言慎教。不要让孩子在你的一言一行中沾染一身污气,从此埋下不幸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