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亮在哪方?
前天跟孩子们一起看了中国首部绘本电影《向着明亮那方》,与通常影片的气势磅礴和跌宕起伏相比,这部影片或许有些平淡,可对于成人观众来说特别治愈。
向着明亮那方,明亮是什么?是当下,是爱,是陪伴,是珍惜,是关怀,是守护,是孩子清亮的眼神,是妈妈手中的锅铲,是外婆眼中的怜爱.....当然也是过去的温暖,未来的美好!
整个影片的音乐和画面温馨暖人,充满向上的力量。全片集纳了水墨、水彩、剪纸、拼贴、定格等不同艺术形式,风格不一,但却贯穿了同一种的力量:温情的力量,爱的力量。
这些力量承载在我们每一天的生活中,每一个细节中 ,每一个眼神中......这些点点滴滴发着光,沐着风,滋养着我们的身心,诠释着生命的意义。
谁需要那道光?
在我看来,这部电影虽说是儿童绘本改编打造的,但更适合成人看,那些不舍的离别和伤痛、那些害怕被忘记的落寞和孤单、那些不能弥补的愧疚和遗憾、那些为生活奔波的艰辛和劳累在观影的时候不知不觉就被治愈了。
特别是《小兔的问题》、《小火车》、《蒯老伯的糖水铺》、《外婆的蓝色铁皮柜轮椅》、《翼娃子的星期天》这五个故事,讲的不就是我们这群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从小到大所经历和见过的故事吗?
这几个故事对于家有神兽的家长、亲历过或者新闻上看过汶川大地震的国人、深更半夜在街头行走的“夜班族”、在农村长大的“宝宝”们、带着孩子在城里打拼的中年人来说太有共鸣了。
那明亮是怎样照亮的?
《小兔的问题》直击带娃家长的每一天。孩子永远都有问不完的十万个为什么,能够不厌其烦地回答和引导从来都与耐心无关而是靠爱,当孩子没有那么多问题时他们已经飞到山的那一边海的那一边了,此时身为父母只能依靠着爱来牵着那远飞的风筝,远方的风筝也依赖这汩源源不断的力量......。
你能飞多远,我的爱就能飞多远,这就是父母之爱的力量。
《小火车》带着全家人的期待向着新生活开进。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也必然要承担天灾人祸,生老病死的伤痛。生命之所以被称为生命是因为它虽然会有终结的一天,但只要存在一天就向“生”而行,不屈不挠,不灰心不放弃。
“它(生命)”可能会遭遇劫难,可能会缺胳膊断腿,但只要我们愿意努力,坚持到底就会看见光。
《蒯老伯的糖水铺》太治愈了,真的就是我想要的那一碗“糖水”呀!真希望多年前的冬日下夜班后的路上也有一位这样的老伯,因着我的偏好为我准备一份充满温情和关怀的“糖水”,那样的话我就不会觉得那么孤单那么寒冷了。
打着膏药的手腕不愿“退休”为的就是温暖和美好深夜路上那一个个孤单的身影,致敬!
《外婆的蓝色铁皮柜轮椅》让我想起了粗糙的“奶奶”手。不知道是自己的奶奶还是村上的哪位奶奶也替我擦过眼泪,是呀,粗糙的手刮得脸生疼还是冬天,但心里却很暖很暖,甚至觉得摔了一跤也很幸运。
另外影片中的画面太能让我这位80后心动了:桌子、热水瓶、床、煤炉、屋顶的小凳子、玻璃弹珠......真实得不能再真实的我的童年的既视感。
《翼娃子的星期天》不就是我吃过无数次的沙县小店场景吗?勤劳的老板,温柔漂亮的老板娘,还有一个写作业的娃,加上下班后肚子饿了的我,还有戴头盔的农民工和说笑着的小情侣,我们来自五湖四海,我们饿了,我们此刻享受着食物的美好,温暖而感恩。
致敬,城市打工人!致敬,临时的课桌椅!致敬,每一个拼搏的灵魂!看着是奔波和劳累,其实我们也幸福美好和自豪!因为我们在打造美好未来......。
影片中的故事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历过的或者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但现实中的我们或多或少因某些原因在承受焦虑、迷茫甚至抑郁的折磨,而电影却以积极的姿态呈现了生活中那些可能被我们忽视了或者平常没有细品的小美好。
幸福和意义就在身边
是呀,孩子终会长大离开,人生总免不了碰到天灾人祸,再热爱的工作也有说再见的时候,人无完人所以总有愧疚和遗憾,为了美好的明天必须奔波劳碌......,有时会觉得很累,有时会特别迷茫,然后就问自己:人生究竟是为了什么?现在这样做有意义吗?
《向着明亮那方》给了我们答案:我们的生活非常有意义,因为温情在传播,爱在发力!
我们的生活虽有冷色调,但更多的是暖黄色。电影中幸福的暖黄色带着爱的力量,悄无声息地在日常的亲子对话中、司机与小动物们的爱予爱返中、灾后重建的期待中、杯杯“糖水”的温情中、兄弟间无休止的打闹中、成长道路上的遗憾中、小餐馆的温暖与热闹中发着光,照亮平凡普通的每一天。
普普通通的每一天既洋溢着小欢喜小确幸...也充斥着小困惑小悲伤...,忙碌而琐碎,也是我们需要好好珍惜的现在和意义。
哪怕一片叶子
也要向着日光洒下的方向
灌木丛中的小草啊
向着明亮那方
向着明亮那方
哪怕烧焦了翅膀
也要飞向灯火闪烁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