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2030年后,人工智能将使50%的工作岗位都消失,而将呈现出来的很多职业都会是我们前所未有的新兴行业。
那么对于孩子来说,未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最重要?
如果我们用过往的经验和现在的视野来给孩子规划该掌握的生存技能,恐怕会耽误孩子前程了。
未来,工作依然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但生活肯定不仅仅是为了生存,而是追求更幸福地活着。
成为一个有能力把控幸福的人,是无论哪个时代都属于人类不变的追求。
当然,不管世界将如何变化,人工智能都不能取代人类产生幸福感。
所以,我们必须让孩子掌握的一个能力就是:幸福能力。
幸福是什么?是不受限于客观环境影响的,主观上对自我现状的满足感,快乐感。
提升幸福的方式和途径有很多,比如说:修炼乐观积极心态、心怀感恩、隔离负能量……还有一个就是:制造幸福。
小时候,每逢年二十八,就是家里大扫除的日子。无论天气再冷,我都会和妹妹领取家里部分区域的清洗工作。
老式的三层独栋小民房,要完全清洗干净一次,还是非常吃力的。特别是南方的大冬天,泡着冷水擦擦洗洗,经常手指冻得伸不直。
作为一个平时真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懒姑娘”,我却从来不缺席这一场“家庭运动”。
爬上高高的窗台,拿着抹布仔仔细细把木框和小柱子擦得干干净净,再把窗户拆下来放在水龙头下面用水边刷边冲。妹妹还小,经常顾着玩帮倒忙,但也不影响我要把我俩负责的区域打扫干净的决心。
一年一次大扫除,用冻肿的手指和脚趾,一点一滴的努力擦洗,对我而言,换来的不止是一个干净的屋子。而是在弥漫着湿润灰尘味的空气里,夹杂着对过年即将到来的无比期待的幸福感。
这种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满足和快乐,后来我才知道,它叫做:仪式感。
仪式感带来的幸福,就是自己通过对某个特定的时间亲自去用心体会完成某件特定事情的过程,使之赋有不一般的意义,从而获得特别的满足感。
人工智能可能会代替人们做很多事情,比如机器人扫地机已经遍布很多家庭,很快年二十八不再需要自己亲自动手大扫除了。
但尽管这样,我们还是需要在生活中制造一些仪式感,让孩子在充满仪式感的环境中成长,才懂得如何获得幸福。
节日就是在某个特定的时间,一起做些特定的事情,而让那一天赋予不一样的意义。过节,最容易让孩子感受仪式感带来的幸福。
我很喜欢过节,如论大节日小节日,中国节日还是西方节日,因为这些节日总能给平淡的日子增添幸福感。
有了孩子之后,我更期待节日。因为我想见证他的成长过程有着诸多的仪式感。
圣诞节马上要来了。今年的圣诞节比过去两年更值得期待,因为祺祺马上就要三岁了,他已经通过绘本和动画片对“圣诞节”了解不少。
有一天周末带他出去玩了一整天,晚上回家他跟我说:“妈妈,今天真高兴啊,好像过圣诞节一样!”
我问他圣诞节是什么样的呢?
他告诉我:“有圣诞树,要装扮圣诞树的。还有圣诞老人会来我的家里,有很多圣诞礼物,还有圣诞蛋糕……”
一直在思考怎样让他过一个更有仪式感的圣诞节,我觉得应该要过一个他觉得是最“圣诞”的“圣诞节”,于是按照他这个方向来做筹备:
买好一颗不大的圣诞树(家里空间有限,也便于他的身高自己装扮树),有一整套可以自己装饰的装饰品,其中必须还得有彩灯,因为亮灯仪式是圣诞节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礼物是提早两个月了解他最近最想要的礼物,买好之后一直放在车里藏着,等平安夜才悄悄放在树底下去。并且一直告诉他,他最喜欢的礼物会由圣诞老人选择听话的好孩子来送,而且表现越好的孩子可以获得更多的礼物。这个过程长达2个月,为了获得更多礼物,他一直在努力表现。
因为火鸡这类食品不容易有,那就用他提到的“圣诞蛋糕”取代,也是不错的。
当然,圣诞帽、小饰品等也不能少,穿上红色的衣服,戴上圣诞帽,在自己装扮的圣诞树前留影一张,留下值得纪念的幸福时刻。
还有最近睡觉前的聊天环节,我们都会聊”圣诞节“的话题,关于圣诞节的必备品、仪式过程、相关故事与传说。聊完以后,带着满满地期待睡去。
至于圣诞节的策划,早已经在我大脑里面盘旋了N回:
在平安夜前一天,我会带着祺祺一起把圣诞树装扮好,把家里的玻璃橱窗贴上圣诞装饰;到了平安夜那天,我们全家都会戴上圣诞帽和装饰品,一起将树上的彩灯打开,一起吃圣诞蛋糕,并且在睡觉前把圣诞袜子放在祺祺的床头,早上起来会从里面找到小礼物。还会在圣诞树底下看到其他人送的礼物。然后让祺祺自己把礼物慢慢拆开,体会这个惊喜过程的幸福感。
在仪式感满满地节日中,孩子能够深刻地体会到亲手参与缔造幸福感的过程。刻入脑海的仪式感会告诉他:在将来的日子里,只要用心就能将平淡无味日子变得精彩有趣,幸福是可以亲手制造出来的。
有仪式感的孩子,
不是生活在幸福中,
就是在通向幸福生活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