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世界是本书,没旅行过的人只看到其中一页。每到一个地方你就多看了一页书,旅行途中我们得到的远远比书的内容来的丰富。
我喜欢旅行,不仅是在旅行中能放松身心,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感受各地的民俗风情,更能在旅途中遇到许多有趣的人和事,在交流 碰撞中,得到学习和成长。
这些年来,也走过不少的地方,每当打开回忆之门,一些温馨的旅途往事总能让人莞尔与回味。
记得人生中第一次与好友出远门旅行,就遇到了让我终身难忘的人和事。
②
那年我15岁,正放暑假,于是约上好友荣,去慕名已久的“仙境”桂林。两个小姑娘自己到火车站买了票,怀揣几百元钱,就这样踏上了第一次没有大人引领的外地旅程。
在火车上,我们对面坐着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车厢里封闭狭小的空间无形中拉近了人们的距离,于是我们三人自然而然就开始聊起天来。
年轻的心没有那么多藩篱,一路上我们有说有笑的,渐渐了解了彼此的情况。小伙子姓桑,桂林人,在我们所在的城市工作,一两个月回家一次。
伴随着咔嚓咔嚓的机车声,不知不觉我和荣睡着了,只迷迷糊糊地记得列车驶过很多个隧道,然后一声长鸣,哐当一下把我们三人甩在桂林站。列车比预计的时间晚点到达,那时已是晚上八点多,天又下着大雨,我和荣望着外面黑漆漆的雨幕发愁。
我们在桂林没有亲戚朋友,那时候互联网不像现在这么普及,我们没有预先订下住的旅馆。出发前根本就没想这么多,就觉得旅行是一件新奇又开心的事,至于怎么住怎么玩倒真没做什么攻略,按现在的说法,我俩就这样“任性的来了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小伙子也站在一旁躲雨,他提醒我们不要轻信车站外边专门拉人去住旅社的那些人,那些旅馆条件差不安全。
面对着大雨黑天,我和荣心里很茫然,不知该怎么办?又等了十几分钟,雨势仍不见小,看我们为难的样子,小伙子看着我们,认真的对我们说,如果信任他的话,就去他家里住,他家不远,就在象山公园附近。
也不知是不谙世事还是出于一种本能的信任,我和荣居然没有犹豫就跟着他一起打了一辆三轮车就直奔他家里去了。
到小伙子家里时已是晚上九点多,他的父母和妹妹对我们很热情,让我们赶紧洗热水澡后还特地为我们做了晚饭。
小伙子善意的介绍我们是他朋友的妹妹,不然家里凭空多了两个火车上认识的陌生人,我想他家里人会不舒服的吧。
小伙子让我们和他的妹妹住一起。她比我们大三岁,是个身材很苗条的可爱女孩,我们叫她桑姐姐。桑姐姐对我们很好,第二天便义务当导游,领着我俩游了市内的景点并为我们提前订了第三天游览漓江的船票。
面对小伙子一家的热情招待,我和荣很不好意思,住了一晚之后便悄悄的到外边找了旅馆并交了订金。回来拿行李的时候,小伙子的父母说什么也不让我们去外面住,担心我们人生地不熟的住外面不安全,万一出了什么事可怎么好?拗不过两位老人家的热情,我和荣最终又在他们家度过了温暖的一夜。
回到家乡之后,我和那个桑姐姐还通了几封信。岁月流逝,在我心底深处,仍然能够感受到那次桂林之旅的温暖。一家人的友爱让我们对桂林这座城有了特殊的好感,人和人之间的信任相处,就是这么简单。
③
那一年,我和闺蜜娜到昆明看世界园林博览会,一路同行的是一个假期返校的军校学生。一天一夜的火车旅程让我们从互不相识到相谈投机,一路上,他对我们都很照顾。
到昆明之后,本来说好在昆明接待我们的朋友因为突发事情临时去了外地,这让我和娜措手不及,本以为到昆明之后旅程都有人安排好了,事前也没做什么准备,加上来之前忘记带银行卡,随身带的钱也不多。
满怀期待的世博园之旅刚开始就碰到了这样的意外,我和娜有点发懵。看我俩闷闷不乐的样子,军校学生安慰我们:“别放在心上,就当是旅程中的小插曲了。你们会有一个愉快假日的。”
这怎么可能?人生地不熟的,来之前说得好好的接待不提前打招呼临时就变了卦,路上蓝天白云晴朗的天气,出站就冰雹加冷雨的迎接我们。我和娜小声抱怨着种种。那时还小,并不懂得顺应天时,“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的道理。只觉得这旅程怎么这么不顺呢?
多亏有了这位热心的军校学生,他放弃了自己的休息时间带我们游览昆明有特色的景点,要知道军校纪律严格,这一天的时间是他特地提前返校收拾行李的时间,军校离市区远,晚回去他的时间会非常紧张。
由于时间关系,他不能带我们去世博园了,特地给我们画了一张详细的路线图。最令我们想不到的是,临别前,因为知道我俩带的现金不够,他从自己的生活费中拿出400元给我们,我和娜宁愿不去世博园也坚决不要他的生活费。
推辞了几次,他最终没有勉强我们。之后我们为他提行李送他上公交车,当公交车缓缓开动我们挥手再见的时候,不曾想他从车窗把一个皮夹扔到我们身旁,皮夹里赫然装着400元钱。
昆明世博会之旅,虽然天空连着下了几天的冷雨,但军校学生的热情相助给了我们温暖难忘的回忆。回到家之后,根据地址我们将钱悉数汇还给他,并写信感谢他给了我和娜一个愉快的旅程。
④
等到年岁渐长,更多的时候我选择一个人去旅行。比起团队,不管是几十人的大部队,还是一两个人的小团体,一个人的旅程更容易对周围的环境和人群开放自己,更乐于分享彼此的感受,也对那些丰富的当地文化更敏感些。
因为没有熟悉的同伴在身旁,你会本能的将触角伸得更远,心灵的视野也将更开阔。
忘不了巍峨的泰山十八盘上,那位83岁独自一人全程登山的老奶奶,精神健旺,笑声爽朗,爬起山来丝毫不输于年青人。在泰山她成了众多游客“膜拜”的偶像,大家都争着和她合影留念,为的就是沾沾老太太的精神气儿激发自个的生命活力。
忘不了在南浔古镇一家别具特色的书店里,我和一个朝鲜族女孩的邂逅,她来自吉林延边,却独自在海南三亚的一所学校教韩语。我们一见如故,相谈甚欢,相约未来也在一处美好的地方开这么一家名为“猫的天空之城”的小店,静看岁月流逝。同为吃货的我们还特地在离别前找到徐迟笔下的百年老店“元泰酒家”一饱口福,坐在小桥流水边,一边聊天一边细细品味江南菜系的风味。
忘不了在东都洛阳西街上一对一辈子从事牡丹画艺的夫妇,女的作画,男的题字。他们天性淡泊,为艺术甘愿过平凡清苦的生活。他们生在洛阳,长在洛阳,深爱着自己的故土,并自豪于故土作为13朝古都的深厚历史文化,他们把这种赤诚的爱用牡丹文化来传承,从心中流注笔下。
认识了他们,我才知道在牡丹的栽培过程中一开始就与洛阳结了缘,洛阳牡丹始于隋,盛于唐,而“甲天下”于宋,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牡丹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唐代牡丹诗大量涌现,刘禹锡的“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脍炙人口;李白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化浓”,千古绝唱。宋代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记述了洛阳人种花、赏花习俗,是世界上第一部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牡丹专著。
一谈起牡丹,夫妇俩真是如数家珍,让我受益匪浅。之后我很荣幸的受邀参观了他们的私人画室,那朵朵芬芳典雅,雍容大气的国花深深触动了我,让我感受到这对夫妇为传承中华文化所作出的努力。他们为我画作的牡丹图我非常珍视,挂在家里客厅最显眼的地方。他们,已成为我记忆中最纯粹的“牡丹之子”。
当然,我也忘不了在路途中为我指路带路,详细介绍当地特色景点及小吃的热心人,忘不了在车上看我疲劳主动给我让座的善意陌生人,忘不了给我免费开对症药方在路上偶然相识的渊博中医,更忘不了泰山脚下那个走丢了的5岁男童在我的努力下找到父母时清澈的眼神……
一路的风景一路的故事。这些有情的人,有趣的事丰盛了我的人生,润泽了我的心灵。感谢生命中曾经有这样一些友爱热心的人相伴走过。而我,也将会把旅程中体会到的爱和温暖继续流转、传播下去,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这人世间的善与美。
照片都是旅途中偶遇的小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