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本文是公关夫妻皮皮仲与娅娅文解读情商实践过程中,“高效沟通”练习的第15篇文章。
人在职场,每天都要清晰、有力地“说话”。然而,我们经常会陷入无效沟通的圈套——在没用的场合、对没用的受众、用没用的方式、做着没用的沟通。
皮皮仲与娅娅文将结合工作中为500强高管及经理人做沟通咨询的实际经历,围绕职场中最常见的沟通难题,帮助所有向上的职场人找到高效沟通的方法与参考案例。
本周的文章,继续探讨打开沟通“逻辑力”的四把钥匙。在前两次更新中,我和娅娅文分享了沟通中逻辑“条理清楚”与“维度全面”这两个点。今天,我们来看看打开“逻辑力”的另一把钥匙——“节奏感好”。
先偷偷告诉你,在没有经过训练前,几乎很少人会意识到好的”逻辑“居然还要讲究”节奏“。我们希望你读完这篇文章,一定能比以前更能控制谈话。
我和老板聊了两个小时,并木有解决问题,累……
在我和娅娅文的沟通学习过程中,趟过无数的坑。有一些坑如果不是自己亲身经历过,再怎么看书、听前辈分享,可能都不会碰到。
比如说,很多人的老板都比较没耐心,反映在沟通中就是谈话一般由他们来主导。但你碰到过老板极有耐心,你说啥,他们都态度很好地听着吗?
我就碰到过这样的老板。一开始,我觉得这简直太好了。无论是表达自己对专业的看法,还是去抱怨某个问题,老板“愿闻其详”总是好事。然而,后来沟通得多了,我发现老板这样的风格未必是件好事。
有一次,我们俩有一个棘手又敏感的问题要讨论,那关乎到我那年的升职及两到三年的中期职场规划。
说棘手,是因为当时我的时间及团队资源,没办法支持到我去做能满足未来规划的事。我的核心诉求,就是想让老板要么多给我些资源,要么让我暂时专注眼前的事上。
为了谈得顺利,我还准备好了要点,确保谈的时候条理清楚、涵盖的点也全面一些。
然而,我们在会议室里聊了将近2个小时。我从各种角度表达我的自己担忧、难处,说得我口干舌燥,脑子缺氧,但老板就是没太大反应。最后两人只好客客气气地收场。
小心掉入“沟而不通”的陷阱
我自己其实一直有说话刹不住的毛病。我开始反思自己的问题到底出在哪了。
我发现,在那次无效沟通中,我做得不好的地方,既不是“没有条理”,也不是“维度不全面”,而是有在与”节奏感“相关的两点上:
从时间分配上来看,整个过程中,大部分时间都是我在说
从沟通方式上来看,因为“说服”不了老板,导致我一直努力单向地陈述,而不是通过请教式的提问,让老板一起和我双向地讨论解决方案
作为高效沟通顾问,我和娅娅文自己的练习之一就是要观察某一类沟通难题在现实职场中的样本,并分析总结解决之道。比如,以我俩的观察,以及总结来找我们咨询沟通的朋友的案例来看,我们发现类似的”无效沟通“在现实职场中经常发生:
给领导做30分钟汇报,一不小心把20分钟花在了抱怨问题之上,却只留了10分钟时间来讨论解决方案,展示自己的想法
给下属布置一项任务,整个沟通过程中光听领导在说,很少给下属提问、讨论的时间与机会
给客户提建议或想法时,一不小心就掉在某一个话题中,开始单向的长篇大论
所有这些无效、低效沟通的背后,都反映出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在呈现逻辑时,没有用一个听者接收起来舒服、顺畅的节奏。如果听者没办法很好地接收信息,并与我们交互起来,那么,再好的逻辑也白搭。
我有时候觉得,沟通时逻辑上的节奏感,就像在KTV唱歌时的换气。会唱歌的人,知道怎么分配自己的气息(类似沟通中总体的谈话时间)、什么时候停顿换气(类似于沟通中”说“与”问“的切换),所以,在高潮来时可以轻轻松松飚上去;而像我这样不会唱歌的人,就容易扯着嗓子、一口气憋着把自己唱得眼冒金星,高音来时突然断气。
高效的沟通,它一定是一个目的明确的、双向的交流过程。掌握不好节奏感,很有可能导致整个”沟通“陷入到无效的”说话“中去,最终变成“沟而不通”。
想象一下,我们多少次说着说着,就违背了沟通的目的(比如,明明要商量对策,但大部分时间在抱怨问题),或打破双向的交流(比如,明明是多听对方的想法与建议,但大部分时间是自己一直在说)?
三个方法,让对方听得舒服,又能跟上你的逻辑
那么,在你做到了条理清楚、维度全面,该怎么避免“沟而不通”的陷阱呢?
提高沟通逻辑的节奏感是关键。
我和娅娅文总结了以下三步,供大家参考:
第一:学会根据自己的目的,分配自己的沟通时间。
这一步的核心是把大部分时间留给能贡献到你沟通目的谈话上去。下图我们根据不同目的,建议了几种时间分配模型:
第二:在沟通的过程中,多提问,用问题带起思路。
在高效沟通中,自己的表达条理清晰只是基础,更重要的是让对方”主动“跟上的你的思路。提问就像是一个接力棒,它把说话的权力从“说者”交给“听者”,从而可以确保对方也能参与到交流过程中来,变得更加主动。
分享几个我们经常用的、可促进逻辑节奏感的提问句式:
我暂时在这里停一下,听听大家有没有建议或反馈?
我想请教一下王总,按您的经验,一般情况下这样的问题背后会有哪些原因?
李经理,我了解现在的困难。我脑子里现在有几个不太成型的想法,能不能我先说给您听听,咱们一起来讨论?
我刚才讲了三点想法,我想听听大家对我这三点想法的建议。
第三:结合手表与笔记,防止对话时节奏崩盘。
现实工作中,一个1小时的会,开了近50分钟时,还没进入计划好的主题,很常见。分享一个小故事给大家:七八年前,我刚入行时,看到一位前辈总是在开会前会把谈的要点列在笔记本(或白板)的右上角上。谈完一点勾掉一点。她还有个习惯,就是对她主持的会议时间把控得特别严谨,什么时候谈什么话题,她都管控得非常有条理。这个方法,我和娅娅文也在用,对提高节奏感非常有用。
其实,无论是哪个方法,背后最核心的一点,是把理解并应对对方的想法及反馈,当成是沟通中最重要的任务——这既是一种”术“层面的方法,也是”道“层面的理念。这些分享,希望对你有用。
有关作者:
皮皮仲与娅娅文是一对同行小夫妻。他俩不是专家,但很多人愿意付费向他们学习“如何说话”;他俩也不是作家,但他们的第一本职场沟通书《能说会干:开启高情商的精进之路》正在京东热卖;他俩初恋在一起十年多,但很愿意与每一位喜欢慢慢向上的人交朋友。微信公众号:pipi-zhong。如想深度交流如何提高沟通,欢迎点击在行平台,搜仲佳伟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