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第一次听说“易性癖”这个词,百度了一下,易性癖是指从心理上否定自己的性别,认为自己的性别与外生殖器的性别相反,而要求变换生理的性别特征。这感觉跟我第一次听说“脊椎小脑变性症”(渐冻人)的感觉差不多,既然是尚未攻克的难题,为什么要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丹麦女孩》用了最容易被人接受的表达阐述了至今也没有被普罗大众接受的事:变性。
片头有这么一个细节,格尔达给某个男性画肖像画,男人向格尔达表示了感谢,感谢什么呢?感谢格尔达让他与之独处,而不是在格尔达丈夫在场的情境下给他作画。对此格尔达说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她说:一个男人要习惯被女人注视很难,但女人是已经习惯了,男人嘛,要屈从于女人的注视,会让人不舒服。
我想这应该是格尔达给男人画肖像画的经验之谈,而且她是从男性视角出发为之注解。但仔细想想,生而为人,无论男女,其实都不太习惯被人注视或者长久注视的,除非特定职业比如演员,除非特定场景比如拍艺术照,但是即使有了这么多大前提,这些特定职业特定场景之下也不是人人都能够享受这种注视吧。我们总是无意识地为自己加了太多的内心戏,比如今天脸上冒出了好几颗痘,出门时心里就会想别人又要笑话我了,甚至可能会觉得哎呀路人都在看我呢好丢脸。其实你的朋友可能和你聊完天之后无意间抬头才发现“咦,你长痘痘了”然后又继续开始聊别的事,其实路人看到你就像在看路边一棵树,你在路人眼里也只是个路人罢了,那么多挣扎纠结难堪别扭的小情绪都是我们自己给自己加的内心戏。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小情绪呢?太在意别人的看法了,生怕自己哪一点错漏成为了别人茶余饭后的笑料。其实就是住在心底的那个叫“自我”的家伙不够强大,不能强势碾压那份世俗构建的所谓的“好”所谓的“不错”的形象,还没能够拥有完全属于“自我”的形象和意识,所以总是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艾纳尔第一次被妻子格尔达央求穿上丝袜和舞鞋时也是十分地笨拙和不自在,丝袜差点穿反了,穿舞鞋也是虚张声势将脚尖塞进舞鞋里。穿好之后非常僵硬地坐在那里,将腿绷地老直,上半身坐得笔挺异常像一尊雕像而不是活着的人。后来格尔达将芭蕾舞裙在他身上比划时,他也是十分不自在的,这种不自在既包括了他对于自身男性身份的习惯性认同,也包括了对于他人注视的不习惯。对男性身份的习惯性认同很好理解,他以男性身份出生以男儿身长大并且以男性画家身份在艺术届小有名气,这是一种从出生开始潜移默化的既定认知,他在成长过程中即使对此只是被动接受也并未有过颠覆性的怀疑。对他人注视的不习惯是因为他做了和平常不一样的举动,正如前文说的脸上长痘给自己加内心戏一样,因为不一样所以害怕不被认同,因为担心不被认同所以对别人的注视感到焦虑和不自在。
其实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按照世俗标准来活的,所有的诸如按部就班、墨守成规、循规蹈矩、一成不变等词语都是用来形容我们这些人的无趣。我们这些人还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听话。听谁的话呢,在家听父母的话,在学校听老师的话,在单位听领导和同事的话,结婚了听婆婆的话,有孩子了听宝宝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话,从来没有问过自己想要活成什么样子,也从来没有听过自己心底那个“自我”所说的话。大多数人的人生都是可以被复制的,而且可以无差别复制,甚至复制版本可能还能够超越原版,多无趣!
艾纳尔在成为格尔达的女模之后,一发不可收拾,他的真实自我“莉莉”逐渐苏醒。这种苏醒不仅有格尔达让他穿女装的客观条件,还应该有格尔达画作里“莉莉”风情万种的指引。某种程度上,格尔达比艾纳尔更懂他心底那个叫“莉莉”的自我,艾纳尔也是以格尔达画中的莉莉为模板一步一步成为真正的莉莉。
电影没有详细表达莉莉为何坚持要做变性手术的最后一步,哪怕有生命危险也在所不惜。真实的故事里,莉莉是爱上了一个经销商,因为想要嫁给他想为他生孩子所以坚持做手术。这个理由我觉得非常充分。“自我”的觉醒除了拥有独立的人格比较不在意他人的眼光,还应该拥有对情欲的渴望,无情无欲那是古人,不需要拿出来被比较。
在莉莉觉醒之前,艾纳尔和格尔达是夫妻,他们拥有夫妻之间最纯粹的情感交流,而比格尔达成名更早的艾纳尔始终坚定地支持妻子成长为优秀的画家。后来莉莉觉醒,他们依然互相懂得,不过更多的可能是格尔达对莉莉的理解和包容。但这时候格尔达已经无法满足莉莉对性的渴望了,她们从夫妻变成了同袍,能够互相安慰互相取暖却无法从彼此身上得到性的欢愉。
这时候莉莉非常享受外界的注视,比如她很享受作为女性店员的身份,也很享受别人欣赏美女的注目礼,同时异性癖也促使她下定决心去做变性手术,毕竟想要释放情欲也得有与之匹配的生理构造,内心戏再足也需要发泄的渠道和承载的介质,情欲这件事讲究灵肉合一,单独哪一样的满足远不能够达到酣畅淋漓身心合一的高潮。所以变性是莉莉性欲觉醒的自我表达,也是异性癖发展的最终导向。
世事变迁了这许多年,我们对于世间万事的接纳度也比近百年前要广阔的多。但翻开这段尘封的往事,我们依然为莉莉和格尔达的勇气所倾倒,一个在做自己的路上疯狂奔跑,一个因为懂得这份疯狂而用画笔旁观记录了最真实的自我,某种程度上来说,她们是一个人,分不清彼此,互相成就了彼此。
愿你我能够跳出格子间的局限,找到自我,找到我是谁的答案。
p.s.这一篇续写了上一篇的p.s.部分,感觉还是有一些没办法涉及的点,只能说不能太贪心。上一篇还有部分p.s.也放在这里好了。
p.s.知乎上有人回答“去过100个以上的国家是种什么样的体验”,有人说“懂得了这世界上没有所谓天然和绝对的正确,能够接受别人有不同的三观以及其衍生出来的思考方式”,可能我们还没有去到过这么多不同的地方还没能够睁开眼好好看过这个世界,所以才会局限在格子间里以为头顶的世界只有天花板这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