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育儿交流群的朋友们,现在好。
我是班班,来自江西萍乡,是一名宝妈,是一名家庭教育践行者。
承蒙家庭教育江苏分院博仁院长引荐,非常开心有这样机会和各位关注家庭教育的家长们来分享和交流好好吃饭的内容,希望为家长帮助孩子建立良好饮食习惯有一点点帮助和启发,希望自己能够在交流收获到更好的理念和经验。谢谢育儿交流群群友的鼓励和支持。
我女儿现在三岁八个月,是公认的吃饭小标兵。是周围人告诉我说我女儿吃饭吃得很好,幼儿园老师也说吃得很好。家里吃的好,外面也吃得好,属于名声在外的那种,想到这里很开心。有些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还邀请我跟女儿去他们家吃饭,好影响下自己家小孩吃饭。很有意思。
我家吃饭的经验是愉快的。先交代下背景,我和女儿爸爸从女儿一岁十个月开始就是自己带娃,没有请双方老人帮忙,双方老人都在外省老家,所以我们家就是一家三口。
画面是这样的:每次我炒完菜,在厨房里喊吃饭了,女儿就会开开心心自己去洗手,回来帮家人分碗筷勺子,她对吃饭是很期待的,尽管爸爸妈妈厨艺真的不好,她也很捧场说好吃。吃的又快又好,一般二十到三十分钟就会吃完,不挑食不浪费粮食,坐在自己座位上大口吃饭,筷子勺子都用得很溜,周围很干净,饭菜没有撒的到处都是,吃饭过程不玩玩具不放电视不用哄不用喂,吃好了就说我吃饱了就下桌。女儿吃完饭,碗里经常一粒米都不剩,虽然不是每次都吃的一粒米都不剩,绝大部分时间是那样的,她的经典金句就是“我会把勺子也舔干净的”,很有趣。
作为家长,讲心里话,真的是很容易会因为孩子不好好吃饭感到焦虑的。
这是因为我们会把孩子不好好吃饭等同于营养不良,矮小,大脑发育不够好,学习跟不上等等,这些画面让家长更焦虑。
老实说,我以前也焦虑,我家问题是:女儿一直好好吃饭,但是身高体重就是不理想,一直很困惑,很纠结还要多加一点吗?
有问卷调差显示:六岁以下孩子的父母经常担心孩子吃的太少,只有极少数的家长认为孩子吃的太多。
所以,认为孩子吃得少,饭量小是共识,几乎所有家长都是这么认为的,我们家长对孩子吃饭标准太高了。后来我查阅了很多资料,孩子真的与生俱来就有自己正确挑选食物,同时正确控制食量的能力,
家长做到就是信任孩子就好了,请家长们放心,真的有科学依据可以证明孩子有好好吃饭的能力,因为时间关系,不展开证据罗列了,感兴趣的家长可以私信交流。
因为孩子拥有与生俱来的挑选正确食物及正确食量的能力。大胆相信孩子,孩子对于吃饭,反应是很直接的,饿了会吃,饱了就不吃,同时,也会一阵子吃得多好,一阵子胃口差。我们家长做到三大决定,给孩子两个自主权,孩子好好吃饭是有章可循,指日可待的。
家长决定哪三个内容?
第一,家长]决定给孩子吃什么。根据健康饮食的基础供应食物,利用膳食金字塔来选择食物,多学习两个内容:一是哪些食物对孩子有益,二是哪些食物应该少吃。需要注意的是谷类为主,每顿都有蔬菜杂粮水果,营养均衡,不是这个食物营养高就天天吃,需要食物多样性营养才能均衡,不吃成人化食品,高盐高糖高油都是成人化食品。
我家女儿的经验是:吃的要安全健康。她不挑食,连苦瓜都吃,吃不多,新食物也愿意尝试,我们家长以身作则,不偏食,她特别喜欢吃八宝粥,紫薯,玉米、土豆这些杂粮。居民膳食指南有指出以谷类为主,我们家最注重谷类的品质。女儿两岁时候不爱吃米饭,吃肉吃菜,后来也是女儿爸爸提议换不同的米试试,果不其然,有些米就爱吃,我们就固定下来,基本上可以是一粒米都不浪费,如果不爱吃米饭,我们肯定换米去尝试,因为米饭是主食,每顿要吃,相对而言,健康食物里面最关注五谷的品质。
第二,家长决定什么时候吃,时间有规律。饮食时间越是不规律,就越容易厌食。因此,家长再忙,也要尽量让一家人的饮食时间规律化。
我家的经验是:我女儿上幼儿园,周末不上幼儿园也按幼儿园时间来吃饭,没有破坏吃饭时间。女儿是晚上八点半左右睡,一般睡十一个小时,早上七点半就会醒,醒来基本会说我饿了,我会提前起来准备好早餐,就是水果蔬菜杂粮这种配置,女儿吃一点就去幼儿园,吃多少她自己决定,幼儿园八点半吃早餐,她也全部吃完,没有例外。中午十一点二十开始午饭,下午两点四十下午茶,我接她回家五点半到六点之间要吃晚饭,然后到晚上八点上床是没有零食吃的。周末在家,我们八点左右早餐,十一点半午餐,下午三点水果加餐,五点半晚饭,尽最大努力跟幼儿园时间保持一致。我的经验是,每个家庭吃饭时间不一样,我们尽量保持同个时间段,到点就饿了,饿了就会吃,时间不规律,到饭点了就不饿,不想吃,家长焦虑,孩子紧张,就对吃饭产生不愉快的情绪了。我们家一直强调:吃饭是一件很幸福很快乐的事情,睡觉也是。
第三:家长决定如何吃。就是制定吃饭时候的规矩。全家人共同遵守。
规定吃饭有什么规矩,哪些行为是允许的,哪些行为是不允许的,家长和孩子共同遵守规矩,想营造愉快的用餐氛围,要做好榜样。
我家的经验是:第一吃饭是独立完成的,如果孩子很小有些能力还达不到,可以帮助。需要注意的是能尽量少帮助一点,超出能力范围就属于代劳或者干涉了,对孩子独立吃饭好好吃饭的习惯养成是没有帮助的。第二吃饭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全家都要参与劳动,都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女儿可以帮助我们摘菜,搬凳子,摆放碗筷,我们一家三口每人都是自己专属的一套吃饭碗筷;第三吃饭是不能娱乐的,我家没开过电视,关音响,准备一个小盒子,爸爸妈妈的手机都装置小盒子里面,吃饭整个过程就是好好吃饭,没有娱乐:第四吃完也是要收碗筷的,女儿会自己收自己碗筷,然后洗自己的碗筷,虽然看起来玩多与洗,我们大人没有阻止她洗完我们再洗一遍。
充分给与孩子两大自主权
第一,孩子自主决定要不要吃
我家的经验是:要让孩子知道吃饭是他自己的事情,而不是爸爸妈妈的事情,饿肚子的是她,不长高的是她,不聪明的是她,不是爸爸妈妈,所以要自己选择。喜欢吃就多吃,不喜欢吃就换别的菜吃,什么菜都尝试一下,不勉强,多鼓励,然后相信他自己的选择,从不干涉。不吃就去玩吧,从没有追着喂,哄着喂,多吃两口。我们始终相信不会饿着孩子,他们饿了会找吃的,现在有更多证据证明他们与生俱来挑选食物和吃多少的本能。
第二,孩子自主决定吃多少
很多家长就会担忧,让孩子自己决定要不要吃,吃多少,根本行不通。这样的话根本不可能乖乖吃饭,吃几口蔬菜都难,我们倡导相信孩子,健康的孩子非常清楚自己需要吃多少,比父母还清楚。疾病导致的吃太少就要医生的帮助了。饿不着,我们作为父母重点关心长期的整体营养,而不是短期的“这一餐,这一碗”的价值,我们决定提供孩子吃什么、什么时候吃及如何吃,把要不要吃,吃多少的自主权交给孩子。
我在这里讲一个自己家的经历,女儿一岁十一个月时候,我们一家三口去西安玩,有一天傍晚五点多了决定上城墙,因为判断失误,自以为是很快时间就会走完,结果没带任何干粮就上去了,结果一走傻眼了,绝望了,出口远啊,要两个多钟头走完,可怜女儿饿啊,没东西吃,自己没储备,城墙上也没食物销售,女儿饿得直喊馒头馒头,那时候还没断母乳,一喊饿就喂一喊饿就喂,那时候母乳也是辅助了,根本不抗饿,女儿饿的嗷嗷叫,下了城墙,吃了一个肉夹馍,一碗玉米粥,两个南瓜饼,吃完后心情好得不得了,在店里又是唱歌又是跳舞的。就是从那个事情后,那个时间起,我们完全相信了孩子不会饿着自己,饿了会找吃的,绝对相信他们的能力,大家也可以尝试相信看看,让孩子自己选择,或许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哦。
还有一本书,陈美龄在《我把三个儿子送进了斯坦福》一书中曾分享过一种“食育”概念, 让孩子更好的理解为什么要感恩食物,好好吃饭,珍惜食物。因为食育,她的三个孩子从不浪费食物,也不浪费其他物品。
让孩子好好吃饭,健康长大是目的。孩子看起来很健康,那么可以判断大概也吃的很健康,不管是胖瘦中等身材,20年后在看着你发育正常的孩子,就可以减少焦虑了。
家长三大决定权,孩子两个自主权。孩子们都超级聪明,超级能干,超级优秀,相信他们天生的能力,都可以好好吃饭,收集了很多可以好好吃饭的小技巧,如果感兴趣,可以私信多交流,大家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