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南一帶,管茅针叫狼尾巴,大概是因为茅草抽穗后像狼尾巴一样而得名吧,类似狗尾巴草的称谓。
茅草,在我国南北方多有生长,茅针则是茅草在初春长出的嫩穗,味美甘甜,清爽滑嫩。茅针的得名见于《毛诗品物图考》:“茅春生芽如针,谓之茅针。” 茅草的根俗称甜草根,和茅针一样都可入药。主要功能:凉血止血,清热解毒,用于血热吐血,衄血,尿血,热病烦渴,黄疸,水肿,热淋涩痛;急性肾炎水肿。尚有利尿作用,可用于水肿,热淋,黄疸等症。据老人说,清明吃茅针,眼睛明亮。
每年清明前后,正是采茅针的时候。田间陌上,沟渠路边,是茅草生长的地方,此时的茅针用力钻出土层,长出地面5、6公分。说来也怪,茅草连一片叶子都没长出,就凸兀冒出茅针来。
星期天,我和小伙伴,挎上篮子,去寻找茅针。 细嫩的茅针,散发着淡淡的甘甜和清香,在我的童年,这是不可多得的美食。小心地剥开几层苞衣,露出绵长白软的茅针肉,轻轻地采撷下来,放到嘴里慢慢咀嚼,爽滑、甜嫩,柔韧中带着甜津,草香中含着清洌。清新与甘甜盈满口腔,几乎是一团初春的气息。那种舒心的惬意,在我心中绵延多年,至今犹在。
那个年代,农村的孩子能吃饱饭就是一种奢望,那有什么零食可吃?因此,茅针成为农村孩子最解馋的零食。那时很多伙伴营养不良,到春季往往口角生疮,流鼻血,头长小毒包,吃茅针正好清热解毒,缓解这些病症。这也许是上苍的安排,穷人的孩子无意采食茅针,避免了疾病和痛苦!
记载茅针最早的典藉是《诗经》,称之为“彤管”,可见我国食用茅针的历史己久。 茅针还是历代诗人吟诵的对象,如宋朝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茅针香软渐包茸,蓬蘽甘酸半染红。采采归来儿女笑,杖头高挂小筠笼。”写出了茅针的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