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北辰一块听听写作课
初事写作的时候,确实会出现动笔难的情形。
常常胸有块垒,不得不发,却又不知从何谈起,或是根本就讨厌极了使劲憋出来的三两行字。这是咋了?
动笔难的原因有很多,
我自己的观察有几个:理解有误,耐心有限,方法不对。我写了一段时间,基本解决了动笔难的问题,有一些想法和体会:
要研究写作这件事情本身
虽说初生牛犊不怕虎,但对于多数人,进入一个不熟悉的新领域,往往会产生一些“迷信”。比如,就写作来说,新手可能会迷信神秘灵感的万能,可能会以为华丽词藻的必须,甚至可能会陷入是否有天份的自我怀疑。
早期阶段,由于误解产生的迷信很正常,解开这些误解,需要我们研究这个事情本身。因为,对要做的事情多一分本质性的了解,往往在前进的时候,会给我们多一点扎实的信心。
怎么研究写作呢?或者更泛化一点,怎么研究要做的事情本身呢?我的思路是,找大宗师求真经,听先行者讲经验,然后在行动中不断地尝试,检验,调整。
找大宗师求真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至少武侠小说里,大宗师动不动就说,啊这个嘛,只收关门弟子了。基本潜台词就是,啊这个嘛,你可以滚蛋了,哈哈。
的确,要获得大宗师手把手教的机会,一定很难。可是,大宗师通常爱写书啊!纵然无法面对面,但通过读书,神交一番,绝对是没有问题的。
比如,通过学习《写作法宝》,我从Willian Zinsser那里了解写作人的方式方法各有不同,但有一些基本的原则值得遵循,比如对简洁的严苛追求,比如对自我的大胆肯定(见读书笔记《写作中的原则》)。除了原则,我还从他那里听到了保持统一性的建议(见读书笔记《写作里的统一性》),以及如何开好头结好尾(见读书笔记《开好头,结好尾》)。
再比如,通过《我写我心》这本书,我记住了Natalie Goldberg关于写作是一门技艺而不是天份的观点,还发现了无障碍写作法这一充分释放自己,表达自己的动笔利器(见读书笔记《如何在写作中表达自己》)!哈哈。
通过优秀的先行者,可以看到路径的多样性。在参加的各种课程里,我尤其注意一个老师如何讲述自己成长的过程,比如写作历程。一方面,能听听他面对自己曾经的拙劣是否诚恳,另一方面,也从这些故事里,看到每个人起来过程中的那份独特又相似的挣扎。
很多时候,我们会期待一个答案,说:okay,做完ABCDE,你就成了!甚至,我们还会希望,所列举的ABCDE本身,最好就是正确的顺序。可惜,这种全套的解决方案,这种正确且唯一的答案,通常并不存在。
了解路径的多样性,会让自己发现很多先决条件,可能并不必要。有时候,新手在思考的时候,往往觉得自己缺少这个条件,没有哪个因素。总之,怎么都看不上自己,怎么看都觉得自己成不了事。是的,也许你听说过,蒋方舟有个作家妈妈从小培养她,你发现自己没有,可是,你也会听到师北宸老师诚实地跟你说,大学之前,自己的写作根本就不行。
Everybody has his/her own path. 哦!自己的路径,完全可以靠自己走出来。
尝到小甜头都要给自己记上大大的一笔
人们容易对自己过于严苛,特别是在起步阶段。好像接受自己开始阶段拙劣的这一事实,是一件特别辛苦的事情。
事实,本应该是这个世界上最容易被接受的东西。因为面对事实,除了当鸵鸟,另外一个选项,就是接受了。
其实,接受这一行为,已经意义巨大。在心理学上有关于如何提高如何改进的基础理论,承认现状,接受事实,就是触发后续改进行动的第一步。
好啊,我接受我的拙劣,然后呢?然后,要确认自己的进步。我把它叫做:每次尝到甜头,都要给自己记上大大的一笔。哪怕是小小的甜头。
这个甜头,可以小到是一篇文章写出了一个特别喜爱的好句子,提供了一个特别合适的好例子,也可以大到自己通过写文章,开始能非常系统而富有逻辑地在交流中表达自己。
很多时候,从0到1的跨越,不会是一步完成的。一味等待着到达1的那个欢庆时刻,可能会让自己绝望地倒在到达1的前夜。这既不是好的策略,也不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本身。从0到1,中间有0.1,有0.2,还会有0.27,甚至会有0.984,每一寸的前进,都是在趋近最终的达成,都值得给自己一个明确的肯定。
用工程化的思维提高写作:每一个问题,都是一个机会
昨天,和一个新同事聊天。他正在用公司里的一个工具,用着用着,这个系统就出错了。公司有一套流程,是说,如果哪个系统出错了,就要发ticket,这样负责该系统的值班软件工程师就会调研和解决。
不过,新同事的第一反应是:我还是不发ticket了吧,万一发现这个错是我搞出来的,咋办?
我就笑了。
我说,如果这个错是你搞出来的,公司不仅不能怪你,还得谢谢你,负责这个系统的软件工程团队,更得谢谢你。为什么?因为你帮助发现了一个漏洞,一个要改进的地方,一个使得系统更加完善的机会。
如果这个问题有足够价值,它甚至可能预警了一系列潜在的其他问题。那么,工程团队甚至还要对这整个系统背后设计思想进行反思。其结果,就不单单是查错修错了,而要进行架构级的调整。
没有一个系统是天生完美的,也没有一个系统会是最终完美的。每个暴露的问题,都是一个机会,一个改进的机会,一个变得更好更强更完美的机会。从问题出发一步步改进。这就是工程化的思想。
写作这件事情,和做其他很多事情,本质都是相通的。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有人会害怕露怯,害怕暴露自己的不足,害怕点评直击小心脏。这是看待事物角度的问题。
开始写作以后,收到点赞总是件很高兴的事。但我内心更希望收到对文章的评论。因为评论会比点赞信息量更加丰富,更加具体。了解读者的感受,哪里觉得好,哪里觉得不好,会帮助我改进写作这件事情。
知道了哪里好,就知道了哪里需要保持和强化,了解了哪里不够好,就知道了下回哪里需要着重打磨。不对!何须等到“下回”,直接原文继续改进呐!
更进一步,了解为什么读者觉得好,为什么读者不满意,理解“为什么”本身,也许还能发现没发现的问题。一连串问题的背后,可能还预示着思维方式升级的需求。就像,利用工程化的思维,一步一步升级一个系统。
小结
等待的借口总是不嫌多,而动笔的理由总是不嫌少。下笔难,是很多出事写作的人都要面对的困境。
总而言之,面对这样的困境,首先,花时间多研究写作这件事情本身,向大师取经,向先行者学习,把写作的神秘感破除,把写作的本质把握住。其次,培育自己发现细微变化的能力,去感受那些哪怕只是0.001的前进,一开始会孤独,只有自己先给自己掌声。最后,掌握系统的思维方式方法,珍视每一次难得的反馈,接受它,分析它,研究它,从中获得提高,获得实实在在的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