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晤士河南岸传统上是大英帝国的码头仓储区,曾几何时,从日不落帝国各地而来的货物大多在这里中转。从城市形态和功能上讲,类似于上海的浦东。二战之后,泰晤士河南岸的货运仓储功能逐渐消退,遗留下来大片废弃的码头仓储区。1951年,南岸被重新定位为艺术区和娱乐区。现在南岸已经成为伦敦主要的观光区之一。
我坐车到county hall,这一片区域的重点当然是伦敦眼,我也只是来看一眼,国内的天津眼也挺高大的,但是它下面游客排着长队的盛况更打消了我乘坐的念头。
在泰晤士河边漫步,是一件乐事,如果不是气候有些冷,会更完美。
我在南岸,望过桥去,正好是典型哥特式建筑的大笨钟和国会大厦,巍峨雄壮地屹立着。在county hall南面,看见有直升机在突突地叫,屋顶有乌云飘来,仿佛背后有巨大的火灾。走到北面,望着北岸,才发现那浓墨般的云,正竭力地向地面扑来,卷着重重的水气,远处的蓝天白云似乎显得可望而不可及。
雨珠落了下来,我摸摸包里的伞,但见众人或带帽子,或往屋檐下避避,我也没有拿出来,等雨云过去,真的又停了。
岸堤叫 THE QUEEN'S WALK ,有几个行为艺术家在摆pose,不知为什么,游人都爱逗他们笑,所以他们的嘴角都是笑咪咪的。有一个穿着皇家服饰,我不知道他是"艺穿"(这个词我现编的)还是真是?但也不便相问。
往东走不远,就是巨大的南岸社区中心,最下面的架空层是伦敦少年们的最爱了,可以随意涂鸦和玩旱冰和滑板。上面的大楼里有很多功能空间,基本免费使用。
几步开外,就是滑铁卢桥(Waterloo Bridge),桥洞下很开阔的一大片,是伦敦的露天二手书市场,也许是冬天,所以书少。注意力被企鹅吸引了,都忘了拍全景照。
经过英国电视中心后,就是英国国家剧院(The National Theatre),这是泰晤士河南岸的混凝土艺术建筑群中不可错过的重点,由3个分剧院组成。 奥利佛剧院(The Olivier),利泰尔顿剧院 (The Lyttelton),科泰斯洛剧院 (The Cottesloe)。剧院旁边是IBM公司伦敦总部,不仔细,还真分不出两幢楼的不同功用和性质。在古老的泰晤士河畔,融入极现代的艺术科技元素,一定花了建筑艺术家不少心思吧。
南岸的漫步是精彩的,虽说天冷,雨后的天空又湛蓝如洗。伦敦人也是会享受的,一个透明屋,可以使就餐其乐融融;一把火炬做成的灯,既照亮了夜,也照暖了空气;无惧寒冷,还可以创造奇迹……
不远就是造型奇异的千禧桥(Millennium Bridge),《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影片开头的惊险场景,就是摇摇欲坠的千禧桥。这座钢结构小桥将南岸与城区连通,只供行人通行。从千禧桥上望去,包括圣保罗大教堂,来来回回的游船在内的迷人风景尽收眼底。
上千禧桥前首先看见的是泰特现代艺术馆(The Tate Gallery of British Art),以15世纪迄今的英国绘画和各国现代艺术收藏著称,是伦敦最受欢迎的美术馆之一。受欢迎的馆藏有拉斐尔前派和英国风景画家泰纳(Jmw Turner)的作品。今天天色已暗,也有点累了,且待下回再来。
伴着街头的琴声,我准备从千禧桥往回走了。
止不住的风景和打不住的话匣,千禧桥上,可以望见伦敦塔桥和碎片大厦,月儿高挂,天空蓝得那么深遂,桥上的风力都能吹动我的躯体,我还是努力地拍下了这幕美景。
文艺复兴风格的圣保罗大教堂还没关门,当然不愿错过,随着络绎的人群走了进去。这座世界五大教堂之一的建筑,既承袭了宗教的风格,又不同于普通教堂,设计师用了35年的心血,建立了一块英国建筑史上的丰碑,当年黛安娜王妃和查尔斯王孑的婚礼就是在这里举行的。
我不是宗教的忠实信徒,更不是基督教的信徒,但从存在的合理性讲,几千年来人类都没有离开过宗教,要创造人类的奇迹,全靠我们自己,而要提升灵魂的高度,脆弱的生命恐怕还要依赖神灵。
很多店铺放假结束已经开了,下班时间未到还未关,我在昏暗地英伦街道上走着,偶尔进个店铺逛逛,似乎坐公车都怕错过了哪幢古建筑,不知不觉也到了住所。
完成了六天的作业,我也需要休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