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17.7)
佛肸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通译】
佛肸召唤孔子前去相见,孔子打算前往。子路说:“从前我听先生说过:亲自做坏事的人那里,君子是不去的。现在佛肸据中牟反叛,你却要去,这如何解析呢?”孔子说:“是的,我有过这样的话。不是说坚硬的东西磨也磨不坏吗?不是说洁白的东西染也染不黑吗?我难道是个苦味的葫芦吗?怎么能只挂在那里而不给人吃呢?”
【学究】
这段文字和子游疑惑孔子前去辅佐公山弗扰一样,子路同样对孔子前去面见佛肸一样提出疑虑。觉得孔子说的和做的不一样。
孔子的回答依然如同对子游回答一样,就是自己学习周公之礼就是要推广,只要有机会就要前去尝试,尽管佛肸反叛于中牟,毕竟也是有机会进行周礼传播的机会。
不同的人对待学问有不同的见地,孔子学古而不泥古,活学活用,而子路就抓住原则不放,这就是差距。
老子说:“为学日益 为道日损”就是告诉学习是为了开悟智慧,获得自然之道,而非停留在学习的知识上;佛教也有说“法如渡河之筏,渡河之后,理因丢弃而不执著于渡河之筏。”这就是学与用的根本区别。
【原文】(17.8)
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知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通译】
孔子说:“由呀,你听说过六种品德和六种弊病吗?”子路回答说:“没有。”孔子说:“坐下,我告诉你。爱好仁德而不爱好学习,他的弊病是受人愚弄;爱好智慧而不爱好学习,他的弊病是行为放荡;爱好诚信而不爱好学习,他的弊病是危害亲人;爱好直率却不爱好学习,他的弊病是说话尖刻;爱好勇敢却不爱好学习,他的弊病是犯上作乱;爱好刚强却不爱好学习,他的弊病是狂妄自大。”
【学究】
孔子提出六种品德和六种弊病,直接说出所有的道应该有理可说。在六种德性应用时对这六种品德应用中所获得的体验进行深入的学习。
我们学习就是在一个人通过对某件事的体验成果来说出自己的感受,从来进行觉察,继续学习而有所突破,这才是真正的践行之道。
【原文】(17.9)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通译】
孔子说:“学生们为何不学习《诗歌》呢?学习《诗歌》可以懂得雅兴,可以明白观察,可以知道合群,可以进行疏解。近可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国君。多一些知识可以懂得鸟兽草木名字。”
【学究】
孔子重编五经,尤其推崇《诗经》,觉得《诗经》才是人们长期生活中对社会各种现象的情感抒发。通过学习《诗经》就能明白社会中的各种感悟。所以孔子特别提倡学生好好学习《诗经》。
孔子述古而不作,就是崇尚古人智慧,不断通过实践来印证生活中的礼仪仁德。我们一样需要有什么这样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