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小没有理性思维,数理化从来令人肝颤,加上还算爱阅读,所以一门心思走文科路线,那个时候《读者》是我的挚爱,不是因为能从中感悟生命之美,而是里面一碗碗的鸡汤文能让我在分值大项的作文中随便套用,而且能保证作文透露出超越年龄的成熟,加分全靠它。
后来,对鸡汤无感了,原因很简单,高考结束了,不需要写作文了。而且,《读者》不如《故事会》来的抓人。
再后来,开始抵触鸡汤,原因更简单,因为工作原因,我的邮箱里经常能收到不知名作者寄来的鸡汤文,落款后面紧跟着银行账号,那意思,我这碗鸡汤您看着给,要是不行,我还有。明白了,原来告诉你物质并不重要,感受生命美好才是王道的作者还是要靠钱,并且,比你都着急。
其实想想,反感鸡汤跟作者是谁没有联系,而是觉得这个世界上也许就没有什么普世的幸福真理,能指引你奔向美好明天的圣经,对剩下的地球人根本没什么作用,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幸福也有70亿种。
慢慢的,可能是单纯的心灵鸡汤已经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了,关注的少了,点赞的少了,转发的也更少了。于是,鸡汤也升级了,瞄准特定人群精准打击,职场鸡汤纷至沓来。
打开朋友圈,《马云没有说过的10句话》,《华为老总任正非:从两万到千亿只是因为我做到了这十件事》,拜托,马云都没说过这十句话,你是怎么知道的;我做到了这十件事,我是不是也能成任正非?别忽悠,亲,别端着鸡汤告诉我:“来吧,喝了这碗汤,喝了吧,喝了你就全好了……”。马云、任正非之所以成为商界巨子,靠的绝不是鸡汤,他们付出的,他们背后的故事,我不知道,你也更不可能知道。
还有一些鸡汤干脆连名人的名字都懒得伪造,直接整一个看起来像干货的标题,然后就开始天马行空,比如《你混得好不好,这些能力很重要》。这类鸡汤的观点容易带人跑偏,按照你所说的,混不好完全是自己的原因,好吧,高中政治老师就告诉我们,事物的变化来自内因和外因且相互作用。职场混的好不好,不是单纯的提高自身能力就可以的,你一门心思玩命提升自己绝对是好事,但放弃其他所有交际,我觉得,你依然混不好。
上面这两种鸡汤多少还有点正能量,起码教人向善,要人学好,但最可怕还是金莲端过来加了点砒霜的鸡汤,比如《做到三件事,领导爱上你》、《甩锅全靠三句话,自此无责一身轻》之类的,满满的厚黑学。的确,职场如江湖,暗箭伤人也是有的,但好好的一个孩子,为什么不能教他点好呢?非要厚黑才能升职?而且,没有干货,走人只是或早或晚。
我承认,老祖宗告诉我们的话里,很多都是放之四海皆准的哲学通理,任何时候拿起来看看都有好处,但老祖宗可没告诉你,我这句话是针对同事关系的,那一句是保你升职加薪的。要是真这样说了,那他就不是老祖宗,而是神婆婆了。
你之所以是你,是你的过去造就的,你的将来,是你的现在造就的,所以,你是特殊的,你走的是自己的路,这条路上没有路标。无论是职场菜鸟还是老鸟,每天面对的老板、客户,都决然不同,如何对待,靠的是你自己的修为,不是这一碗碗鸡汤。
再美味的鸡汤,看看、尝尝就成了,千万别当饭,因为,它真没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