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活在当下VS活在未来
前段时间有朋友建了一个微信群,专门分享我很喜欢的一个老师——李笑来老师的专栏《通往财富自由之路》,我对其中一篇文章感触很深,那篇文章的名字叫《活在当下VS活在未来》。
文章大意是说,我们很多人会觉得“活在当下”是一件很理所当然的事情,甚至是一件浪漫的事,但如果你听过这句话“大多数人被困在永恒的当下”,再仔细思考下,便觉得“活在当下”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怎么理解呢?想想看,你的周末是不是这样度过的:
早上起床打开手机,刷朋友圈,点开微信文章,关掉,打开爱奇艺或哔哩哔哩动画,看综艺或最热的电视剧,电影,看了没一会儿,有人给你发消息了,于是点开,回复,朋友发给你一条链接,你点开,打开了淘宝,又有人给你推荐了一个好玩的APP,你收藏,想着待会儿下载体验下。
到了中午,你打开美团,点了外卖,在等待的时间里继续刷剧,半个小时后外卖来了,你边吃饭边看电视剧,连续刷了四五集后,你觉得有些困了,关掉手机,睡了个午觉,起床时已经晚上六七点了。这时候有朋友约你出去,想着没什么事,于是在外面闲逛到九十点,回到家打开微信朋友圈,点赞,回复消息,看今日头条、娱乐八卦,然后补了一集电视剧,睡觉。
你看,你所有的注意力都被周边的信息吸引,你确确实实活在当下,每分每秒都知道这世界正在发生什么,对每个事物的专注只能维持几分钟,正在做一件事时,总想着待会儿我要做什么。于是你因为不想错过任何一条信息,你被困在了永恒的当下。
而“活在未来”该如何理解呢?我们的肉体只能活在现在,但我们的思维却可以活在未来,也应该活在未来。“活在未来”这件事听起来有多玄,做起来就有多简单。关于如何活在未来以及活在未来有什么好处,我就不在这里多讲了,感兴趣的读读这篇文章(如果找不到你可以听听我在喜马拉雅FM上录的音频http://xima.tv/O8m3Ht)。
我想说的是,通过这篇文章,我才真正意识到“深入思考”的好处。对我来说,活在未来约等于深入思考。以下两件事是我反复读了这篇《活在当下VS活在未来》后才恍然大悟的事情。
二、 什么时候才是最好的时机?
三年前的圣诞节,找工作面试时我认识过一个女生。在和她一起逛街买面试用的衣服时,她曾经跟我说过:如果ZARA的衣服可以租就好了,其实可以做一个衣服租赁的服务,需求量应该蛮大的。
当时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棒的想法,我们俩甚至一起探讨过一些具体的细节,比如,如果想租某个品牌的衣服,是自己先买这个品牌的衣服,然后转租给别人呢,还是直接和品牌合作,想要什么货就拿什么货?
作为普通人,没有任何资源的情况下如何和大品牌谈合作呢?是只租面试用的衣服,还是什么类型都做?如果衣服损坏该怎么处理?如果用户租了衣服不还怎么办?租金的价格定多少合适?等等。
只是当时也只是想想,即使意识到是一个商机,也没有进一步执行。没想到3年后,竟然真有人做出来了,是以APP的形式,叫衣二三(我买了1个月的会员体验,如果想了解,阅读量到100了,我就写一篇专门的文章介绍)。
还有另外一件事也是如此。大概4-5年前,我想过做一个承载多种功能的咖啡厅,一直停留在自己的想法层面,直到3w咖啡出来后,才惊觉这就是我想要做成的咖啡厅啊!
怎么说,有人居然实现了我的想法,这种感觉有点惊喜又有点难受。
我对创业的热情从大学就开始有了,却一直没开始,我竟然对此没有一点反思,而是简单地将原因归咎于这两点:一没有合适的机会,二没有合作伙伴。
现在想想,这两点原因只是借口,我给自己下这个结论,然后限制住了自己的进一步思考。阻碍我的不是没有机会和合作伙伴,而是自己给自己不去创业的理由。
用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理论(推荐《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解释,就是你不去创业,不去挣钱,这是你自己选择的。你之所以不去创业,没有挣到钱,是因为你根本不想创业,不想挣钱。这一切都是你自己的选择造成的。
想想看,我明明是有机会的,至少我有了这个想法,初期衣二三和3w咖啡也和我一样,都只有一个想法雏形。3年前他们也一定遇到过我上面问到的那些问题,当时也确实无法实现,但是如今不一样了,例如,3W咖啡就是基于国内互联网创业风潮起来的,衣二三则是基于移动支付和信用评分的完善才得以成形。
那我为什么会错过这个机会呢?是因为当时我并未把这个想法深入思考下去,我没有去想我提出的那些问题需要什么样的环境才能解决,于是没有也不会关注或察觉三五年后社会和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可能带来的商机。反思就是,如果下次有一个好的想法,我需要深入思考以下几件事:
1、充分查找资料,基于对市场变化的观察,有可能的话小范围试行,确认这个想法的可行性
2、如果确认笃信这个想法肯定是正确的,但遇到了目前无法解决的问题,那在未来的什么情况下,这个想法可以实现?
3、为了实现这个想法,我需要做什么准备?我需要关注哪方面的市场和社会环境?我需要具备哪些方面的能力,链接什么样的人,积累什么样的资源?
4、为了等待这个社会环境形成,我需要等待多久?什么时候是最好的时机?
5、如果等到了这个时机,但是已经有人开始实现我的想法了,我再进入市场,我的优势是什么?
开始想这些事情,就意味着在思维上活在了未来。我对未来有个预测,那个预测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得到结果,我笃信我的预测是正确的,于是我提前按照这个预测行动、选择、思考,最终我走到了那个结果出现的时刻,证明我的预测是正确的。
那么按照李笑来老师说的,由于你提前按未来正确的结果行动、选择、思考,于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你生活的一部分就是“活在未来”的。
针对这件事的反思,如果我再深入思考下,我便会发现另一个层次的问题:为什么以前我没有意识到“我一直想创业却没有去创业”这是一个问题?现在才意识到是因为什么呢?
其实这个问题一冒出来,我就知道答案了。以前我压根没有深入思考这个认知(这个认知是从李笑来老师的专栏文章“活在现在vs活在未来”里获得的),也没有反思的习惯(这个反思行动是从成甲《好好学习》这本书获得的),所以根本不可能会去想这个问题。
所以,对提问背后进行的反思就是,以前不懂的问题不会一直不懂,通过看书,交友,专栏等输入和个人经历,某个时刻你会恍然大悟。
三、对记反思日记的反思
对提问背后进行反思,让我又开启了一个新的认识。即对记反思日记进行反思。
最开始记反思日记是因为成甲《好好学习》这本书,但我并未看完全书,只是听了喜马拉雅上的说书,所以导致一知半解,记反思日记的头一个月都是靠着自己的经验,记了一个星期便觉得没多大用处,但也一直坚持着,直到后来买了《好好学习》,认真去读时,才发现我写的都是总结,而非反思。
在成甲老师看来,反思和总结最大的不同是:总结是对结果的好坏进行分析,而反思是对产生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或者,换个说法,反思的实质是对假设进行校正。
从应用角度看:
做事的顺序:做出假设→采取行动→产生结果
反思的顺序:观察结果(现象)→研究原先假设→反思校正假设
事实上,对于大多数事情,我们大脑是不会做这么复杂的思考的,也就不会对事情做出假设和预判,因为对大脑来说,这是一件很耗能的事情(具体详见《思考快与慢》这本书)。目前的我也还没有做到这个反思的深度。深度达不到很正常,但做反思这件事却给我带来了极大的好处。
可以将反思分为事件、后果、原因、反思4个部分进行分析,以我最近在衣二三上租衣服的事情为例吧。
事件:衣二三中一件衣服的腰带丢失,需按合同条款赔偿金额123,这个赔偿金额比例是由衣二三核定的。
后果:因为一条腰带损失123元,心情不好。
原因:事先没有检查好需要归还的衣服,没有意识到如果衣服遗失需要赔偿,即使是很小的东西,却需要赔偿大量金额。
反思:
(1)仔细想想,如果东西丢失了,从合同条款上就是需要有人赔偿金额的,这个我认(依然无法确认是自己不小心掉了还是对方弄掉的,这也是今后“衣二三”这样的云衣橱需要解决的问题)。但需赔偿金额的是多少没得商量,没有例外情况,完全由衣二三核定,这是我生气的地方。因为这是我完全没意识到的,我在享受便利的同时,没有意识到意外存在的风险,比如衣服丢失损坏,并默认在我身上不会发生这种事。
(2)在这件事上我完全没有耐心。因为涉及到钱吗?还是因为觉得赔偿比例不合理。不管是哪种情绪,我意识到自己需要及时止损,第一是不要影响好心情,就当丢失了123元好了,第二是既然衣二三已经有了自己的解决方案,因我改变的可能性极小,所以和他们磨时间解释没有任何用处,还会更加不快,不如把时间花在其他地方。
(3)我不太喜欢这样没有耐心的我。
(4)下次遇到这样的事情,首先要意识到可能的风险;其次是万一发生了,如果只是很小的损失,意识到争论不会带来任何改变,还会有大量坏处,与其去争论不如把时间花在更有价值的事情上,在这件小事上就让自己傻一点吧。
通过反思,我避免了坏心情,知道以后要对风险进行预估,更加容易掌控自己的生活。
以上就是我对《活在当下VS活在未来》的理解和初步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