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等孩子上课时,看手机时无意看到一个视频,不是一般惊讶,题目是十岁男孩狂踹妈妈。大家先看看视频,http://u6.gg/9jF
视频里的孩子看上去很生气,情绪激动,爆发力非常大,几次用尽全力踢向妈妈,一看就是惯犯,踢腿动作娴熟,而妈妈只是一个劲的躲避,看来也被打惯了。奶奶(估且是奶奶吧,姥姥估计不会让外甥如此殴打自己女儿)也只是苍白无力地用手和身体挡一下。对于孩子如此无礼殴打妈妈,妈妈本人和奶奶没有任何态度和采取措施。她们看来已经被孩子完全震慑住了,看着暴怒的儿子,或许母亲还想只要他能解气,打我几下也没事。做母亲能做到这个份上,我也服了。
亲子关系是日复一日形成的,看样子他们应该已经形成固定熟悉模式。没有家长的助纣为虐,孩子也不是今天这样的状态。如果妈妈还不警醒,长此以往,随着孩子的能量越来越强,妈妈以后自己人身安全都堪忧。
动手打父母在全世界看起来都是大逆不道的事情。有的家长评论说这样的孩子换我早上去几个大耳光告诉他如何做儿子了。还有的说自古父母尊,孩子卑。孩子这样都是妈妈惯的,溺爱导致。孩子就应该从小严加管教,只有父母可以打孩子的份,绝不容许孩子打父母。持这种观点的人也未免太强势。
试着想想,如果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妈妈如此情绪失控的打孩子,孩子只是害怕地躲避,大家会怎么说呢。最多说父母也有情绪激动的时候嘛!当然教育孩子也不应该这么打,其实不管是溺爱还是严爱(严厉的爱,我自己发明个词)反应出父母对于孩子的爱都很自私,都是以自己的方式爱孩子。至于孩子是不是喜欢或真心为孩子好,不是他们所关心的。
爱弗洛姆说过,“爱是一种能力,而不是本能,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帮助他人进行心智成长,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亲子关系的爱尤是如此。我们家长对于孩子的爱,不是太溺爱就是太严厉,从本质上都没有爱自己也没有帮助孩子成长。以下是最常见的两种“爱”,都不是真正的爱。他们只是透过孩子爱自己。
第一种爱:溺爱。
溺爱不是爱,有些父母对待孩子说什么都不拒绝,什么都满足,什么都答应,或许他们自己活着本身没什么希望,唯一的希望就是我的孩子活的开心,为此孩子要星星不敢给月亮。因为他们怕孩子失去对他们的爱和依靠。为了孩子高兴,孩子做什么也可以,孩子要求自己做什么都可以。最著名的“杨丽娟事件”就是典型代表。所以在家里从小给孩子的错觉的是我是宇宙第一人,什么都应该是我的,什么都听我的。但是等到孩子逐渐长大,走进社会圈里发现不是这么回事,很多人不让他,地球居然不以他为中心转。这使他非常气愤。他又发现父母也不是万能的,他就会攻击一直一味迁就他的父母。愤怒会全部发泄在溺爱的父母身上,不加制止愤怒会不断上升。
越是溺爱孩子的长大后攻击父母的概率越大。这类孩子的特点是任性随意,花钱没规划,没有责任心,长大后多一事无成。而这类父母的特点是除了他孩子的事情是大事,别的都是小事,为了孩子委曲求全,不管孩子做的合不合理,都答应,哪怕有些觉得过分也考虑到孩子就默认或支持。亲子关系就像是皇帝和奶妈间的关系。到后来引火烧身,害人害己。父母还到处哭诉孩子多种种不是,博取同情,对于这类父母,我只送一句话: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第二种:严爱。
相对于溺爱相比要一种爱,“严爱”更容易得到人们的认同,家风会遗传不论是是好是坏。被父母打大的孩子十有八九也打孩子。其实从心理学上看,打孩子是对父母的一种轮回报复。中国家长很多从潜意识认为小孩子什么都不懂,要严厉管教,好像孩子生来是戴罪而来,只有通过大人的教导人才能长大成人。到现在依然很多人奉信不打不成才,从小要严厉管教。这是因为父母或养育人在他心里已经给种下了“恶”,使他相信孩子本来是坏的,是恶的,必须要严厉教育,不然后果很严重。
这些严厉的家长多半是自己不努力,碌碌无为或者太过优秀出色,对孩子都寄予极高的厚望,以教育的名义在孩子身上刷自己的存在感。孩子犯一点错就会受到严厉打骂,逼孩子学这个学那个,和孩子要成绩要分数。把人生的梦想和家族的希望都寄托在一个上幼儿园或小学的孩子身上,喜欢讲大道理,说起来一套一套孩子总是无言以对,逼迫孩子做各种承诺,孩子做不到时会说孩子说话不算数甚至打骂孩子。不容许孩子犯错,犯错就要严惩,棍棒下面出孝子也是他们的执念。
奉行严爱的家长和孩子的阶级意识非常分明,生怕孩子不知道他是孩子的爹妈,对于孩子的敢怒不敢言视而不见,亲子关系更像老板和员工之间的关系,给孩子的爱就像工资一样也有条件,根据孩子表现施舍加减,并准备随时收回。孩子总是处于恐惧和不安全之中。严厉之下长大后的孩子会无意识继承父母的“意愿”,也爱打骂孩子,并且和他人相处时会极具攻击性,为人苛刻,情绪多变,一生要多受自己心理折磨之苦。
没有人有任何委屈可以白白忍受,总会以任何方式回报回来。严厉的父母绝对强势给他在内心逐渐了大量的愤怒。孩子所受的羞辱和打骂他不能也不敢攻击父母,但是他敢攻击除父母以外的其他人,同学朋友等等,当然严厉父母也会出另一类孩子,就是完全的“窝囊废”和强势的父母完全不一样,越打越笨,要多没出息有多没出息。这一般多见家长一个太强势一个太弱势家里。
所以,我们为人父母,希望给到孩子的爱要取“中”,不是溺爱不是严爱。就像老祖宗的中庸之道是有多大的智慧啊!千万不要溺爱,惯子如杀子。也不要太严爱,为管教而管教,蒙蔽了本身父母心。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人,这颗宝贵的精神胚胎我们做父母的要好好陪伴爱护,孩子依你而来但不属于你,不是你的私有财产。在这个世界读书之日,让我们每个父母学着爱看书,爱自己,再爱孩子。爱孩子,要如他所是,而非如我愿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