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16日下午,人民政协报教育周刊主编贺春兰以兰品教育顾问身份来到芳草地国际学校,就芳草品牌建设方案事宜与刘飞校长、穆英书记进行研讨。她认为,每一个学校都需要一个懂你的独立第三方。你做他看,你说他听,不仅更客观,它还能站在你的战略高度,精准对接你的核心精神,并将之准确传达出去。循着这样的理念,她与刘飞校长之间完成了一场精神对话。
想要在同行中间立住脚
这是一个大家都低头匆匆行路,很少愿意停下脚步去看看身边的人在做什么的时代。如何让他人愿意静下心来去读另一所学校?刘飞校长带着这样的问题进入与贺主编的谈话。
“芳草地是一所‘越了解越可爱,越了解越觉得不了解’的学校。”刘飞校长希望,有更多人来关注芳草地、了解芳草地。这“更多人”里面包括家长、社会、芳草人自身,以及教育同行。后者是刘校长更为看重的。他认为,让大众认同你很容易,因为大众有从众心理,别人说好,他也会认为好。但要让真正懂教育的同行认同你,这很难,但却是必须。
“安静办教育”“努力探索教育规律”“开放包容、能够接纳不同的声音”——这是他希望通过系列品牌活动(芳草公微是重要载体)传递出的芳草形象。
基于此,他理想中的芳草公微,思想性高于一切。
思想性来源于哪儿?——校长对于学校发展问题的顶层思考和对教育问题的真切关注。
两眼闪着光,来一场精神对话,从探讨芳草新常态开始
引领、创建芳草教育新常态。这是刘飞校长在谈话中反复提及的词汇。
“芳草新常态是什么样的?”双眼一亮,贺主编抓住这一关键词,追问。
刘校长坦言,其实还没有太想清楚,还在探索与形成之中。
如此,一来一往,你问我答,一场精神对话就此展开:
贺主编基于对教育政策与舆情趋势的观察与把握,谈及对教育新常态的看法,包括:政府与社会合作推动教育发展的新格局正在形成中;个性化支持成为教育新需求;拒绝被裹挟,教育人起而行之,引导教育发展主动发声主动作为……并继续生发问题:教育新常态将如何引领学校层面的发展与变革……
认真倾听的刘飞校长同样两眼闪着光,被深深触动。他说,在这之前,他针对新常态的思考主要针对教育教学方面,现在看来,是窄义化了。事实上,这是一个很广义的概念,涉及管理、教育氛围、师生面貌等多个方面。并希望,这样的对话可以定期进行,持续进行。
贺主编欣然应之,相约每月一次这样的深度对话。
如此之后,思想碰撞产生深度思考,便可一点点便将芳草新常态梳理清晰,提炼成型,在这过程中以公微为载体,文字为武器,娓娓道出,说于自己听,说于公众听,说于同行听,说于这个时代听。这本身就是芳草品牌建设。
而以此开始,更多关于教育的思考也可以以此形式一一展开细细探讨。
对话之后,带动持续的研讨一直进行下去
刘飞校长说,与贺主编对话是一种享受,每每给他带来新启发。对话之外,贺主编所主持的教育周刊已然成为他每周必读的“精神食粮”。
贺主编则回应,这是一个相互启发的过程。她用“窗明几净”一词来形容刘校长,认为他是一个善于系统思考、精准表达的校长。不仅对学校的发展作出清晰的顶层设计,如提出芳草“十三五”计划的两项任务:一是加强学术文化建设,让芳草地站在首都文化的学术高地之上;二是进行存量改革。同时对教育问题进行不间断的思考。如,中高考对于基础教育改革的影响、学区化改革、集团化办学、核心价值观在学校层面的落地问题……这些来自一线教育实践者的思考正好服务于媒体关注。对话之后、对话之外,这些命题正在被她设置成为教育之春沙龙的议题,持续地推动教育发展和教育变革。
她同时表示,虽身处碎片化特征显著的媒体圈,作为教育学博士,自己对于教育的系统思考和教育研究一直没有停止,这样的对话也让推动她思考。
相互听得懂,能对等交流,相互启发,精神对话往往产生于两个有高度共识和认同的独立个体之间。如此想来,教育周刊主编对话京城名校长,留在记录之中,也是一桩美谈。(写于2015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