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多的人是没有导师的。自从有明确的导师是上研究生后。在本科还没结束的时候就准备考研,当然选导师是考研的一个重要环节。导师的种类也各种各样,有的严厉、有的温和。这是从性格上来说,有的平易近人、有的拒人千里之外。用这样的性格划分,很不切合实际。这是对所有的人群划分都可以用的到。比如说:严厉、温和、平易近人等等。把这些通用的词语用来作为导师这个特殊群体的分类,不太合适。
什么样的人够格称得上导师?
日前电视上选秀节目上的“”“导师”就像在理发店的工作的理发师被称为“老师”,失足妇女被称为“小姐”一样,是糟蹋传统文化留给我们的名词。
当提到导师,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和学术研究、科研有关。再一个想到的是在思想上给你答疑解惑的人。回到导师的定义上来说吧。导师两个字,一为导字。导为何意?导为疏导、导通、疏通、引导的意思。什么地方需要疏导、导通呢?自然是被阻塞、淤积的部位或者地方。想来能被疏导、引导、或者疏通的从实体实物来讲,大概应该属于流体类的才实用。像石头、铁块、木头、砖瓦等等坚硬的固体是用不上的。从类比象形来讲,能类比为流动类的东西也可以用来“导”。你比如说车流、人流、电流等。还有一个比较特殊的,既不属于流体类,也不能类比为流体类。就是人的思想,人的思想或者说是意识,是可以导的。
说到师,这个就比较经典了。最广为传播的关于师的名言,大概有这么两句。一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另一句为“师说里的弟子不必不如师”,现在有一句通俗的解释“学高为师”。就是说学问比你高的人就可以为师。颇满足“三人必有师”只说。世间万物,没有完全相同。所谓“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只要不齐就有高低之分,有高者则为师。
将导与师组合,就是可以疏通、引导、疏导的人。导师对徒弟、学生来说,是具有传统意义上所说的意义的。正如传统意义上的,师徒组合是个双向选择的过程。师父要挑选徒弟,徒弟拜师也不是不选择的。
导师在什么时候导?
导师区别于普通的教师、老师的最实在之处是,导师总是在比较关键的时刻或者是部位,起到点拨作用。而教师或老师,总是事无巨细的将知识,向学生传授。导师则是在学生取不到突破,长时间受阻无措的时候,来给予醍醐灌顶一击。打破隔膜、打通穴道,使得学生获得豁然开朗的感受。这个是导师应该做的。也是导师应该出手的时候。导师的行动不应很多,但应方向明确、意志坚定。所留下的指向应该像灯塔,即使学生再次陷入黑暗,只要望向灯塔依然可以知道该往哪儿走。起码留有希望。从这点意义上讲,导师很有领路人的作用。告诉你往哪儿走,向哪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