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家长们都开始越来越重视家庭教育,父母的爱伟大与深沉,在对待孩子的教育上却是千差万别。
今天早上听有声书,提到了苏轼的父母。三字经说苏轼的父亲苏洵27岁的时候开始发奋读书最后成为了唐宋八大家之一,留给了两个儿子满屋子的书籍。他给两个儿子写了一篇文章《名二子说》,写为两个儿子苏轼和苏辙起名字的缘由,表达了对儿子的希望与告诫。
苏轼的母亲程夫人是一位非常果敢仁慈的女性,有一天她和十几岁的苏轼一起读《后汉书范滂传》,范滂因为办案铁面无私得罪权贵被人诬告而被判处死刑。当他走上刑场时跟妈妈告别:“母亲大人,儿子不能尽孝,要追随黄泉下的父亲希望母亲不要悲伤。”范滂的母亲说:“一个人既要追求留名千古,又要追求长生富贵怎么可能呢?你为了理想舍弃自己的性命,我这当妈的支持你”。当苏轼看了这个故事后就跟他的母亲说:“母亲,我长大希望也做范滂这样的人。”
看到这里不仅想起了自己身上发生的两件小事。在儿子三岁的时候,有一次他所在的国学幼儿园请了一位国学老师讲课,这位老师大概在课堂上提到了一些社会现象有些老人摔倒了没人扶。儿子回来跟我说:妈妈,我的理想是长大了扶老奶奶。当时听了只当是笑话,也没有德育教育。去年寒假的时候和孩子们一起学习唐诗,学习了杨炯的《从军行》,王昌龄的《出塞》还有王之涣的《凉州词》等诗歌。大部分描写的参军报效国家的事。当时儿子就在课堂上说:妈妈我长大了要去当兵。我表面假装镇定心里几乎是竭力反对,以后再也不敢让他看英雄主义的书,作为母亲只求他一生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开开心心。
而苏轼的母亲听了苏轼的话后会怎样的回答呢?她说:“你可以做范滂我为什么不能做范滂的母亲呢?”苏轼一生无论顺境还是逆境都活的光明磊落,爱憎分明,潇洒自如,首先就是源于他高质量的父母给他良好的精神喂养。很多家长重视孩子的技能教育却忽视了孩子的道德教育,社会频频出现的弑母忤逆的现象,不得不让我们反思。
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三字经的时候,看到一个故事很感动,有叔侄两人疏广和疏受,都是教育太子的大官。教育完太子后叔侄俩告老还乡皇帝为表示感谢赏赐他们一大笔钱。按传统观念叔侄俩应该给子孙留着置办动产或不动产。而叔侄回去后却经常宴请亲友,孤寡老人以及贫苦的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皇帝的赏钱像流水一样被花掉。疏广疏受的孩子看着不敢说就托族长来问:“这样花钱孩子们怎么活,将来能留给他们什么呢?”疏广疏受就给族长说:“我们做父亲的怎么会不爱自己的孩子?我们怎么不知道给孩子留点东西呢?但是我们疏家已经有田产如果孩子们勤劳一点努力一点是不会比别人差的,如果我们把那么多钱都留给他们只会让他们更懒惰,消磨斗志有什么好处”,所以有句古话:“遗子千金不如遗子一经”,与其留给他黄金万两还不如培养他对学习的渴望和自食其力的能力,而不是对钱财的依赖。
陪伴孩子最美好的时光,和孩子一起成长。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山东游学欢迎您!本次游学,筹备数月,老师特邀请两位大师级的国学老师在李苦禅纪念馆和李清照纪念馆给孩子们讲苦老思想和艺术鉴赏课,并带孩子参加山艺师生的画展。以及参观孔子基金会,并由基金会的老师给孩子上一堂纯正国学课。机会难得。期待与您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