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儿童绘画心理分析的指导原则
1.平等、尊重原则。在指导和分析孩子绘画时,应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把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鼓励孩子的创作过程,理解孩子对作品的解读。他们在创作的时候,瘦自我中心思维和个人生活经验的影响,可能创作的话并不代表任何事物,或者没有注重布局又或者与实务的样子差距很大。即使这样家长也要注意自己的引导方式,避免使用成人用语,多用形象化的语言。
2.评价客观化原则。绘画心理分析,要有科学的态度,不能凭主观猜测和个人喜好来评价,孩子也不能随意给孩子贴标签家长要记住儿童绘画分析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走进孩子的内心与孩子建立融洽的亲子关系。
.3.趣味游戏性原则。要调动孩子画画的积极性,不能以一种强硬的任务,或者规定强加给孩子家长还可以和孩子一起进行画画,但是一定要记住这个过程以孩子为主,家长就是参与。也可以将幻化渗透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比如在他们的包里放上一本小画板,让孩子时时处处都可以画画。
第二节:2-6岁儿童绘画的主题和内容
人物画
人物画幼儿绘画作品中出现最多的主题,人物画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演变。一至二岁的孩子以涂鸦画为主。两岁到两岁半开始孩子开始探索新的动作组合出现了最早的人物表征蝌蚪人就是用几条线画出人体的四肢,用圆圈代替你的脑袋。到了三岁出现了头足人相,一般能够画出一个大大的圆形表示,头部现在原理象征性地画出五官三岁半到四岁孩子对自己的身份有了一定的认知能说出在作品中哪一个是自己四到五岁孩子从画头体二足人像向头体二足二手人像发展。从五岁起表达现实的愿望开始在孩子心里萌芽,他们开始有意识的创造与现实相关的东西,会把自己的情绪通过画画表现出来。五到六岁的孩子能够理解各种各样的关系,同时试图用绘画来表达这些关系。
植物和动物画
花朵代表孩子希望被关注,草地代表情感的寄托或者对陪伴的需求,在画树木的时候,树冠与树干的比例小于二分之一,这是正常的,如果树冠比较大,说明孩子的语言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的比较好,个性率直的孩子,树干画得很直,而个性柔和的孩子线条也会画的比较柔和。
在孩子画动物的时候,如果画面中出现涂黑的怪兽或者攻击性很强的动物,说明孩子可能预示到了情绪上的困扰。
房屋画
幼儿绘画的房屋往往高大于宽,这是正常的。房子是孩子对家所产生的感觉,是孩子的家庭感受性好坏的重要指标,孩子画房子的顺序及房子在画面中的位置等信息,可以反映孩子在家的重视程度或者家庭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第一时间换房子说明家庭在孩子心目中最重要,房子位于画面的正中央说明,孩子非常看重和依恋家庭。
儿童绘画的内容解析
表层内容解析:表层内容也被称为显而易见的内容就是幼儿在画中明显表达出来的内容。比如说话让眼泪表示悲伤或伤心的情绪表层内容的解读通常会出现的一些命题作画中,孩子根据命题会画出相应的作品,对表层内容的解释,也可以包括抽象观念的解释从化的表面上看怎能帮助,我们大概了解孩子要表达的含义。
隐含内容解析:画面隐含的内容往往不能直接通过画面,看出来需要在与孩子关于自己作品的语言或非语言交流中察觉出来,家长和老师要充当一个很好的倾听者和观察者,藉由孩子的绘画作品在与孩子的交流与互动过程中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第三节,儿童绘画的位置和形式
一,幼儿绘画的位置
绘画创造的空间画质就是一个类型的创作空间,研究区域作画有助于发现幼儿面对内心斗争时的感受。
二:幼儿绘画的形式
戳点和画线。两岁以后,幼儿还在不断地用力戳点,说明他们的情绪情感再用戳点的方式进行表达家长应该提供足量的纸张和容易抓握的笔,让孩子尽情表达同时要有家长的陪伴。三岁以后,孩子的画作主要以线条为主,幼儿画中,往往有大量的圆弧状线条,如果图画中出现了大量水平,描绘的直线说明孩子内心存在冲突。
构图
颜色分析:三岁以前,幼儿会用随手抓起的笔,在纸上随意进行涂鸦,大多数三岁以上的幼儿进行使用一种颜色来完成给定的任务。三岁以后,特别是四岁时,孩子会开始尝试使用各种颜色三岁以后的幼儿会以游戏的方式,将形状和颜色联系在一起,当幼儿会画出形状后,在感到相对放松的状态下,会快乐的探索颜色。五岁这个年龄段更多孩子会根据不同,主题选择不同颜色绘画如果一个幼儿在绘画中不断重复使用某一种颜色,这个时候要考虑他们是否长期生活在同一种颜色的环境当中,不同颜色,会带来不同的磁场能量和心理共鸣颜色会影响人的心理幼儿四岁之后,如果反复选择使用暖色,使孩子个性活泼的表现,如果反复使用冷色是个性内敛的表现,如果幼儿将几种颜色混合涂抹成一个脏脏的画面,代表孩子对某个事物或某个人物的焦虑情绪。
第四节,儿童绘画的行为分析
幼儿对绘画任务的反应,在某种程度上,显示出幼儿应对生活中不确定情景的模式。
幼儿抵触绘画的行为有可能是外在因素的影响,绘画材料不足以吸引孩子或者成人布置任务时太过严肃和正规,孩子曾经历过不好的画画体验。也有可能是内在因素的影响,孩子正处于互相情绪,当中,在一个感觉不安全的环境中或者是发脾气的时候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情绪。当中,自然是没有心思专注画画的这时候,家长要先想办法带孩子离开原有的环境回到幼儿感觉安全熟悉的环境中,安抚他们的情绪等孩子平静下来,再提供绘画的用具幼儿能养成观察事物的习惯,而懒于动手有些个性外向思想活跃的孩子。他们的行为动作非常多没有细致观察事物,而导致不会画,进而失去了创作的兴趣,面对这样的孩子需要父母的耐心引导家长,最好以游戏的方式去引导孩子。幼儿习惯了依赖成人的帮助,也会导致孩子体会不到绘画所带来的乐趣,所以不愿意去绘画。
幼儿对绘画材料的反应行为。选用材料的种类,显示出幼儿的个性和情感特点外向活泼的孩子更喜欢尝试所有的材料探究每种材料的用途,个性内敛的孩子可以用相同的材料,画上几个星期。
对材料的反应,显示出幼儿的生活环境或经历。比如有的孩子非要用尺子打好底稿,可能是家长在生活中比较追求完美,有的孩子不喜欢水彩画是因为衣服弄脏了家长会骂。
幼儿绘画过程中的行为表现,例如,有的孩子急于下笔,有的却畏首畏尾的官网他人有的作画动作迅速,有的却慢条斯理有的画的潦草专款有的话的细致有序。这些表现都可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幼儿的个性特点,接受养育环境的状态,有时绘画并不是完成衣服作品,而是进行知识的探索,对绘画材料的尝试或者是发现某种情绪。
不按要求完成作品的行为,这可能是那些行为保守或者习惯于外部控制的孩子得到了一个支持性环境中情绪得到了释放或者失去了控制的表现,还有一种可能是孩子之前没用过,这些绘画材料,他们在利用绘画材料进行探索和认知在绘画活动中的混乱行为,那些在生活中容易紧张情绪,无法控制的孩子在绘画时,更容易表现出混乱的行为,对这部分孩子建议绘画材料应当简单些。
幼儿绘画中的遗漏行为分析孩子的作品时,不仅要注意画了什么说了什么还要关注漏掉的部分,因为这是无意识或潜意识主导的结果,幼儿的无意识遗忘是本能的表现,最能接受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涂鸦期的孩子会突出表现,那些自我认为重要的部分,因此会漏画其他元素。
幼儿往往会漏画缺乏丰富情感和生活体验的部分,如果让孩子自己有了丰富的体验。那么,他就会在绘画中表现出来,比如说吃过糖果,以后再画人物像,就不会忘掉画上嘴巴。
幼儿注意的稳定性和广度较弱,导致漏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