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教育的乐趣来自孩子》一书系本号温州好老师(真名杨聪)的著作
教育快乐的真正源泉
——读《教育的乐趣来自孩子》有感
文\常州市新北区三井实验小学 张樊
说到《教育的乐趣来自孩子》这本书,我甚是惭愧,因为这本书按理说寒假前就应该安静地躺在学校的图书馆里享受着恬静的假期,而不是挤在我的床头等我睁开惺忪的睡眼后去翻阅它。寒假前,图书馆顾老师催了我两天,让我赶紧还书,我的破记性总给人增添麻烦,另外,我其实也不是很想还这本书,因为我还没看,很想看看这本书里的故事,还好顾老师大人有大量,特许我开学后再交还给她。
寒假忙完打扫、年货、旅游、拜年等等一系列的琐事之后,我终于有闲情雅致可以翻开这本书——《教育的乐趣来自孩子》,依坐在茶椅上,沏一杯白茶,茶香穿透金色的阳光扑面而来,温暖而清新,翻开书的第一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作者简介——杨聪,恕我才疏学浅,我的确在这之前并不曾听说过他,但看到简介上说他也是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我竟莫名的感到这本书的内容应该很亲切,于是,我迫不及待地往后看……
导读也是相当的平易近人,是杨老师教过的一名学生写的,真实,谈不上感人,但却让读者很好奇很羡慕,好奇这个杨老师到底是怎样教他的学生的?能够让学生们对他如此念念不忘;羡慕的是杨老师的学生们都这么爱他,使得同样作为语文老师的我自愧不如。
带着我的好奇心和羡慕之情,我如饥似渴地往下看……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我和一个女生的‘零碎事’”,这些事真的很多很琐碎,没有知识点的灌输,没有课堂常规的要求,更没有好学生与差学生之分,有的只有点点渗入心底的爱、尊重和快乐。杨老师把他与孩子们相处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展现给读者们一个全新的师生关系,也让广大教育者们了解到,育人的本质是什么?题海战术、严教厉管出来的高分真的对孩子的一生好吗?面对让老师、家长痛不欲生的学困生只有放弃吗?这一系列的问题,从杨老师的一个个小故事中不难看出,教育并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孩子们的乐趣依附于老师,老师们的乐趣却源自孩子们自己,不信?那听我一一说来。
杨老师的教育故事里的女主角名字叫章思语,是杨老师班上的一名学生,二年级了,她有一天问杨老师:“杨老师,今天会不会下雨呀?”这是一个相当普遍的问题,我也教过二年级,孩子们也会问我这样的问题,我一般这样回答的:“天气预报说可能有雨,但是不知道什么时候下呢。”可是,杨老师的回答真的让我大跌眼镜,他居然回答那个女生:“我来打电话问问玉皇大帝啊,你等等。”说完真的掏出手机,装模作样的问起来,然后神秘地告诉章思语说:“应该不会下,但是玉皇大帝说要是他不小心打个喷嚏说不定就要下雨喽!”章思语兴奋地把这个有趣的消息转达给班上的小伙伴们,小伙伴们顿时就炸开了锅,七嘴八舌地争论起来,有说下雨不归玉皇大帝管,是海龙王管的,有说玉皇大帝也用手机吗?手机号码多少?这一个个问题看得我忍俊不禁,是啊,孩子的想象力是多么丰富啊,杨老师能抓住这点,在生活中创设童话情境,让孩子们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并且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探索欲望,难怪杨老师班上的孩子那么喜爱看书呢!想想我们三年级上学期的课本上,不也有一个单元专门讲的童话和神话系列吗?《哪吒闹海》、《三袋麦子》还有《小稻秧脱险记》孩子学起来都很有兴趣,不要为了教而去教,像杨老师这样把情境引入到生活中来,既提起了孩子们的兴趣,又让孩子们与老师之间的距离拉近了,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另一个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杨老师去章思语家“家访”,是章思语小朋友主动邀请的,其实我们班也有热情的小朋友渴望我回去家访,可我往往总是回避的心态,其实说到底我真心不是怕路途多远,我是害怕家访跟家长们交谈,我怕我的笑容很僵硬,我怕我词不达意,我更怕家长们留吃饭啊什么的,总归就是有一种骑虎难下的感觉,而杨老师的家访很特别,杨老师与章思语约好一起荡秋千,没有家长,只有老师与学生,那样的感觉好似朋友又胜似朋友,没有世俗的侵扰,只有心与心的交流,这样的家访是愉快的、轻松的,而这样的家访达到的效果更是长远的,有意思的。
杨老师的故事中还穿插了一篇与朋友之间的对话,这也对我影响深刻,因为,这一篇内容写出了我的心声,我想应该是大多数老师的心声。杨老师的朋友这样说:“杨聪,你这是用自己的实践来验证你的思考,不管方法如何效果怎样,只要能去行动总会从中获取‘得与失’的经验,教育本来就没有‘万全法’,就应该让一线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多多尝试,可是现在很多老师既没有主动权,也不敢争取主动权,基本上都是上头刮什么风就摇什么舵,‘大读写’来了就‘大读写’,‘新教育’来了就‘新教育’,几经折腾,回头看看才发现多数‘风’来匆匆去匆匆,不过是搞形式、走过场,便私底下牢骚满腹怨声一片!还是像你这样好,不管外面刮什么风,你只管守住自己的‘底盘’放开手脚在不尽如人意的现实中独立思考、选择和尝试!”
杨老师朋友的这番话也不完全偏激,有一定的道理,尤其像我们这样的新老师,刚走上工作岗位,彷徨无奈,没有方向感,课堂一味的要求发散思维,凸显孩子们的主体地位,小组合作,读写结合,表面上是素质教育搞得风风火火,结果还是要孩子们通过考试答题来评估孩子们的学习情况,于是课堂被硬生生掰成两种——展示课和家常课,展示课风生水起,家常课还是在强调重点难点考点,我真的很想问问:教育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杨老师对我这个问题没有正面作出解答,但是杨老师是这样说的:“我相信,凭诚心做事,凭良心教育,只要有利于孩子们的身心发展,能让他们积极、开心、上进,离真正的童年更靠近一些,就算与常规、常态不配套不同步,领导、同事和家长不赞同,我也会乐此不疲地坚持下去……不怕你见笑,说句‘高调’的话,那就是:我愿意尽己所能地承受和分解本会直接落到孩子身上的来自应试教育的压力。”杨老师这样积极向上的心态感染了我,让我觉得他像太阳一样照亮了我整个心堂,我愿成为向日葵跟随着他的脚步,向他学习,对孩子呈现一颗不泯的童心和表达一种纯粹的爱,这才是教育快乐的真正源泉,来自孩子,给予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