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竞品分析,这些问题你遇到了吗:
1.看了N多案例,翻了N+多讲分析方法的文章,好的实在是太少了,要么太空,要么太片面,反而觉得更混乱;
2.好多文章太肤浅!只是走马观花的过了一遍,Excuseme?说好的分析呢;
3.每篇文章的观点都不同,到底哪个有道理啊!头痛......
从现在开始,拒绝头痛!
下面说说我是如何做竞品分析的,做竞品分析的框架是什么。
我把构建框架这个事情分为三个部分:前期准备、构造框架、反复推敲。
一、前期准备
首先,要懂竞品分析是什么?为什么要写?能带来什么价值?
了解了这些之后,在写竞品分析的时候要常常问问自己这三个问题。
当然,这三个问题并不一定要按照这个顺序来考虑,但都是要考虑滴!
1.竞品分析是什么?
竞品分析,剖开来看,一个是竞品,一个是分析。
所以,你要知道你的竞品是什么?要怎么分析?这个问题也可以变成你要如何选择你的竞品?以及你分析的方法是什么?
如何选择竞品?
一般选择市场直接竞争对手或潜在竞争对手,选择1或者2个优质竞品即可;但如果是针对某一个功能或设计,可以多挑选几个一起比较。
如何选择竞品方面,一定要结合分析的目的来选择,我的考虑方法如下:
1.满足同样的需求(当下直接竞争对手)
核心功能一样的产品。比如说,我们的产品是招聘类App,那么智联招聘、大街网、Boss直聘就成了我们要分析的对象,共同点都是招聘。这种情况下,我们选择比较优质的几个进行对比分析。这是比较常用的选择竞品方法。
2.核心用户目标是同一群体的产品
用户群是一样的,但可能产品的核心功能却是不一样的。对于这类,可能不是竞争对手,但目标用户基本一致,可以去分析对方的“产品”和“运营”角度是如何吸引用户的,学习一些好的经验,当然,这些经验一定是要符合我们产品实际的。
要怎么分析?
简单来说,就是从一些宏观数据、产品定位、视觉层面、交互与功能、运营及商业化、版本迭代方面考虑,这个在构造框架阶段会重点讲,这里就先留个疑问。
2.为什么要写?
就是你做竞品分析的目的是什么?目的不同,分析的侧重点自然也是不一样的。
1.改进产品功能:重点分析竞品产品功能方面,做出被大众喜欢的功能;
2.开发新产品:要对市场、产品定位、功能交互等进行全面的分析;
3.想研究某个产品:着重分析市场情况、产品功能、运营模式等方面。
另外你的报告要给谁看?不同职位的人所关注的是不同的,报告是给研发、运营、设计还是老板看的,那主要分析内容也是不同的。
当然,还有其他情况,但一定要根据自己产品实际情况来选择,即你想要对哪方面改进,就重点分析那一方面。
3.能够带来怎样的价值?
通过分析,把差异点直观的表达出来。并能根据想要达到的目的给出可行性建议。
然后,要多多看一些别人的竞品分析案例和方法,按照他们的思路去做框架,当你看的多了,做的多了,会有一个自己的认识。记住:一定要看,一定要做框架,先看个10、8篇再说。
二、构造框架
框架部分:前言部分,产品比较,总结。
1.前言部分
在正式分析之前可以先来个前言部分。介绍一下为什么写这个竞品报告(前文有介绍),你选择的产品的简介,分析环境、版本内容。
2.产品比较
把上文中如何分析拿过来!
竞品分析的主要关注点一般还是在产品功能设计(包括功能、视觉、交互等)以及产品的战略(运营、推广、盈利模式等)等方面。
在进行分析前,要强调一点,如果把竞品之间所有的功能和页面都拿来比较分析,是很难做到深入细致的,大而全则容易肤浅。
所以说我们还是要从自己的目的(我们是想优化某个功能的用户使用流程呢?还是想把界面设计的更美观?或者是想设计一个更漂亮的引导或者启动页面?或者我们想改善交互设计等等?)出发来得出我们到底要着重展开哪方面的竞品分析,找到我们需要分析的功能或者页面去进行比较,才能更有效更深入,才不至于泛泛而谈。
每个人的分析方法各不相同,只要能带来价值达到目的就行。
这里来讲讲我的分析方法:
你要把自己当成一个用户小白,先从数据来个大概了解;之后使用产品的时候要知道产品是做什么的,能满足你什么需求;开始使用产品了,你觉得它的视觉层面是怎么样,看的是否舒服,你的使用流程图是什么,通过流程图,进行深入的分析(交互,功能方面),最后通过产品的运营及商业化,产品迭代来分析。
所以分析流程是:宏观数据分析》产品定位》视觉层面分析》交互与功能》运营及商业化》产品迭代
1.宏观数据分析
主要就是了解竞品间产品和市场方面的数据对比,通过数据先有个大概的认识。
有以下数据:
1)市场份额占有比例,下载量对比,榜单排名对比,评分对比;
2)活跃人数,启动次数对比;
3)曝光次数,百度搜索指数对比;
4)上市时间,融资情况对比。
获得数据的方法:
1)百度指数,淘宝指数;友盟指数;
2)艾瑞咨询,易观智库,CNNIC,比达咨询,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ASO100,Alexa;
3)App store,app annie。
这里要注意,我们搜索资料和数据,是为了在做竞品比较分析的时候有一定的参考和依据。比如竞品A的市场份额为30%,竞品B的市场份额为5%,那么我们在对这两个竞品分析比较同一个功能的情况下,我们要侧重分析的肯定是A,而不是B。
所以,要相信用户和数据,但也要考虑产品的特殊性和实际情况,不要迷信用户和数据。
2.产品定位
产品定位,简单来说就是这个产品能给哪些用户带来什么样的需求满足?
所以,我们一方面要对我们的用户进行分析:包括用户年龄段、收入情况、受教育程度、分布城市、消费特点等,总结出用户特性,方便后来进行产品功能设置的可行性分析。
另一方面是分析满足了什么需求:针对这方面,可以设置用户使用场景。比如说运营小咖秀,就是满足了要做运营的人或者已经在运营岗位想要提升自己的人,学习干货、免费参加线下沙龙的需求。用户需求很多,由用户需求可以引出新功能,这就需要细心发现了。
当然,我们并不能把所有用户的使用场景都想得到,这里,设置问卷调研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
3.视觉层面分析
说到视觉,不得不说的就是现在的颜控。你要不好看,我就不用,反正你不是唯一的~~现在的人啊,就是这么傲娇。
(舔屏啊..我要给胡歌生猴子~~)
但仔细一想,也对,你自己做的都没有美观了,用着当然不舒服了。
视觉方面,主要比较以下方面:
1)图标的形状、颜色、风格;
2)界面使用的色彩,整体风格(简洁或个性等);
3)从风格能否显示公司文化;
4.交互与功能(这个很重要!)
从用户的使用流程方面来分析(如果从用户体验五要素,就是战略,框架层那些的角度来分析,还是会陷入大而空的境地,也不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和逻辑流程),不过在比较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结合用户体验五要素进行分析。
(下面很重要的图--》不会作图)
进入具体的分析,主要有以下三个步骤:
(1)画出竞品的结构图:
首先把竞品的结构图画出来,这样就可以从整体上对竞品进行一个认识和把握,通过对比了解各产品之间的差异,主要是了解功能方面的差异,从而为后面的功能分析做铺垫。
(2)画出竞品的用户使用流程图:
把竞品的用户使用流程图画出来,如果流程图里面的用户任务路线比较多,那么我们就可以根据我们的目的选择其中需要分析的流程路线进行对比分析,把竞品的这个路线流程所涉及的页面和功能进行对比分析,这也就是下一步要做的事情。
(3)以用户使用流程图为线索进行竞品分析:
在依据用户使用流程图进行竞品分析时,通常情况下可以从以下五个角度进行分析(下面要提到的五个分析点,并不是每一份竞品分析报告都要涉及,我们还是要从目的出发来选择我们要具体从哪个角度进行分析,这五个分析角度只是我的个人思路,可以作为参考。)
1)核心功能的用户使用路线流程比较分析:
找到我们与竞品最核心的一个或者多个(具体数量根据产品来定)的用户使用路线流程进行对比。在这个使用路线流程中,把涉及到的功能和界面(交互方式、视觉表现)等方面都进行比较分析,然后结合之前分析的用户评论和市场数据进行综合比较,得出自己的改进建议,并给出理由。
比如说,我的产品是一个听歌的app,那么对于用户来说,核心使用路线就是找到歌曲(随机找或者有目的搜索)并且听到它。那么我们就要把这个过程拉出来对竞品进行分析,竞品在这个使用路线流程中是如何设计的,这个设计包括竞品的功能设计,界面设计,以及使用路线路径的长短等等方面。
目的:通过对比竞品的核心功能,得出可以改进我们产品核心功能的方案,包括功能设计,交互设计等方面。达到人有我优的境界!
2)非核心功能的用户使用路线流程比较分析:
这个就是找到我们与竞品的几个非核心功能的用户使用路线流程进行对比。然后,同样把涉及到的功能和界面(交互方式)等方面都进行比较分析,然后结合之前分析的用户评论和市场数据进行综合比较,得出自己的改进建议,并给出理由。
比如说,还是以听歌的app为例,听歌是这个app的核心功能,那么可能“歌曲分享”或者“歌曲评论”等等就可以作为非核心功能设计,如果有用户希望分享歌曲,那么我们就要分析用户在找到歌曲并分享出去的过程中会经历哪些页面;如果有用户想评论歌曲或者查看其它用户的评论,我们就要分析用户在找到歌曲评论页面并且查看评论或者发送评论的过程中经历的事情。
目的:通过对比竞品的非核心功能,得出可以改进我们产品非核心功能的方案,包括功能设计,交互设计等方面。同样达到人有我优的境界!
3)对方没有但是我们有的用户使用流程或者功能点分析:
由于对方没有这个用户使用流程或者功能点,那么这里最主要的分析点可以是:
①对方为什么不做这个功能,他们的目的是什么,这个功能与他们企业或者产品的目标是什么关系?
②我为什么做这个功能,我们的目的是什么,这个功能与我们企业或者产品的目标是什么关系?
③目标用户以及竞争对手是如何看待这个功能的?这个功能能不能帮我们从竞品那里抢夺用户?又或者我们会不会因为这个功能而失去用户?
在分析的过程中结合之前分析的用户评论和市场数据进行综合比较,得出自己的改进建议,并给出理由。
4)我们没有但是对方有的用户使用流程或者功能点分析:
对于这个方面,我们要考虑的就是我们到底需不需要加上这个功能,同样可以这么考虑:
①对方为什么做这个功能,他们的目的是什么,这个功能与他们企业或者产品的目标有什么关系?目标用户对这个功能是如何看待的?他们会不会这个功能选择竞品而离开我们?
②我们现在为什么没有做这个功能,我们的目的是什么,这个功能与我们企业或者产品的目标是什么关系?
③假如我们要做这个功能,会对我们的产品产生什么影响,是否契合我们整体的产品风格,产品目标等等?
在分析的过程中结合之前分析的用户评论和市场数据进行综合比较,得出自己的改进建议,并给出理由。
5)一些其他方面的分析:
上面提到的4个角度基本上已经把竞品分析重要的部分都涵盖了,那么剩下的可能还需要做一些其他细节方面的分析,比如说:
①关于app启动页面或者引导页面的设计;
②关于app全局交互方面的一些设计(比如说网络问题,机型适配问题,特殊情况交互说明,全局手势,退出机制,显示机制,排序机制,刷新机制,缓存机制,控件交互等等页面条件方面的设计),这里的一些比较分析可能会跟前面的核心或者非核心功能的比较分析有雷同的地方;
③关于开发了哪些平台的问题,iOS,Android等等。;
④其他方面
在分析的过程中结合之前分析的用户评论和市场数据进行综合比较,得出自己的改进建议,并给出理由。
以上这5个角度就是我做交互与功能分析时的一个思路,仅此作为参考,欢迎讨论~。
5.运营及商业化
一个好的产品,如果没有好的运营,用户根本就不知道有这款产品,这是不行的,从杜蕾斯的运营就可以看出来,好奇的小伙伴们可以去看看杜蕾斯微博~。一个产品,如果商业模式不行,很难有资金支持,也是不能够长久的发展。所以,下面开始分析运营及商业化。
在这方面有:运营模式、市场推广和盈利模式。
1)运营模式
运营主要目的就是促活、拉新、留住用户
运营模式下有:内容运营、社区运营、活动运营
①内容运营:
内容运营就是拼内容了,谁的内容多,质量高,受用户喜欢就是赢了。
在内容运营方面就可以比较:内容数目、内容质量。
内容数目可以通过浏览内容,来大概判断一下谁的比较多。
内容质量,需要对文章阅读量、评论量、转发量进行统计,看哪一个产品的文章更受用户欢迎,质量较高。
②社区运营:
社区发展了那么久却能屹立不倒,是因为它可以做深度内容传播(小米论坛、DSCN等)、沉淀用户、让用户进行深度交流并拉进关系,所谓论坛是我家,维护靠大家,一个家怎么能那么容易倒呢~
如果你所分析的产品有社区运营的话,可以比较一下社区的用户数、活跃度。
对社区运营比较好的一方进行重点分析,
思考为什么它人数那么多,能活跃起来呢?
它有什么是我没有的,为什么它要有这个?
如果我的社区加入了这个,是不是有效果?......
还有很多的问题,可以对你觉得重要的地方进行分析。
③活动运营
活动,可以带动积极性,像运营小咖秀已经举办了好几十场免费线下沙龙活动,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带来了不少的关注量。至于活动运营,核心就是围绕着一个或一系列活动的策划、资源确认、宣传推广、效果评估等一系列流程做好全流程的项目推进、进度管理和执行落地。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活动运营:
A:活动内容、规模与参加人数
活动的内容是什么(线下沙龙、公益实践活动等)
比较活动的规模(××人参加、场地)
比较活动行、活动树等活动发布平台的阅读数、转发数、报名人数与实际到场人数
目的:如果竞品做的活动参加人数比较多,带来了大量用户,说明这个活动很有意义。思考它为什么成功,如果是发布平台问题,就多多发布活动,多多推广。如果是场地问题,那我们下次也要考虑场地位置了。
B:合作伙伴
活动有没有知名的合作伙伴
目的:如果有知名合作伙伴的话,对参加活动的人数有一定影响。
C:有关活动的文章的阅读数与评论分享数
有没有知名的新闻媒体进行报道
报道的文章的阅读数与评论分享数
目的:如果某一个新闻媒体的影响力大的话,那我们下次也可以试试。
2)市场推广
市场推广就是把产品给销售出去,让用户接受与使用。
①线上推广:
比较新闻发布会、广告、百度推广力度等
线上活动(按活动运营分析)
营造热点,像最近的蓝瘦香菇一样
目的:比较以上这些方面,如果竞品有比较优秀的线上活动或者热点,可以参考成功经验。
②线下推广:地推、会议沙龙等
目的:如果有效果比较好,则可以借鉴。
3)盈利模式
尽量得到产品的盈利额,分析产品的盈利方式是什么,找到最适合自己产品的盈利模式
盈利的方式:
收取广告费用;提供服务费用;虚拟产品等等
6.版本迭代
列出产品以前的版本信息。
目的:分析产品每次更新的内容,是偏重功能方面还是界面UI方面。从中可以看出公司主要发展方向是偏重什么。从每次更新中也可以看出市场的变化趋势、用户需求的变化。对下一次的更新很有帮助。
7.总结
根据上面的分析,可以大概得出每个产品的优缺点有哪些,做一个SWOT分析。
另外,分析完了每个产品,也知道了产品的优劣势,那该如何把优势放大,把劣势缩小呢,加强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我们还可以扩展哪些功能?这就是我们要思考的内容,也是做竞品分析的意义所在了。
三、反复推敲
不要以为你搭好了框架,以后就万事无忧了。要记住,随着你的不断实践,理解也会更透彻。我就是在运营小咖秀的顽皮木偶指导下慢慢整理,刚开始真的是一团乱,各种不清晰,但在看了多篇竞品分析后,渐渐有了眉目,一步步优化,才有了今天的成果。
题外话:
竞品分析的落脚点在于形成自身区别于竞品的核心竞争力,即我们要如何通过竞品分析来提高我们产品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而这个核心竞争力往往体现在与竞品的差异性方面,这个差异无论是功能需求,还是交互或者视觉方面的,都会成为我们甩掉竞争对手的有力武器!
就像在做竞品对比功能分析的时候所描述的一样,我们有的功能竞品为什么不做,竞品有的功能,我们为什么没有,一定要加上吗?竞品的交互设计为什么是那样的,我们为什么又这样做?这些都是差异性,都是需要深入思考的,不仅仅是从竞品角度,更需要从我们自身的产品本质,我们的市场,我们的目标用户,我们的行业角度来考虑。分析竞品并不是为了求同,更不是为了模仿,而是为了突出我们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使我们与竞品之间差异的地方更加符合目标用户的体验和需求,让用户知道我们的产品更好,让用户明白他们应该用我们的产品。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竞品分析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抄袭,而是为了超越竞品。
做好竞品分析只是做好产品的其中一个环节,这可以让你的产品能够扬长避短。同时,对于我们产品自身来说,我们还要重视研究我们的行业和市场,分析和预测行业的发展走向,同时研究我们的目标用户,去了解他们在思考什么,他们真正需要什么,渴望什么!只有把这些做法都结合起来使用,才能更加有效地促进我们产品的全面发展!
不过,竞品分析还是会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说我们做竞品分析的时候往往容易将产品和企业文化等等剥离开来,但是对于很多产品来说,产品文化却是很重要的东西。另外,竞品分析往往把产品的功能元素都进行了分离,也就很容易忽视这其中的相关性,分析的时候就有可能导致片面或者出现误差。这些东西只有通过我们不断地进行实践,不断地去熟悉行业,熟悉竞品,了解它们的文化,不断地改进我们的竞品分析报告,学会从整体上去把握产品的脉络,才能更好地摆脱竞品分析的局限性。
总之,做竞品分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做好了竞品分析,不管是对产品经理个人的成长还是对产品的设计改进来说,都是很有益的。
任何事情都是很难一蹴而就的,不仅需要技巧和方法,更需要坚持。不断去实践,总结,积累;再实践,再总结,再积累,循环往复,你就能做好!
看到最后的你们都棒棒哒~
原创不易~点个赞再走吧~~么么哒