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年底业绩冲刺,经常加班,忙得天昏地暗。恰好一直关注的几个课程开始搞活动了,非常心动,觉得对每一个课程都有兴趣。但是看看手机,之前买的一些课程都没有完全看得完,再买也只是屯着,那就先把之前的课程上完吧。
外界诱惑这么多,但我们的精力却是有限的,与其把时间粗略地分到多个任务上,不如集中精力完成手头上最重要,或者对解决当下问题最有效的事情上。
《跃迁》中提到,高效能人士的自我管理体系是一个“高效能塔”:
资源层:个人投入的时间、精力、金钱、情感资源;
方法论层:使用资源、提高效率的方法论;
目标层:选择做什么、不做什么,以及背后的价值判断;
每天盲目扎堆在任务当中的是最低水平勤奋者,而高水平勤奋者都以目标为导向,敢于拒绝琐事,他们每天做的事都在为完成目标做铺垫,虽然要完成的事更少但效率更高。
分析一下自己现阶段的目标:(1)明年5月通过二级笔译考试;(2)明年7月通过岗位竞选回总部工作;(3)明年10月去美国西部自驾游;那我现在要做的就是努力做出业绩,每天练习笔译,和做好行程规划了。其他相对没有这么重要的事情,就先放一放吧。
二、
广东降温了,冷得不想出门,洗澡的时候哆哆嗦嗦不想出浴室。想起高三的时候全宿舍为了省20分钟的时间,在只有个位数温度的时候直接冲冷水,一边冲一边大声唱歌。当时的水冷得刺骨,冷到头痛的感觉到现在还记得,这件事跟小伙伴谈起来还能乐半天。
我在想,为什么当时这么能熬呢,大概是因为当时没有退路吧。高考考个好成绩就是高中生“唯一”的出路,读上名牌大学是找份好工作的“捷径”。现在才发现,当时的想法虽然不尽正确,但是那种咬紧牙关,为了达到目标不给自己留后路的冲劲,真的很难得,需要很强的意志力。
高考之后,对于我们来说很少会有这么纯粹、明确的目标了,身边要做的事又太多了。当紧急却不重要的事充斥着我们的生活,那些不紧急却重要的事情就容易被我们忘记。
我们总是想着今天没能完成的事,还是留到明天再做吧,明天做不完,可以周末在做阿,反正离截止日期还有很长时间。就像大学时身边那些一直考不过四六级的同学当初都在想,这次考不过,下学期还能考阿,还是过几天才开始复习吧。最后,到毕业了他们还是没能考过。
专注太难,退路太多,反而成事更少。
三、
一个同事在上班途中出交通事故了,住院一个月,部门去探望他的时候他还告诫我们开车一定要谨慎慢行。
就在上一周开车上班途中,转弯时和别的车撞一块了,虽然人没事,但之后修车的过程给我带来了很大麻烦,也浪费了很多时间。
那一周过后,我开车时的心态完全变了。以前很受不了别的车挡在前面还开得很慢,喜欢超车,车速特别快,很急躁;
现在遇到慢车挡在前面我会想:说不定对方是新手呢,说不定前方有路人呢,慢慢开,我又不急。真的一点都急躁不起来,不敢相信自己开车的心态会变得这么好。我想大概是觉得生命宝贵,互相礼让对大家都好吧。
有些道理说一百遍都没有体验一次来得有用,但愿大家永远都不要体验到这些破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