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人】钅一司
【打卡始于】2023年12月03日
【日精进打卡第7/36天】2024年1月7日
【今日读书】地理中国
【作者】地理中国
【用时】30分
【读书摘抄】
《地理·中国》_20240105_五岭逶迤5
各位好,欢迎收看我们今天的地理中国节目我是盛春探查奇山异水,寻访千年古道。我们继续五岭寻奇之旅。在都庞岭山麓东北部的道县,有一个古村庄,虽然地处偏僻,但是从很多院落青砖黛瓦、雕梁画栋的细微之处显露出曾经的繁华。另外,这个村庄还有一个不同寻常之处,就是修建在沼泽之上。我们知道都旁岭附近有潇贺古道,这个古村落和这条古道之间有什么关联呢?为什么要修建在沼泽之上呢?难道不惧怕陷入泥潭吗?
道县位于湖南省南部,距离省会长沙320多千米。在道县西北30多千米的地方,有一个名为庄村的古村落,连绵的丘陵将村子紧紧包裹在怀中。
地理中国考察组经过现场探查得知,古人是为了拥有更多的耕地,把村庄迁移到此。可是他们为什么要把房屋修建在沼泽之上?他们是如何在松软的沼泽上建造房屋?这背后又有什么生存智慧呢?考察组继续在村中探查,专家对村内房屋的牢固性进行了检测。
来,咱们看看这个房子,这么厚重的一个墙,这么高的一个建筑,它是建立在一个沼泽地上建起来的,如果那个沼泽地建的那个基础不牢的话,并且要是很快腐蚀的话,它就会发生那种不均匀性沉降,然后这墙体就会歪甚至倒塌。咱们看看这墙,现在已经几百年的墙,我手里边找了一个铅锤,咱们用最传统的方法,咱们测一下这个墙体,哎?这个墙是不是平行跟这条线来这么肉眼看着?对,非常非常自上而下,是也距离是一模一样的,对不对?就是这条线与这墙面是非常平行的,说明这墙一点也没有歪。就是几百年了,这个老屋它还是非常稳健,建立在这,对,矗立在这个不用说沼泽地,就是现在的那种硬地建起来都这样都不容易。
考察组认为古人可以在一片松软的沼泽上建造,历经数百年而不倒的房屋,一定有着特殊的方法。专家通过考察告诉队员们,墙体呈鱼骨状,垒砌的砖石加大了他们之间相互的咬合力,从而增强了墙体的稳定性。对,但他推测能够让庄村安稳落在沼泽上,并且不发生沉降一定另有原因。此时一位村民提供了一条线索。
他是挖基地的时候挖的基地就划到那个基地,那老的那个松木,老的松木以前是大水潭淤泥,后来用那个木头全部填起来,捡起来就建房子啦。
原来庄村人每年都会清理水井,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发现水井下面也有整齐排列的松木。考察组来到庄村的时候,恰逢清理水井的时节,对于考察组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可以亲眼目睹一下埋藏在村子地下的秘密。
现在可以看到这个木头,这个木头是什么时候都能放进去的,有多少年了?有几百年了,就是现在这个木头,它这是什么木?全是松木,注意点安全。木头,你看,并且这里是木头,也是木头,下面全部是木头。
看了村民清理水井之后,专家初步推测出了庄村建筑牢固的原因。他告诉我们,松木本身密度较小,有一定的浮力,有着耐水浸泡的特性。当大量松木整齐地层叠在一起后,浮力和牢固性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为村民在沼泽上建造房屋提供了牢固的地基。专家进一步介绍,以松木为地基在沼泽上建房是我国南方一些村落的常见方式,并非庄村独有。那么庄村的建筑能够历经数百年依然屹立如初,应该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为什么说以松木为地基只是保证庄村里的房屋不沉、不降、不倾斜的原因之一呢?专家说,这个村子里的房屋能够保持牢固的关键因素其实还在于沼泽地的水源上。为什么这么说呢?庄村中的古井与考察组之前发现的溶洞在同一条水平线上,溶洞里的地下河既是村子里的水源补给,也是村子所在的这片沼泽地形成的关键。但是地下河的位置并不是固定的,随着它的位置不断下切,汇入沼泽里的水也逐渐变少,久而久之,这片沼泽就出现了退化的现象,水变少了,淤泥开始慢慢固化,这在无形当中增加了村里房屋地基的牢固性。专家说,几百年前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或许正是遇见了这片沼泽和地下水之间的补给关系,才敢于把这个村子搬迁至此。
考察队员感慨,与古人掌握并利用地下水的变化改善生活环境的巧思。同时也产生了一个疑问。地处偏僻的庄村在几百年前大兴土木,建造屋舍,雕梁画栋,描金镶玉,需要大量的财力物力,偏居易于的庄村,这笔钱款从哪里而来呢?考察组试图通过寻找一些历史遗迹解开这一谜团。向导带领大家离开庄村,一路向东南方向行进,来到了道县县城附近的潇水河畔。向导说,在河边的一座古建筑,或许和庄村繁华的历史有关。
种福亭这个亭子是做什么用?就是便于行人、旅人、过路的人在这歇脚、喝水、歇歇气,或者避避雨的,避避雨对,避避太阳,所以起这个作用。古代有一个最基本的就是五里一停,十里一铺。
向导介绍说,无论是亭还是铺,历史上大多是为往来的商队提供休息的场所。古代道县之所以能够吸引大批的商队,则与穿城而过的潇水密不可分。
因为到这个地方以后,潇水河再往上面走,它过去在古代的滩多流急,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到这个地方最好的地方,船运到这个地方,再往上就搁浅了,只能在这个地方卸货了卸下来。卸载了转运通过陆路转运。
经过多方了解,考察组得知,古时的道县是一座商贸重镇,有2000 多年的建制史 长期为州、府、郡所在地,曾与衡州(今衡阳)、郴州、永州并称湘南四大古城。而道县之所以能成为商贸重地,还有着深层次的地理因素,专家对此进行了解读。道县整体地形呈现出南高北低的状态,而潇水一路从高山奔涌而下,在道县形成了一个大拐弯,这个拐弯恰巧成为了潇水的分界点。在上游奔腾前行的潇水,在这里变得宁静平缓。古代借助潇水之力,从南向北运送物资的商船便会在道县卸下货物,由此改为陆运。
历史上,在湖南与广西之间有一条重要的商贸通道,就是这条潇贺古道。潇贺古道又名秦建“新道”,它的雏形秦“古道”是形成于先秦楚越民间交往的岭口小道。这个“秦戍五岭”的时候,秦王朝为了便于行军作战,运输粮草,因而开拓修整岭口小道。据说这新道路宽1米至 1.5 米不等,多为鹅卵石和碎石铺成,也有用青石块铺垫,可以说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那就相当于是秦朝的“高速路”。
潇贺古道表面上是一条有关隘、长亭、驿站等设施的官方通道,实际上是一条打通中原和岭南的交通障碍和文化区隔,促进民间商贸、农业、民俗、建筑等等南北交流,实现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族群互动的文化通道。之所以能够形成这条古道和五岭山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潇贺古道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其所在的五岭地区成峰不成脉的地貌特征。为了更加形象的解释五岭成峰不成脉的特点,专家找来一个小道具为大家进行详细的讲解。
比如说我们以前的南岭,它是彼此相连的,像这样一个大型的一个山脉,这是由板块运动影响形成的,然后这几个山脉之间又有断裂、切割后期的侵蚀作用,就沿着这些个断裂向下侵蚀,就把这个大型的山脉就给它分割成一、二、三、四、五这样五座大山。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五岭。
原来在亿万年前都庞岭所在的区域被海洋所覆盖,形成了巨厚的石灰岩层。而在后来的地质运动中,不断上涌的岩浆在地下冷凝,形成了巨层的花岗岩。随着地质抬升,两套岩层同时出入地表。在抬升过程中,无论是石灰岩还是花岗岩层都产生了大量的裂隙并不断崩塌,使得原本同时出露的一整座山脉产生了巨大的缺口,而缺口部分的岩层不断风化剥蚀之后,原本连为一体的山脉最终化为了五座高耸的独立山岭。五岭之间的缺口以及山体形成过程中产生的裂隙穿洞,恰恰成为人类迁徙的通道。正是五岭成峰不成脉的特点,给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的相互交融提供了地理条件和基础。
在连通潇贺古道的众多驿道当中,有一条就经过了道县庄村,从这里一路向西,绕行广西,再回到湖南与潇河古道西线连通庄村,也就成了这条商道上的一个小的中转站。商贸往来的这个频繁也带动了庄村的发展。历史上,庄村曾经是一个商铺林立的繁华之地,村里不少人参与到商贸活动当中,从而发家致富,使得庄村人有财力在这里修建起了座座精美的屋舍,看似偏僻闭塞的环境之中,其实隐藏着让古村兴盛繁荣的有利条件。这既是大自然的天作之合,也是古人因地制宜的智慧体现。五岭独特的地理环境,不仅是古人躲避战乱灾难之所,也是诸多珍稀动植物的天然王国。在都庞岭一个叫“古怪冲”的地方,有一种蛙类,如果不慎触碰到它的皮肤,会感到手脚发麻,火辣辣的,所以得名“辣蛙”。当考察组提出要去寻找“辣蛙”的时候,村民们纷纷劝阻。什么原因呢?因为这种生物藏身的“古怪冲”是名副其实的古怪。
考察队员到达都庞岭山麓的一个村庄,当村民得知我们要前往“古怪冲”,纷纷摇头阻拦。
大晴天它的天气,随时说变就变了,一片黑云过来就是一场大雨下了下来,雾大的时候就是说5 米之内都看不清人。
原来“古怪冲”素以天气变化莫测而闻名,这更加引起了我们的好奇,“古怪冲”背后的自然地理因素是什么?为什么“辣蛙”会在那里聚集?为了解开这些疑问,我们邀请了齐鲁师范学院张冰博士一同前往都庞岭进行考察。一行人来到湖南永州都庞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得知我们的来意后,保护区的工作人员表示,恰巧他们也要进山例行巡场,正好可以一同前往。在出发之前,保护区的工作人员除了备足食物、水、帐篷等必需品之外,还特意准备了一些药物。
这是酒精蛇药,这是蛇药片。
工作人员介绍,都庞岭山高林密,有些地方闷热潮湿,特别适合蛇类生存。其中不乏眼镜蛇、五步蛇这类剧毒蛇。因此他们每次上山巡查都要带上防蛇药和抗毒血清。准备就绪之后,考察队驱车前往都庞岭。大约两小时后,我们乘坐的车辆到达了都庞岭山麓的护林站。廖队长说,从这里开始,大家就要步行进入都庞岭内了,虽然需要徒步行走,都庞岭内优异的自然环境令人心旷神怡。
我手中这一个蝴蝶就是刚刚破茧而出的,这是它的幼虫,也就是它的蛹的时候。
随着越来越多的溪流和两栖动物的出现,专家提醒考察队员要随时防备蛇类的出现。因为这些两栖动物正是蛇类的捕食对象,一些蛇类很可能就隐藏在溪边的密林和岩石缝隙中。
有一个蛇在这,小心点,这是只什么蛇?翠青蛇有毒吗?没有毒。
张博士介绍说翠青蛇是一种生性胆小、脾气温顺的无毒蛇,不会主动攻击人类,但是翠青蛇的出现说明一行人很可能已经进入到都庞岭,蛇类分布比较集中的区域,大家一定要小心那些隐藏在草丛中的蛇类。
蛇,小心点小心点。这看着就很那个凶猛的样子。从后边走就没问题
经过大约6 个小时艰难跋涉,考察组一行人终于来到都庞岭主峰韭菜岭附近。廖队长告诉大家,这里就是以天气阴晴不定而得名的“古怪冲”了。由于此时已近日落,考察组一行决定搭设帐篷,就地露营。吃过晚饭之后,夜幕已经降临。就在大家准备休息的时候,考察队的廖队长告诉队员们,他刚刚在营地附近的小溪边听到了几声蛙叫。听到这个消息,张冰博士推测,也许在这条小溪中会有所发现。
它都躲在什么地方啊?你是说在这个地方,刚才我们听到了蛙声,是吧?蛙声应该在石头下面,按道理,它会蹲在这个地方?但它他还没出来,那如果要靠咱们敲击什么它会出来吗?不会出来,一敲就不出来了,只能等,不能敲,只能等。哦,这有只蝌蚪,那有只蝌蚪,进去了。
蝌蚪的出现进一步说明小溪中会有蛙类栖息。那么这里会发现“辣蛙”的踪影吗?找到了。
找到蛙了,看一眼,抓到了啊。
考察组在小溪边守候了近两个小时,先后发现了多种蛙类,却始终没有看到“辣蛙”。
第二天清晨,迎接考察组的是漫山遍野的浓雾,这也让考察组真正领域到“古怪冲”一带气候的骤变,那么“古怪冲”气候多变的原因是什么呢?考察组的专家苏德辰在仔细分析了这一代的地形地貌后作出了判断。
都庞岭海拔虽然只有2000米零一点点,但是它在地理上它是非常重要的一座山,是 2 千米的海拔已经足够让这些个含有很多水汽的这些个水留在这个都庞岭,所以我们这个地方会经常下雨。
专家进一步解释说,作为南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的都庞岭与其他四座山岭一起横亘在中国版图的南部,他们共同组成了阻挡东南季风的第一道屏障。春夏之交,东南季风在跨越这道屏障时,大量水汽在这里聚集,形成了丰沛的降雨。同时,都庞岭内林木茂密,溪流遍布,山崖高耸,沟谷纵横,复杂的地形条件很容易形成湿热多雨的山间小气候。当阳光照射到山谷内,树木和溪流的水分被蒸发,大量水汽不断上升,并在主峰韭菜岭一带不断聚集,形成雾气或降雨。
另外,韭菜岭的西麓有一个面积3 平方千米,四周高山原始森林环绕,中间绿草繁茂、碧水涟漪的盆地叠加这种局部地貌特征,造成了“古怪冲”、风雨莫测、气候多变,满山的浓雾中,前方几米的距离就无法看清。专家判断,在这样的天气条件下进行考察非常危险。他建议大家回到营地休整,等雾气散去一些再进行考察。随着夜幕降临,山顶的浓雾才渐渐散去。张冰博士提议,趁着夜晚天气条件有利,大家去附近的溪流边展开搜寻,看看能否发现“辣蛙”的踪影在这。来来来。
这就是咱们那个廖大哥他们说的“辣椒蛙”。
浅绿色的皮肤,背部棕褐色的圆形斑纹,趾端明显的吸盘,结合这些体态特征,张博士判断当地所说的“辣蛙”实际上是臭蛙的一种,“龙胜臭蛙”。这种臭蛙是中国特有的物种,因产地在广西龙胜地区而得名。而龙盛臭蛙散发出的辣味则与其皮肤腺体的分泌物有关。
是一种分泌的一种毒素,这种毒素对人体的伤害并不是很大。
张博士进一步介绍说,龙胜臭蛙皮肤的分泌物主要含有能杀死细菌的抗菌肽,而很多抗菌肽都能破坏动物血液中的红细胞,造成溶血,而这种特性也是他自我保护的手段。都庞岭内为什么会有如此众多的珍稀生物呢?原产地位于广西龙盛的辣蛙为何在都庞岭大量出现?
地理中国考察组将扩大考察范围,展开更为详细的探寻。
在这几天的考察当中,考察组不仅发现了龙胜臭蛙,而且还发现了台湾小头蛇等难得一见的物种,这些生物的出现都是都庞岭区域生态环境良好的例证。向导说,这五岭有很多神奇的动植物,有一种奇特的菌类植物,不仅有独特的香味,而且还有丰富的营养价值,一直被当地人视为是林中奇珍。另外这种菌类周围还伴生名贵的中药材,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植物呢?探查奇山异水,寻访千年古道。明天我们继续五岭寻奇。感谢您收看我们今天的地理中国节目我是盛春,咱们下期节目再见。
【读书思考】
1.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2.分析庄村建在沼泽地的原因
3.分析修建种福亭的作用
4.分析道县曾为商贸重镇的原因
5.分析五岭成峰不成脉的地质过程
6.分析修建潇贺古道的意义
7.分析五岭拥有诸多珍稀动植物的原因
8.分析“古怪冲”天气变化莫测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