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北漂女浪子聊天,说出了彼此共同的感受:
“我已经开始觉得北京没意思了,看来这周末得找点新鲜的事情来刺激一下。”
见过雪之后的北京冬天,真的一点意思都没有,我已经厌倦了干燥、大风、万物枯败、青菜贼贵的北京,春天到底什么时候才来,我真的很怀念山清水秀花红柳绿姹紫嫣红鸟语花香。然而那个浪子又说了一句:总觉得春暖花开时,不应该呆在北方。尼玛冬天的时候也是她说“只有在北方才叫做冬天,有雪才有诗”的。说白了就是,一个地方浪够了就想换个地方继续浪,红尘作伴潇潇洒洒。说你是浪子还真一点都没错!!!
但是我并没有想离开北京,于我而言,过去半年都兴奋得坐不下来到处乱窜处处新鲜,如今兴奋劲过后就改静下来发发呆了,我都在心里计划好了,新的一年不用再去什么故宫长城颐和园南锣鼓巷凑热闹了,北京那么多的名校、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书店、剧院……这大概是我今年要去的地方,之所以没敢说出来是因为对自己没有信心做到所以不敢张扬。
我在上面罗列了一堆色彩鲜明的红啊绿啊的成语,浪子说:不如我们去江南吧。
清明时节去旅游,烟花三月下扬州。
这是我回的一句话。
烟花三月下扬州,我说了三年了,至今没有成行。
其实我99%的旅游念头都是没有付诸实现的吧,尽管自己装成一个所走就走的文艺形象。我欠自己的是旅游,我欠读者的是游记。从前没钱有时间,每去一个地方都会有很深的感触都觉得自己能写几万字的游记,云南之旅我都觉得自己可以写一本书了。然而并没有。原因大概有三个:懒;无才;懒。如今没钱没时间,好像连去旅游的欲望都没那么强烈了。从前总想仗剑走天涯,如今整天柴米油盐酱醋茶。
是,人会变,心也会变。但不是我的错,不是岁月的错,是规律,是更替,谁也不会永远都是从前的谁,在每一个时间节点上,人都是不一样的,又谈何变不变。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看到微博上有个视频采访:你在什么时刻突然感觉自己老了?受访者都是二十四五岁的年轻人。虽然也曾说过自己老了这样的话,可是认真回忆,似乎并没有哪一个很深刻的瞬间觉得自己老了。究竟是因为自己还没觉得自己老呢,还是因为已经老习惯了?
现在想,如果哪一天江南二字在我眼里不再烟雨濛濛,那大概就是我老了吧。
还跟一个新妈妈聊了几句,她说带孩子的日子很无聊,不知道做什么好。
我说那你看书呀!
感觉好熟悉,好像对于每一个问不知道做什么的人我都说是看书呀!事实证明,我真是自己缺什么就建议什么,张口就来好不知羞,说得自己好像看很多书一样,简直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冻得直哆嗦。
看书是一件我以为我做得到实际上我做得很烂的事情。一时兴起买了五六本书,也只是冲着当时那股劲儿看了一半;又一时兴起买了本kindle,几个月了用它看了不到一本书。没有人能叫醒一个装睡的人,买书与买kindle都不会让你成为一个读书多的人。你若无意,书放在你面前你会踩过去;你若有意,身无分文你仍会挑灯夜读。2015我过得很圆满,最大的空缺是我少了一种坚持的劲力。
生活太安逸,很快就会变为“无敌是多么 多么的空虚”。无尽狂欢之后就是无限空虚与落寞。2015我过得随心随性,老实说这种状态简直完美,是我此前不敢奢望的完美,在本该挤公交地铁上班的年纪里我可以走路上班,走路都在偷笑。可是两个月前我就开始觉得不妥,一切都太过顺利了,顺利到我渐渐觉得自己少了什么。我少了坚持,少了毅力。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如同看书,如同更新公众号。别人说,没有在飞机上、火车上、候车厅里、病床上写过稿的人都不能称为合格的公号狗。多么野蛮的说辞,多么残忍的道理。反观自己,喝着咖啡叹着空调,三天出不了一稿,出来的也只是垃圾。那个同行朋友总是问我:为什么你的老板还不炒你鱿鱼。很羞愧,却不能反驳。
我开始相信一个很老土的道理:所谓了不起的事,靠的都是不起眼的坚持与积累。深知改变的不易。
大概我所有的问题都在于对自己不够狠。三天磨(磨蹭的磨)一稿的人,也喜欢嚷嚷说自己在写文案。实际上,自己觉得写出来的东西还不能称之为文案。没有什么事情比自己否定自己会更痛苦。
可是成长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于我而言更是如此。深知自己不是那种爆发性的类型,也相信有一股柔暖的力量在体内穿行。一定会有发光的一天,在此之前只需要不停地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