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向来是害怕走夜路的,不管是有闪烁灯光的夜幕还是即将破晓的黎明我都怕。到底害怕的是什么呢,我自己也说不清楚。反正不是迫不得已我是绝不会一个人去冒险的,跟最亲近的人一起去更不行。
这样胆小的性子也不知是如何养成的,反正从出生到现在的20年,她是一直陪在我左右的。偶尔有一两次她从我身上跳跃出去,那也一定是在心情不好什么都顾不上的时候。那时候的我呀专挑最黑的地方走,颇有一种出生入死的侠义气,嚣张到以为自己能做个拯救世界的英雄。
那样的出走是在跟亲近的人呕气的时候;是在觉得自己不被理解,受了无尽委屈的时候;是在青春期最叛逆的时候。
那是我前23年的生活中最暗淡的时候,俱夜无光,一个人奔赴一场看不见终点的征途。孤独、恐惧、压力,任何一点未知的因素都能成为我放弃努力的借口。一个人若想做点什么,那一定能找到一个安慰自己的理由。就算再荒唐,也要试一场,然后假装无辜的模样。
除了父母之外,那个时候有一个人,成了我黑夜里唯一能抓住的那缕光。
他是我的高中班主任刘老师,任教的学科是我最讨厌的数学。在后来我千百次放弃自己的时候,是他不厌其烦的找我谈话,甚至主动帮我补课。十七八岁正是敏感的时候,我记得那时候不管他对我有多好,我心底总是存有恶意的。我从来不敢抬头看他的眼睛,因为自卑。我数学成绩烂的一塌糊涂,还曾经多次哭闹逃课回家,他从来都没有训斥过我,或许也曾有过一点失望,但待我依然是极好的。毕业后因为有事也曾联系过,他在微信里依然亲切的喊我:“闺女”,看似简单的两个字足以让我热泪盈眶。毕业后我从未回校看过他,有几次起了这个念头,但总觉得对他多有愧疚,自己依旧没有什么骄人的成绩,也就没有去成,这件事成了一个心结。
翻看学生作文的时候,看到了一个作文题目“那个为你提灯的人”,我一下就想到了他。
现在想想,每个人来到这个世上都不是孤独的,就算要经历很多磨练,会遇见很多的黑暗,身边依然会有为你提灯的人。
小时候怕走夜路,是外公拿着手电筒送我回家,一路上我前看看后瞅瞅紧紧握休他的手;工作后下班回家太晚是爸爸接我送我,毫无半句怨言,哪怕自己多走很多路也不忍心我在寒风中多待几分钟。
跟朋友聊天说起这些,她也有同样的感触。每次放学回家,父亲总要亲自接送,虽说距离不算太远,可到底也是两座城市。后来有几次她谎称学校要加班,自己偷偷坐车回家,惹怒了父母。后来,她就变乖了,认同了父母的做法。当子女羽翼渐渐丰满的时候,父母依旧想要能多为你做点什么,不要嫌弃他们帮倒忙,有时候顺从也是一种孝顺。有统计说,对于长辈让他们找到自身的存在感会增加他们的幸福感。
同样是在学生的政治试卷上看到了这样一个题干描述:一位环卫工人想买杯冷饮,但最便宜的也得6元一杯,他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要买,这时店员谎称有折扣,4元给了他一大杯。
恍然间明白,原来一闪念之间的善意也会如此温暖。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那个为别人提灯的人,也一直是被温暖照亮的人。
写下这篇文章的时候,是在一个寒冷的清晨。天未亮,风寒凉,我们乘着车奔驰在生活的大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