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手写几个最近想起来关于广告、营销的小故事:
1.路牌广告的推广逻辑”
最近翻回以前做的一些笔记,想起来刚入职的时候,有个做大客户营销的总监过来给我们培训,问了我们一个平常没注意的问题:“你们知道为什么这么多的品牌每年在飞机场、高速公路、高铁站不计成本地砸几十甚至上百万去做广告吗?”
这个总监给出的答案很简单,这些企业还真不是钱多,而是他们做的事情也很简单——树立权威!他们只想告诉消费者,我这个品牌很牛逼,实力很强,所以我才有那么多钱在这些很贵的地方去做广告,这个逻辑就有点像雄孔雀开屏,老虎去秀肌肉,本质上来说是想起到一种树立权威的效果。
2.穿衣服的“高效战略”
以前看书总喜欢囫囵吞枣,自己追求得更多的可能是类似”一年要看100本书“的效率,后来意识到自己刷了这么多年的知乎、看了这么多的书和杂志,现在回想起来有些书上面的知识和观点,有些已经忘记了,有些好像从来没用过。有时候会反过来问自己,我们常常说知识改变命运,不说这么长远,我们有没有通过获取知识来改变自己呢?
如果我们看了书,自己觉得自己获取了知识,那是不是真的懂了知识呢?认真地想了一下,是不是真的懂了?真的可以用到了?可以用到什么地方提高自己?
问了自己这几个问题之后,我就决心把知识真正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比如《精要主义》,以前看完这本书,书是看完了,但从书里回到现实的生活中,自己好像并没有因为看了这本书而发生太大的改变。
既然想清楚了要把知识用在生活中去,就要开始好好实践。举个例子《精要主义》这本书里的一个基本思想是”淘汰那些不重要的事情,聚焦在重要的事情上面”。
那我就会想,对于自己目前而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噢,是工作。那不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呢?可能是衣食住行。那我怎么样才能把更多的时间放在重要的事情(工作)上面呢?——就是尽量弱化其他不重要的事情(衣食住行)
那我就从最简单的穿衣服改变,直接整理了衣柜:我用EXCEL排了一个表格,安排好每天穿什么衣服和鞋子,整个衣柜的架子只留七天要用的衣服(留多两套当备用)。
现在每天起床的时候,对着表格直接往衣柜拿衣服出来穿就好,一开始还没怎么适应,后来发展到后面成为一种习惯,”明天要穿什么衣服“这个概念当然也就直接消失在我的脑海里。我也可以把时间花在如何在工作中提高自己。
同样类似的概念,其实在大前研一的《思考技术》里面也有提到过。“把时间留给重要的事情”,这不就跟《精要主义》里面的概念相类似。
所以知识有时候就摆在这里,很多同样的知识在不同的书里都出现过,如果不去用,跟学了屠龙技有什么区别?
同样在穿衣服这件事上面,极端如扎克伯格或者乔布斯,衣柜里几十件都是相同款式的衣服,每天直接穿同样的衣服上班就可以了。他们自己则致力于把时间直接留给如何做好公司决策和产品体验的大事上面,对于穿衣服一类的个人小事就直接忽略了。
当然作为一个有社交的需求和不走极端路线的普通人而言,固定好每天穿衣搭配也许是对提高个人生活效率又兼顾生活乐趣的一个更好选择。
所以看完一本书,首先想好自己怎么可以用书里的知识点,这个可能才是看完一本书最大的收获。
3.提高培训的技巧。
之前在公司内部我们给新人培训的时候,有个评分机制,讲完课之后新人都会从几个维度给培训人进行评分。一开始我准备了PPT给新人去培训,讲了许多关于产品知识概念,但发现效果比较一般,可能是概念有点无聊,看到新人上课都无精打采的,而课后我获得的评分也稳定在7.6分左右。
后来翻万维钢《得到》里面《怎么样讲好一个故事》一章,讲到一个演讲里面最吸引人的往往是里面的故事,有人做过调查发现,很多听完演讲的人回顾整场演讲下来,发现印象深刻的可能是演讲里面听到的小故事。
于是我自己也做了个小的改动,在每个讲课的知识点后面加一下故事:比如讲头条号的时候,加上以前自己是怎么帮一个玩具厂做头条号宣传,后期不断合作续费的故事。通过故事的素材引出“企业在现在宣传中去做头条号营销"这个概念,同时用故事的元素更好地链接我和场下受训的新员工沟通,比干巴巴地讲PPT效果要好很多,最后面评分里面关于课堂内容的维度上升了,分数也上升到8.1分了。
果然演讲培训技巧的一大技巧从古至今,亘古不变,那就是:故事最能打动人心。
总的来说,如果你坚信“知识改变命运”,但需要长时间践行才能实现,那不妨先从用知识改善自己的生活,提高工作水平和效率开始吧
PS:辛苦码字2000+,可以点个赞么?,也可以跟我一起聊聊关于广告、营销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