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09李薇
再次走进幼儿园,这一次讲的是《克里克塔》。
这本图画书给小班孩子讲“课堂式”的呈现,我认为是有一点点的难度,难点在于:如何能让孩子们在基础的观察下,理解人物关系中的亲情。
教学目标:
重点:①根据所看到的画面,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②通过观察共读大蛇克里克塔的故事,理解蛇也有温柔友善的一面;
③知道“爬行动物”的概念,了解蛇的部分特性。(孩子们对于自然的探索心,在4-5岁会特别强烈)
难点:感受故事中的亲情以及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以及小蛇帮助他人的勇气。
教学策略:
预测、反思、质疑、推测
教学过程:
通过封面,先让孩子观察:看到了什么?克里克塔又是谁?(预测)
今天的孩子们重点观察到了老奶奶的身份、着装、表情、配饰,猜测“克里克塔”是这位老奶奶。不过还没有发现克里克塔的影子,所以当场我决定做一些调整,在讲完所有故事后,重新来观察封面,这个时候孩子们就发现了克里克塔的身影,也由此感受到了这本书所传递出来的蛇与波特太太的亲情。
在讲述的过程中,重点提了以下几个问题:
①波特太太的儿子为什么要送小蛇给她?让孩子感受老人独居的孤独,需要陪伴;(穿插什么是爬行动物?蛇为什么比较危险,什么情况下不危险?)
②波特太太对克里克塔做了什么事?为什么要做这些?小蛇又为波特太太做了哪些事?为什么?小蛇是如何与小朋友们一起玩的?(其中穿插关于蛇在冬天要冬眠等科普知识)
③互动游戏:让孩子们一起感受小蛇灵活使用身体学习知识的乐趣。孩子们在这个环节充分利用身体来摆数字,从一个人摆到二个人组合,为课程增加了乐趣,也让孩子们增加了体验。
④在波特太太遇到了危险时,克里克塔又是怎么做的?
⑤它最后得到了小镇的荣誉奖章,希望宝贝们也可以像克里克塔一样,勇敢、善良、友爱。
教学反思:
①小班的孩子们的观察力水平不均,可以在之后提前在最后加上“封面和扉页”,让孩子们重新观察封面和扉页,并回顾整个故事。
②需要把设计的关键点告诉助教老师或者幼儿园老师,将重点环节记录下来。比如:孩子们摆数字的环节。这次就比较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