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的武夷山茶仍旧是蒸青绿茶。武夷茶山沟壑纵横,茶树又分布于峰岩之中,采茶时翻山越岭,叶片暴于日光之下,便产生了日晒萎凋现象。鲜叶在茶篮中震动、摩擦,已属摇青,再压放一久,必然会微发酵而致鲜叶边缘变赤红色。用这种茶青做成的绿茶不好喝。
清顺治年间,崇安来了一位实干家做县令,他的名字叫殷应寅(任时1650年-1653年)。殷应寅看到武夷山那么好的茶青做成的绿茶不好喝,很是焦虑。为了解决这个情况,他很自然地想到了名满天下的松萝茶。于是殷应寅便招募安徽黄山僧人来崇安传授松萝茶的制法,至此,武夷才有了炒青工艺的绿茶,被称作武夷松萝。《武夷山志》》载:“崇安殷令招黄山僧以松萝法制建茶,真堪并驾,人甚珍之,时有‘武夷松萝’之目。”。
当时的福建布政使周亮工在他写的《闽小记》里说:“近有以松萝法制之者,即试之,色香亦具足。”,然而接着他又说了此种方法下做出的茶的缺点:“经旬月,则紫赤如故。”。一放,又出现了继续氧化的现象,这说明其时武夷茶的焙火程度不够,工艺还未完全成熟。
怎么办?经过武夷人数十载的实验、改进、摸索,有成。大致写于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王草堂的《茶说》里记载了解决办法,王草堂说:“独武夷炒焙兼施,烹出之时,半青半红。青者乃炒色,红者乃焙色也。茶采而摊,摊而摝,香气发即炒,过时不及皆不可,既炒既焙,复拣去其中老叶枝蒂,使之一色”。看,王草堂说用焙火工艺解决了问题。一经过焙火,茶的颜色乌黑,条索扭曲,真正的武夷乌龙茶出现了。所以说,乌龙茶的出现是由于武夷绿茶不好喝,进而引进松萝茶工艺进行改造。而新工艺又在武夷茶的存放上出现了新问题,为了解决新问题又改进了焙火工艺,最终导致了乌龙茶的诞生。
版权声明:本文为简书作者"耕而陶的茶"原创撰写,欢迎茶友在简书上转发,交流茶知识。但,任何单位、媒体、个人未经允许不得复制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