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还是+互网联网?这是一个问题
标签(空格分隔): 移动互联网 互联网+
互联网+与+互联网
一个小小“+”的位置,却非常值得深思。在哲学上言,这就是主体的差异。在过去,无论是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还是深度融合,都是“+互联网”概念,即传统产业是主体,互联网只是工具。工具的最大特点是被动。再好的工具,只有被利用才有价值,这就是工具的特征。我刚毕业的时候,做国际贸易,那个时候阿里巴巴也才运营没多久,支付宝刚上市,那个时候,给公司做一个网站,纯英语的,也就算是做了+互联网工作了,因为利用这个网站,可以让海外的用户了解到公司公司产品,也许这就是起初的+互联网。
我们再来看看Emergence Capital联合创始人Gordon Ritter的认识,互联网,或者更准确讲,行业云应用在传统行业中实际上扮演了两种角色。第一种是使能者(enabler),使能者通过深耕垂直领域,把云应用卖给传统行业来促进后者的销售和流程,是传统行业的助手;但是第二种角色尽管也从事那些传统行业,但却绕开了行业现有的组织体系,另起炉灶搭建此前从未有过的让消费者与提供商直接对接的市场,是颠覆者(disruptor)。比如交通业的Uber、旅馆业的AirBnb、金融服务业的Lending Club、房地产业的Zillow等就属于颠覆者的角色。
因此,互联网+与+互联网是两个不同的主体,一个是用互联网思维、方法、工具去颠覆所遇到的一切,他就像一把利刃,所到之处,化为无形,就是革命者,是颠覆者。而+互联网,是传统企业,认识到互联网是一种工具,不是堵,是疏,利用好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这个工具,来为之服务,将互联网做为自己的,使其能为自己服务,这就是+互联网。
互联网+与+互联网谁将成为主导?
我一再提醒现代企业要做『政府倡导 社会关注 百姓需要』,首先,解读总理的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的表述是:“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仔细品味,“互联网+”行动计划是包含了“+互联网”的,二者形式上是一体的,本质上是相通的;其次,从发达国家情况看,他们非常看重“+互联网”,如德国高度重视工业4.0,美国特别倡导工业互联网,日本关注科技工业联盟,由于中国存在巨大的制度创新压力和空间,需要引入新的制度创新型力量充当“鲶鱼”,所以,“互联网+”才以其体制机制灵活创新的优势脱颖而出。现在社会上很多讲的互联网颠覆一切,互联网这样,互联网那样?我觉得很大一部分是欠妥,离开实体去谈互联网+,是伪命题,是泡沫,互联网+是一个新鲜事物,本身能量很强大,但是如果离开实体,则将虚无缥缈,不能落地。互联网+的破坏力是很强的,然而我们只要疏导有利,也是可为其用的。因此,互联网+与+互联网不存在谁将成为主导的问题,是不同行业,不同企业,谁来主导,谁先在某一个垂直行业做好实体企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并取得成效,谁就是赢家,到时,不再讨论谁为主体,因为已经融合为一体!
互联网+的机遇?
互联网+这个颠覆者,无疑给社会带来了巨大改变并还在改变着世界,在变革中总是存在机会,因此,互联网+给了我们大量的机遇,总理在提出互联网+国家战略的时候提出了全民创业 万众创新,这是与互网+高度契合的,所以,互联网+到处都是机遇,尤其是在互广大民众相联系的行业,O2O便是创新的摇篮,上面提到的Uber,AirBnb,Lending,都是互联网+创业的典范,只有你有思路,便能通过互联网+去颠覆一切,蜜伢宝贝才用了多长时间,便拿到6大进口奶粉的代理权,这要是在过去?估计永远也没有可能。互联网+是一个诺大的舞台,只有你敢想,也许也就有可能!互联网+时代,处处是机遇,随时是机遇,要的不是想能不能成功,是你什么时候开始,光想是不会成功的!
传统实体企业如何迎接互联网+?
这是很多企业担心的,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当初遍地是黄金,下海创业的那批人,很多文化水平不高,现在互联网+来了,有惶恐,有担心,有害怕,却不知道怎么应对,怎么去+互联网?有的病急乱投医,我在新闻上看到有的企业花几十万,做一个APP,却发现没人下载,也有的企业,交了很多钱,组织干部去学习,回来却依然不知道怎么做。其实也不难。从产业的角度看,“互联网+”和“+互联网”的分歧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如何促进线上线下的融合沟通。重要的是品牌延伸 融合体验 用心沟通,每个行业不一样,如工业产品,更重要的是工业4.0, 这就是互联网+,餐饮行业,又不一样,是良好视觉,美好味觉;制衣行业也不一样,是线上一套,线下一套,各不一样......下次专文讨论。
互联网+与+互联网是两上不同的概念,谁为主导,不用去讨论了,想想怎么有效融合吧!
周末,快乐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