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魏千洛
当你面临一个非此即彼的选择时,你会怎么选?
A 或 B?
然后陷入纠结?
甲去买烟。烟35元,付完钱,发现他没火柴,跟店员说:顺便送一盒火柴吧。店员没给。
乙去买烟。烟35元,他也没火柴,跟店员说:便宜一毛吧。最后,他用这一毛买了一盒火柴。
财富档案12:
有钱人想着:如何两个都要?
穷人想着:如何二选一。
当你面临一个非此即彼的选择时,试着想想,我要怎么做,才能两个都得到?!
这句自问,会帮你换一个新的思路,让你从非A即B的思维定势中跳出来,帮你走出受限的思考模式和匮乏的人生。
在金钱方面,“两个都要”的想法更加重要了。
很多人相信钱和快乐是互相排斥的。
宁可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
这句话很好地诠释了这种偏见,坐在宝马车里笑不可以么?
有钱就不会快乐,想快乐就不能有钱,有着这种想法的你,正受着贫穷的制约。
除了偏见,还有一类善良的人,他们相信:如果我拥有多一点,就会有人少一点。为了大家都生活地好,那我还是少一点好了。
这个假设,是基于钱数总量不变的情况。
Harv Eker在《Secrets of the Millionaire Mind》中举了一个例子,很好地解释了这个问题。
在他的课上,他请五个学员带一样东西上台,请学员站成一个圆圈,然后把一张面额五美元的钞票给第一个人,要他向第二个人买一支笔,第二个人将赚来的五美元买了第三个人的笔记本,...,直到第五个人。同一张五美元,为五个人创造了二十五美元的价值,同时每个人都买到了自己想要买的商品。
即便钱总量不变,善良的你也不用担心钱在你手里会让别人匮乏,你拥有的钱越多,有能力流通的钱越多,你可以促进更多的价值交换。
而实际上,货币一直在增发,每个国家都在印钞票,再有钱的人也不必担心一个人汲取了全世界所有的财富,让别人无钱可用。
善良的你不要担心啦,你钱包里有没有钱,和你是不是善良没有关系。
钱本身不会改变你,只会让原本的你扩大。
你善良,有钱后,你会更善良。
你混蛋,有钱后,你会更混蛋。
好了,拥有钱并没有错,拥有钱也不会让别人受损,你可以毫不愧疚地思考又有钱又快乐的事了。
什么?你还在担心两者不能兼得?
好,那你换个思路。
世界上有很多又穷又不快乐的人,这也是两者都要的另一个例子。
反面能实现,正面也一定能实现。
所以开开心心地做一个有钱有闲又快乐善良的人,不要有什么奇怪的顾虑。
说到这里,我们来八卦一下“量化交易之父”詹姆斯·西蒙斯。
西蒙斯是谁?
介绍就不多说了,可自行百度,摆出惊艳的业绩来看看。
1989年到2009年间,他操盘的大奖章基金平均年回报率高达35%,较同期标普500指数年均回报率高20多个百分点,比金融大鳄索罗斯和股神巴菲特的操盘表现都高出10余个百分点。即便是在次贷危机爆发的2007年,该基金的回报率仍高达85%。
西蒙斯在2008年赚到了大约25亿美元,他的身价大约是85亿美元,在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中排名第80位,全美最富有的人排名第29位。
他被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评为地球上最聪明的亿万富翁。
这么听起来,他应该是一位忙到死的投资人才对,其实不然。
他称自己为模型先生,依靠数学模型和电脑,管理着自己旗下的巨额基金,用数学模型捕捉市场机会,由电脑作出交易决策。
你想有钱又有闲,当两个无法兼得时,就去积极想办法怎么才能两个都要,把自己的决策过程交给电脑也是很好的选择哇。
什么,你说这例子有些太遥远,而且人家是个数学天才。
好吧,举生活例子。
如果你约朋友聊事当天非见不可,又着急赶路去下一场会议,别想什么取舍,不如一起打个车,路程中,你们抓紧聊;
如果你同一天约了四个朋友,怕路堵迟到,别想今天先见谁,另一个改到哪天,那不如四个人先后约到一个地儿?
如果你想一边健身一边学习,别想着健身完再熬夜学习,考虑买个运动耳机;
早上你又想做早饭,又想敷面膜,时间来不及,那就敷着面膜做着饭,面膜时间到正好吃上饭;
只要你肯想,办法总比困难多,两个都要,又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