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份决定转行,6月份入职代理所,8月份开始正式备考,直到周五刷了一上午系统查到成绩,还是有点惊喜,算是完成本年的一个小目标。
回顾一下这段过程,给其他有志于专代考试的朋友们一点点参考。经验因人而异,先介绍下自己:理工科本硕、法律小白,第一次考试,除了买书打印资料,印象里没有花其他钱报班或者买课。最后的成绩不高不低,法律算是飘过,实务超出预期。本文主要总结干货,想听故事的,打算过段时间再写一篇~
一、备考阶段
1、端正态度、坚定信心
不是“干货”吗?怎么上来就灌鸡汤?
但是这点很重要。想清楚自己为什么要考专代?你有多大的想要考过的欲望,就有多大的动力支撑自己熬过复习备考的这段时间。
“在职没时间”、“小白没经验”……其实这些都不是理由。加过一些备考群或者逛过论坛看帖子,就会知道每年都有宝妈带着娃、学生党、工作党认认真真复习最后考过的事例。
所以,一旦决定了要考,请让努力对得起这个决定。
另外,对于大部分在职的朋友,时间投入和分数产出的比率也是一个需要考量的因素。因为,这种考试不需要考满分,所以也不需要为了考一个很高的分数而去死磕犄角旮旯的知识点。但需要注意,请把目标设得高一点,而不要局限于“150,90”的通过标准。“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对于今年的考试尤其适用。所以,专利法尽量奔着120、130准备吧;相关法奔着七八十分准备。
2、复习资料
我用过的主要资料有:
(1)【书】《专利审查指南》(注:只为了考试可以不买,电子版也可;要入行的话建议买一本;不过据说明年要修改专利法,不知道审查指南里面是不是要有改动);
(2)【电子版】《专利审查指南》、《专利法》+《细则》、相关法;(电子版主要是“查找”功能很方便)
(3)【真题】2012-2017年 专利法+相关法 分章节版+分年版;(真题是必做的)
(4)【书籍】带有考试知识点和真题解析的书 例如:思博出品的通关秘籍(专利法);
(5)【书籍】带有实务真题及解析的书 例如:《专利代理实务应试指南》 欧阳石文、吴观乐;
(6)【音频】实务真题讲解 例如:韩一星老师在喜马拉雅上的栏目 ;
(7)【实务模板】考前大概一周开始,各机构(思博、智慧芽、知识产权课堂)都会出一些。
其他资料有:
(1)【音频】韩龙老师某个讲座的上半场;
(2)【音频】何越峰老师2012专利法讲座;
(3)【视频】知识产权课堂的专利法;
(4)【视频+音频】考前三五天左右各机构(思博、智慧芽、知识产权课堂)出的免费讲座;
其他:
不妨加一些备考群。基本上像智慧芽、思博、知识产权课堂,会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一些课程,然后会由小助手给大家建群。另外,富贵鼠那边也会有QQ群。不过这个需要因人而异,如果很容易被群消息打扰,那还是建议想一些办法,比如关闭消息提示之类的,有空时候向上翻一下。
3、复习方法
法律部分,重点在专利法。用某老师的话讲,因为专利法每道题1.5分,相关法每道题1分;就好比两款理财产品,其中一个收益率是另一个的1.5倍,那肯定买收益率高的。重点内容一定要掌握,把该拿的分拿到手。
(那些偏、难、怪的细碎知识点,在没有充裕时间的情况下可以放弃。因为大部分人都不会的题目,并不会影响大局。)
(1)对于专利法部分,建议先整体了解一下。
首先,我看了一遍富贵鼠的《专利法解读-考试角度》,内容不长,写得通俗易懂。这一步,像新朋友的初次见面,混个脸熟,留个印象。
然后,在喜马拉雅上找到了上述其他资料(1),韩老师的讲解很引人入胜,比如:会介绍法条或规定的来龙去脉,会言简意赅地勾画出一件专利从撰写到授权的整个流程……不过韩老师的音视频材料,网上流传的免费资源并不多。这一步,像初次见面后的朋友再度相逢,经人介绍后又多了一些了解,觉得更亲近了一些。
接下来,入职当天,带我的C老师指定了《审查指南》中实质审查部分的若干章节,3天看完并回答问题。初次接触法律领域,感觉句子好长、文辞拗口,读起来别扭。至今仍然记得,第二天下午,看《指南》看得昏昏欲睡,靠1杯咖啡+若干杯茶叶撑过去。这一步,像是真正直接接触了这位新朋友,而你们还没有建立默契。此时,不要气馁,花时间去了解,就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以上阶段,我并没有专门针对专代进行复习。但由于在代理所工作的关系,耳濡目染的熏陶还是多少帮了些忙。对于完全小白或者没有接触过的朋友,建议还是要至少读过审查指南中的重点部分(例如实质审查阶段)。
大概从8月份开始正式备考。主要过程是:看上述主要材料(4);看完一章,做一章真题;对答案,把错题和不确定但是蒙对的选项对应的法条找出来,进行理解和消化;等到书看完、分章节的真题做完对完答案,开始按年份做真题。
其中,对于上述主要资料(4),我买的是思博出品的通关秘籍(专利法)。这其实代表一类带有考试知识点和真题解析的书,相对而言能比较好地区分出考试的侧重点,而且配有对真题答案的解析。这里需要注意,虽然这类书籍号称经过修订,但难免还是会有疏漏。主要表现在两方面:1.依据的法条没有更新;2.答案解析比较牵强。对于第一种情况,就需要在准备时选择靠谱的现行法律,将所有涉及法条的资料更新到最新状态。对于第二种情况,这种一般很容易看出来,因为会感觉到给的答案解析无法说服自己,此时就可以向备考群的群友求助。因为备考群里面的群友会用不同版本的资料,可以互为补充。
在对答案的过程中,对于相近的知识点可以对照总结。例如:本国优先权和外国优先权;申请过程中每一环节所涉及的期限。对于包括几种情形的知识点,可以分条列出。例如:不丧失新颖性的宽限期适用条件;不可以请求恢复权利的几种情形。
平时的零散时间,可以看公众号推送的“每日一题”、“每天一个知识点”这种,不耽误多少时间,也给自己查缺补漏。
专利法的备考,我主要是看书。因为网上的讲座时间一般都比较久远,在喜马拉雅上找到何老师的音频,音质比较差,没有兴致听下去。这也说明资料质量的重要性==!另外,知识产权课堂的专利法,也可能由于选听的章节原因,感觉老师讲得主要在读法条,后来也放弃了。其实,资料不在于多,保存1G不如使用1M。总之,不论选择何种资料,只要把该掌握的认真掌握了,该理解的理解,该背的背,都是能够通过考试的。
(2)对于相关法,这部分自己严重轻敌了。投入时间不算多,按第一次公布出的答案来估计只有49分,可以说相当惨烈了。所以这部分内容也可以当做教训来看……
由于之前几年相关法放水,往往刷过以前真题就能考个不错的分数。以至于有个开课的老师说,他都不知道怎么讲了,因为刷刷题就能过,说多了也是浪费。
所以我的做法是:首先,上下班途中听韩一星老师在喜马拉雅上的相关法音频,虽然他自己说相关法是业余,但韩老师的风格比较轻快,听起来不累。我的想法是能有个老师带着过一下考点,并且从非专业人士的角度进行讲解,可能更贴近小白的理解水平。然后,按照章节做往年的真题,对答案、做总结的过程跟专利法的方法一致。到考试前几天,做分年真题,再对答案、再翻法条的时候就会发现对于一些法条的理解就有点感觉了。
另外,对于真题的用法,刷过两三遍都不嫌多;时间有限的话,至少要把近五年的真题做一遍。
我选择的做法,考试前几天,不要再做新题,只看原来的错题和自己总结的易错点。最后在考前一两天,拿出留下的、没有做过的一套真题,掐时间做一遍。考试会紧张,会有突发情况,也可能突然文字量增加,所以练习时的时间一定要控制在比考试时长缩短至少半小时。
(3)对于实务部分,我觉得重点是法条理解+模板套用。
没有对重点法条的理解,死记硬背的模板是空洞的。虽然每年的题型变化不定,但考察的知识点的不变的。新颖性、创造性、单一性,必考!如果题目做完,没有涉及到上面任一项的,请一定回去再检查一遍。
由于在代理所里从事撰写,不时有老师进行指导,所以对那些法条的理解在应付考试的层面来讲一般是足够的。如果不从事相关工作,上述主要资料(5)中有对实务涉及的重点法条进行讲解,可以在看真题之前看一遍。
实务阶段的备考,可能我的方法也算比较有“新颖性”。也是上下班路上听韩一星老师的实务真题讲解音频,听个三五年的真题,可能不一定记得住、记得全,但是回答问题的套路和常见的套话(比如“新颖性”的“四相同”、“创造性”的“三步法”、权项引用没有引用基础等等)都已经耳熟能详了。然后,找到实务书籍中的真题,认真读题、思考、看答案、总结。《专利代理实务应试指南》中,会对题目考察知识点进行解析,还有对解题思路的介绍 ,最后还标出了答案中的采分点。看两套题之后,就可以找模板啦,注意一下答咨询、答审通、答无效之类的格式。接下来,选一套真题小试牛刀,真正做一遍(这句话我说的很虚,因为时间关系,我没有完整做过一套真题),然后核对答案。但是为什么还要建议“真正做一遍”呢?因为不真正做一遍,你就不会相信时间是不够用的!考前一两天,各机构也会出实务的直播(不过,这一阶段是用来查缺补漏的,不是用来学习的),今年听了杨熙老师的,感觉还不错。
另外提一句,笔答也是电脑显示试卷,妄想在卷纸上写写画画是做不到的,写四个小时也是很累的,不要问我是怎么知道的==!
考完试发现,阅读能力也很重要。平时也得看点长文本,不然考试时候看多了字脑子都不转了。知识点的结合越来越多,一道题能考出四五个知识点,案例也在增加。感觉难度在增大,所以备考不能掉以轻心了。
二、考试阶段
1、第一天的客观题,千万不要慌!
我在上午考试的时候,第2题就出现了“著作权”的题目,搞得我特意向上找了一下是不是在答“专利法”……下午的考试,做到第5题就觉得身心俱疲。真是举步维艰,一点不像往年真题那样轻车熟路。但是,越是这种时候,越要沉住气。记住,你难别人也难,大家都是一样的。只要把会的都做对,结果就不会差。
2、实务,逻辑+法条。
进入考场到开始答题之前,在脑子里滚动播出条款序号和对应的内容。考试开始,迅速将上述内容写到草稿纸上,例如“A22.2 新;A22.3 创,A31.1 单”。这个小tip也是考前学来的,很好用,心里会很踏实。
一般对权要挑错就是那么几个条款,不确定的时候就挨个比对一下。分析新创性的题目一定不要错,仔细检查,稳稳当当把分拿到手。坊间传言,这种错误有可能造成不好印象,最后得分“88”、“89”。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有经验的朋友,新创性的评价不要像实际办案中玩命去争;对于考试,公开了就是公开了,相同就是相同。
论述的时候,逻辑要清晰,条款和对应的内容要准确,显得很专业~
撰写方面,理解方案肯定是基础。然后把自己想象成啥都不会,告诉我什么我才知道什么,不会概念上位,不会找支持方案。所以,撰写的法则就是:照抄为主,慎重概括。
对于今年的题目,我自己感觉答到后面两题好像掉坑里了,但是没有时间仔细考虑了。从分数来看,似乎也是没有唯一定论,合理即可。
想不到啰里啰嗦写了这么多,也算是给自己一个交代把。如果对考友有所帮助,那就更好不过啦~
祝愿大家,付出的努力都会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