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穷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明明那么年轻,就开始对生活低头哈腰
01
贫穷不可怕,习惯贫穷才可怕。那些以贫穷为傲,认为我穷我快乐的人,真的很可怕。
把节俭当成一件引以为豪的事,在某一种程度上,这种人是不思进取的,这种思想并不高尚,也不可学习。
我的一位婶婶,在年轻的时候家境特别贫穷,吃的穿的用的都特别差。
所以在那个年代,他们觉得幸福就是,能够吃饱穿暖,那便是幸福了。
后来,他们艰苦奋斗,叔叔凭借自己的努力,血拼出了一条康庄大道。
他们的生意越做越大,从小商小贩到独立的小工厂,最后发展到有百人以上的公司。
艰苦的奋斗史,说起来都是一把鼻涕一把泪,每次谈及,婶婶都会鼻酸。
也确实是,在他们那个年代,背景少,没什么人可以依靠,全靠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努力得来的,显得特别珍贵,也深知今日的好日子来之不易。
如今,他们住上了大豪宅,自己花钱建了一栋别墅。
三月份的时候,回了一趟家,刚好有远方的亲人回来了,大家便凑到婶婶家吃了个饭。
饭桌上的菜品很多,每一道菜都特别多油,但每一道菜看起来都特别不新鲜。
竹笋炒肉,肉看起来黑乎乎的,笋呢,干瘪瘪的。
我忙问,婶,这是笋干炒牛肉吗?
婶婶说,那笋是从市场里买回来的,小贩挖回来挺久了,看着便宜就买回来了。而肉呢,是猪肉,不是牛肉,只是放得时间久,反复炒了好几次,舍不得浪费,颜色黑了点而已。
她这么一说,饭桌上的客人都一脸愕然,吃饭的时候,大家都不怎么夹那道菜。
她却一口一个,吃笋吃笋,现在的笋口感可好了。
我们都没有吭声。我仿佛,看见了昔日的婶婶,她还是和以前一样节俭。
饭后,在喝茶聊天的时候,她的女儿跟我们说,她妈就是这样,什么都舍不得浪费,晚上吃不完的青菜也经常放冰箱留着第二天吃。
说了不能这样,她妈就跟他们补习艰苦奋斗的历史,很无奈,说了也等于白说。
所以,他们经常下班都不回家吃饭了。
一路贫穷过来的人,即使后来有钱了,买了房买了车,住得舒服了,可是吃的并不咋滴。
不浪费固然是好事,太过节俭并不是一件好事。食物的营养成分流失,反复利用会导致某些化学成分合成致癌物质。
比如,青菜里边含有硝酸盐,煮熟后放置时间过长,在细菌的分解下蔬菜里的硝酸盐会还原成亚硝酸盐,而亚硝酸盐有致癌的作用。
长期服用,会引发肠炎、胃炎等,重则可能会引发肝癌、胃癌。
罗振宇说:
我们的肉体刚刚步入富足时代,但我们的精神还滞留字稀缺的恐惧之中。穷人思维,植根于人类的基因。率先用理性击碎它的人,也将率先获得身与灵的富足。
思想还是停留在过去,停留在那些贫穷的日子,丝毫没有进步。
没有与时俱进的人,是会被社会淘汰的。
贫穷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的脑子里一直都有贫穷的思维。
02
关于吃的这点,我还是比较欣赏我四姨的。
家里并不算富裕,但吃得特别精致。
四姨很会做饭,她做的饭菜不油腻,菜品一餐解决掉,每顿吃完还剩一些青菜,她会凑一些开水,将那些菜给吃掉。
她每顿做的肉和菜都不多,但是都会煲汤,比较清淡。
所以,我们都特别喜欢去四姨家,特别喜欢她做吃的给我们。
四姨还特别喜欢看那些菜谱,上网查成分表,知道什么不能吃,什么菜搭配什么有营养。
四姨也是艰苦奋斗过来的人,年轻的时候去了大城市打拼,后来回了老家的县城里边。
她说:
虽然我们那个年代特别辛苦,吃得也很差,但现在生活好了,就不能停留在过去了。
我发现,在他们那个年代过来的人,能有四姨这样的思想的人,少得可怜。
大多数人以贫穷为荣,认为自己是穷过来的,所以,也得让后代们享受他们小时候的“待遇”。
老拿历史说事的人,过去的那种思想是深深地烙印于脑海的,他们并不懂得如何进取,如何让相下的生活过得精致。
都说一个人的厨房和饭桌,显现了一个家庭的生活水平。
还真的是这样的,有钱的人,吃得不一定好,家境一般的,吃得不一定比富豪差。
产生这种差异的,就是一个人乃至一个家庭脑子里的贫穷思维到底有多大。
好的生活,并不需要一日三餐都大鱼大肉,吃得精致、健康,才是生活最好的模样。
03
有个同学L。
L家境不咋地,父母都在农村。
大学的时候,到处去兼职赚钱,学习也很努力,每次考试都能拿到学校的奖学金。
20来岁的女孩都特别喜欢打扮自己,赚钱了给自己买护肤品,给自己买漂亮的衣服。
她的舍友也不例外。
每次舍友买了好东西回来,一群里就聚成一堆,你试试我的,我试试你的。
只有L,永远都是一个人默默在角落听歌看剧。
舍友拉她一起过去聊天,说给她介绍点好的东西,都被她一口拒绝了。
没钱,要买你们自己买。我赚的钱要留着当生活费。
说的次数多了,舍友便不再叫她。
SK-ll的小灯泡,美白效果不错,给你试试不。
我们买了这家店的糕点,你尝尝。
舍友们觉得大家都生活在同一个宿舍,也挺理解L的生活状况。所以每次有什么好的东西,都会分一些给L。
谁想到,L居然不领情:“我知道我没你们家有钱,你们用不着这么对我低头哈腰的,我又不是你的谁”。
balabala······舍友们无端端地被劈头盖脸骂了一顿。
至此,舍友走舍友的阳关道,她过她的独木桥。
她依旧是每天没日没夜地打工赚钱,依旧穿着那几件从初中穿到大学的衣服,依旧不懂得打扮自己,连护肤步骤都不懂。
她说,她爸妈从小就教育她,要节俭,要知道自己的家庭背景跟别人比不得。
所以,她从小到大都认为,自己是差的,在同学面前微不足道,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融入他们的圈子,不参与他们的活动。
习惯了贫穷思维的人,只能将生活归结于“因为穷,所以省”、“就是要有穷怕了的心理,将来才会有出息”。
贫穷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明明那么年轻,就开始对生活低头哈腰。
04
富兰克林说:
贫穷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以为命中注定贫穷或一定老死于贫穷的思维。
真正的穷,并不是实际意义上的缺钱,而是一种思维。生活穷点苦点没什么,可是,穷到骨子里脑子里的时候,它就可怕了。
《稀缺》一书中,塞德希尔·穆来纳森与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埃尔德·沙菲尔进行了大量实验和研究证实:
穷人之人会永远缺钱,而忙碌之人会永远缺时间都是表面现象,即便是给穷人一笔钱,他们也无法获得富足。
在长期的资源稀缺中,人们已经形成了“管窥”之见,只能看见管子里的东西,就好比井底之蛙,看到的只是那点儿蓝天。
他们只注重短期的效益,没有从长期考虑,这种思维会虏获人类的大脑。
渐渐让人失去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力,变得愚笨和冲动。
可见,穷人思维对人类的影响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