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困倦时,择一良师,带你去探究文字背后的故事,感受历史之美、文学之美;生活乏味时,随一好友,包容而丰富地去体会这喜乐悲欢,张晓风教授,便可是这良师、这益友。
张晓风的文字,细腻温润,字里行间流淌着对真善美的领悟和对生活的真挚热爱。《绿色的书简》收录了她不同时期所著的211篇散文,篇篇情真意切,透过文字,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温婉、细腻、热情、灵秀的女子,亦师亦友,她的成长、她的领悟,在我们求真求美的路上,出席一课。
1
少年良师,教你带着“情感”学历史、学文学。
年少时,不得“时”去细细体会。我自幼很喜欢写作,不过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语文课、历史课的学习,识记、背诵多些,真正用心去领悟不多。记得高中时,老师会把常考唐诗缩印在一张试卷上,念得熟了,上下句张口便来,但对于作者的心境是没有加以揣度的,对于“月落乌啼”的空落、“流水落花”的禅意,来不及也不懂得细细品味,而对于一些历史事件,比如鸦片战争,也只是背诵其历史意义,较之《开卷与掩卷》一文中,那位打开历史考卷,急奔去痛哭的学生,我汗颜并自叹差之甚远!
年少时,不得“法”去用心品味。得良师益友,是人生之幸,读张教授的文字,便是拜得一位良师,带你体悟“舍酒去相语,共分一日光”的心情,带你共享“清茶一盏邀来庄子、花间置酒单挑李白、与辛稼轩曹雪芹同其歌哭、拉住梁启超或胡适之聒絮一番......”的喜悦,只因年轻,我们未经世事,对万事万物的体悟不深,少年,不妨跟随张教授,学这“心”法,不止于学习,还有益于一生无法穷尽的对生命意义的探寻。
如果此时,你正值年少,不妨抽半天时光,拾得张教授几篇散文,与她独坐,她会带你听“古韵时音”,与张继对坐、看满山杜鹃,她会让你明白“青春有味”、“万物有情”,要用心灵和世界连接、和历史连接,珍惜“人间值得”,让“生命有光”。
2
中年益友,随你拾得平凡生活中的趣味。
时光荏苒,一晃人到中年,偶得张教授《绿色的书简》,只读几页,便觉时光静止、心灵也跟着柔软起来。习惯了素日奔忙、嘈杂,早已无暇驻足欣赏一朵花的风姿、感受一杯茶的清香,而万事万物其实有着纷繁复杂的联系,就连买橘子这样的小事,在张教授看来并不普通,两种方法折射出两种生活观:买带梗带叶的是追求田园生活,买去梗剥叶的是弘扬节俭美德,没有孰对孰错,只是各自安守的生活观念罢了。
张教授的儿童诗稿《寻人启事》,十七行,我读了四遍,“......他身穿小小的蓝色水手服,他睡觉前一定要念故事,他重得像铅球有快活得像天使......”,“......那个小男孩到哪里去了,听说有位名叫时间的老人把他带了去,却换给我一个比妈妈还高的少年......”,是夜,我循着灯光,看着两个熟睡的“小不点儿”,也许多年之后,当两个大男孩站在我身旁,我也会无比怀念今日的时光吧,虽然很累,但每一秒都弥足珍贵。
如果此刻,你和我一样,人到中年,每日奔忙,不妨择张教授几页书稿,你会发现琐碎生活中的小美好,原来见惯司空的所得都是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